我读《伊利亚随笔集》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_我读《伊利亚随笔集》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随笔 > 我读 > 《伊利亚随笔集》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我读——《伊利亚随笔集》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伊利亚随笔集》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很多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到了后来都只剩一个名字,文学史会描述说他非常非常重要,但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读者会去看他的作品了。查尔斯o兰姆(CarlesLamb)就是这样一个名字。他在19世纪被认为是英国最有代表性的散文家,到了20世纪,很多中国学者,尤其是"五四"文人,喜欢并翻译它。兰姆的很多作品都曾被引荐到中国,但过去一直没有被完整翻译。很多散文名家和文学界的重要人物都曾大力推荐查尔斯o兰姆,并希望中国读者多向他学习。但到了今天,年轻一代读者对查尔斯o兰姆知道得并不多,甚至在西方英语世界里他也被认为是一个过气的老古董。 我们通常把文学分成小说、诗歌、剧本以及散文四大文类。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散文名篇,很多文学大家除了写诗,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散文。到了现代,白话文运动兴起之后,中国的散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然也受到很多西方散文家的影响,尤其是英国,而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散文家查尔斯o兰姆。 虽然作者已死,我们不能从一个作品推断作者的为人如何,更不能假设作者的为人跟作品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但是散文不同于小说,历来有一种说法,小说家可以用小说撒谎,但一个散文家不能用散文撒谎。当散文家在文章里提到"我"的时候,必然在吐露真挚的情感。 如果你想学英文,看查尔斯o兰姆的文章一定不是最好的入门,里面太多生僻的古字和典故,他文风陡峭,惯常使用巴罗克式文体,但他的长处在于即便用这么古怪的方法依然能够写出真挚的情感。他常常令你觉得可爱温润,即便他笔下没什么太特别的事,但你依旧乐于反复阅读,并觉得非常感动。他的作品里最有名的要数《伊利亚随笔集》(EssaysofElia),有人说这是他唯一一本散文选,近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重新出了精装插图本,由刘炳善先生翻译,译得相当不错。 既然散文关乎性格,那么查尔斯·兰姆是个怎样的人呢?他一生的遭遇相当不幸,出身贫穷,父亲是一个律师的亲信佣人。他天资聪颖,用功读书,7岁时进入为贫寒子弟而开设的伦敦基督慈幼学校念书,认识了后来的大诗人柯勒律治,跟他成为终身的好友。他的拉丁文学得很好,是高材生,可惜口吃,不能升入大学。他14岁即辍学自谋生活,先在伦敦南海公司、后在东印度公司整整做了36年职员,直到50岁退休。所以,他曾经开玩笑说自己的真正著作"全集"就是每天在公司里登录的那些大帐本。 兰姆小时候常去外祖母家的庄园住,认识了一个叫做安妮o西蒙斯的漂亮女孩,俩人青梅竹马,到了20岁,他想跟这个姑娘求婚,但姑娘没看上他,最后跟一个当铺的老板结了婚。在失恋的打击下,查尔斯o兰姆一度精神失常,在疯人院住了六周才得以复元。次年,他家里发生一件大祸:大他十岁的姐姐玛利因日夜赶做针线活贴补家用,过度劳累,发了疯病,竟拿小刀刺死了自己的母亲。这件事决定了兰姆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为了赡养老父亲、照顾疯姐姐,他把沉重的家庭负担完全挑在自己身上。 姐姐状况好的时候,俩人可以一起读书写字,兰姆还把莎士比亚的剧本改成散文版的故事,让大伙儿都能够看懂,这正是我们熟知的那本《莎士比亚故事集》(TalesfromShakespeare)。姐姐病情不好的时候,她自己常常有预感,知道快要发疯了。这时候她会一边拖着弟弟的手一边哭,一起走向疯人院,等到病情好转时再回来。 兰姆曾爱恋过另一个邻居的姑娘,但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女孩就去世了,他只能写个文章表示怀念。再后来,他又向一个熟识的女演员求婚,信刚刚发出去,他考虑到自己如此贫穷,又有个姐姐要照顾,于是又打消了念头,写了封信"你当我上一封信没说过吧"。为了不让姐姐流落到疯人院,他一生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过着清寒寂寞的生活。 晚年姐弟俩移居乡下,收养了一个祖籍意大利的孤儿爱玛依索拉为养女,两人才算有了依靠。但养女大了自然要嫁人,姐弟俩又回到了孤苦的状态。到最后,俩人已经穷到不能负担自己的生活了,于是就到别人家寄住,可是姐姐玛利到哪都招人嫌。他曾经跟姐姐约定,希望姐姐先他而死,免得受苦。不幸的是,1847年,查尔斯自己跌倒重伤先走一步了。 即便如此坎坷,查尔斯仍然很乐天,他很喜欢在自己伦敦的寒舍里招待文学界的朋友,大家喝啤酒,谈天,说笑话,就是这样一种境遇,这样一个人,他笔下的散文反而透着英国式幽默。不是爆笑型的幽默,是对人生痛苦经过通达的关照后那一层醒悟,并将这种醒悟以一种可笑而自嘲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查尔斯o兰姆的散文风格。 这位遥远的英国作家笔下的散文其实是一种心灵鸡汤。他一生坎坷,但在他的文章里你完全看不出生活磨人的痕迹,反而总让你觉得他很幽默。"五四"时期的大散文家梁遇春先生曾说,兰姆的幽默不是那种自嘲到极点把肉麻当有趣的幽默,他的幽默是一种达观的幽默:既然你能用同情心去同情别人,当然也能同情一下自己,这不是自我怜悯,更不是在为自己人生的遭遇和种种不幸感到悲哀,而是能适度地看看这些不幸为自己带来了什么。兰姆不只是在坏处里面看好处,而是去承受这些坏处,你承受它的时候,便已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了。 兰姆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年幼失学。他成绩那么好,偏偏因为口疾上不了牛津大学。当年在伦敦当小职员的时候他常常跑到牛津去"度假","在校园里,我可以充一充上流人,当一当大学生,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早年被剥夺掉在高等学府里寓情怡性之精神养料的人,能在这一所或那一所大学里消磨一两周闲暇时光,是再愉快不过的事情了。"然后他开始想象自己是一个学生,看起来好像有点可悲,但他却得意洋洋:"我一本正经地给自己授予了硕士学位,说实在话,跟那种体面人物相比,我也差不多可以乱真。" 他的姐姐玛利可以说是"害苦"了他,但姐弟俩相亲相爱。他在文章里把姐姐化名为"玻丽吉特",称"她为我做管家,年头可不算少了"。他从不忌讳提到姐姐脾气不好,他很温和地说"我不能刺激她,免得她发我脾气"。从字里行间看得出姐弟之间的温存,姐姐再怎么样,兰姆仍然很爱她,对她好得不得了。 事实上兰姆本身也是有病的人,当年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居然嫁给了一个小老板,穷苦的兰姆身为佣人之家的后代,难过之极,很受刺激,于是发了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即便后来他也常常出现一些精神忧郁的症状。那时候精神病院讲究卧病在床,看兰姆如何描述这段卧床的经验:"病人独卧床榻,雅赛王侯,看他躺在自己的床上,君临一切,不受约束,只由着性子为所欲为,多么像个国王啊!"即便养病,他也能从中找到乐趣似的。 关于过去种种不幸,他说:"过去的不顺心之事我不分青红皂白地重新经历一番;往日的挫折,我不再受它们伤害,像是穿上了盔甲;往日的仇敌我在自己的想象里要么加以宽恕,要么加以制服;在我一生中所发生过的各种各样的倒霉事,如今我一件也不想取消。"兰姆对自己的过往的遭遇总是很看得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别人也充满了同情心。他有很多好朋友是激进的社会改革分子,在当时保守的英国社会里常常被抓去坐牢,兰姆总是不顾自己的安危也要想办法为他们请命。他自己已经够穷了,有朋友比他还穷的时候,他也愿意拿自己的财产出来赈济朋友。 他并不是激进的社会改革派,他只是宽容地看待身边的所有人。在他眼中,没有人是不美好的。兰姆不是那种因为特别怜悯乞丐,所以要带他们去搞社会革命的人,但是他总是能够欣赏到他们美好的一面。 《伊利亚随笔集》中有一篇文章很有名。当时英国家家都用烟囱,难免积攒烟灰,所以要找一些身体瘦小,能够钻进烟囱里去的小孩清扫烟灰,通常都是穷苦人家的小孩干的苦力活,小孩也因此常常生病。有一天,兰姆在街上走,冬天的街道地面很滑,急急行走时不小心摔倒了,他说:"我这人啊,很是要脸,这时候赶快起来看看有没有人发现。"结果刚好有个扫烟囱的小孩看到了他,耻笑他,他发现这个小孩:"笑得眼泪都从红红的眼角流出来了,那眼睛是因为平时常哭,加上烟熏火燎才变得那样红,然而在万般凄苦之中,他那眼睛里还是闪耀出一点得之不易的快活光芒……为了让这个孩子能笑得多一点,我摔倒多几次都是无所谓的。"这就是查尔斯o兰姆式的心灵鸡汤,而且别忘了,他是个散文大家,这样的心灵鸡汤是不是比如今那些划算多了呢?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我读》其他试读目录

• 目录
• 为什么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 《灰皮书、黄皮书》禁书总是诱惑难挡
• 《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 《查令十字路84号》爱书人的书信情缘
•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
• 《切·格瓦拉之死》"很可惜,他失败了!"
• 《沉默的大多数》被炒作出的神话符号?
• 《黄金时代》好的色情不遮掩
• 《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 张爱玲《小团圆》乱世之中现苍凉
• "汉奸妻,人人可戏"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丈量世界》知识的态度是谦逊
• 《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
• 《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
• 《一个人的电影》追忆放电影的美好时光
• 《于丹<论语>心得》粗浅的话语,朴素的道理
• 李零《丧家狗》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伊利亚随笔集》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当前]
• 《道德情操论》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
• PurityandDanger英国女爵士的"肮脏观"
• 《八十年代访谈录》找回失去的常识
• 《七十年代》Ⅰ酝酿在70年代
• 《七十年代》Ⅱ语言变化中的文艺潜流
• 《货币战争》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
• 《大师与门徒》教育的本性是爱欲
• 对动物的溺爱折射了对人类世界的失望
• 《噓噓嗯嗯屁屁》"嘘嘘"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