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_我读《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随笔 > 我读 > 《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我读——《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王小波Ⅲ《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王小波影响力最大的是他的杂文。有人认为他的杂文对当代中国年轻人而言几乎比得上鲁迅。他的杂文写得有多好?其间表达出什么样的观念和想法?我们需要好好去看一看他的杂文集。 王小波的文集,尤其是杂文作品的收集,有个尴尬的现象,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版本,但有的集子互相之间是有重复的,最奇怪的是很多版本里面的同一篇文章但题目却变了。据说新出的全集版不错,但我看后还是有点遗憾,里面每一篇文章原来的出处在哪里似乎没有清楚地列出,很难确认哪一篇文章的题目是不是正确,文字是不是原始的,是否经过校验等等,没法核实。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从王小波的杂文中得到很大的思维乐趣。 《理想国与哲人王》一书收集了很多王小波的名篇,比如《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很多人都觉得这篇文章很好看,它不是说出了什么很特别的道理,而是王小波通过它特别强调了自由主义精神,这恐怕也是后来为什么很多人把王小波归类在自由主义行列的原因。 他所谓的自由主义精神指的是:"与其做一个跟所有人想法一样的,千人一面的一个所谓的人,倒不如做一个生活不被人设置,不被人摆布,坚持自己一套的一只猪。"这种坚持自己一套,不跟别人一样的想法来自什么地方呢?在《思维的乐趣》一文中他提到自己"文革"时插队,非常苦闷,比如看戏,来来去去看八部经典样板戏,再经典也看得让人闷得发慌。他说当时管着他们这帮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军人代表其实各个都是好人,但对他们来讲,所谓"思维的乐趣"就是早晚背诵毛泽东思想,脑子里面什么东西都不想,而对他而言这种生活实在太苦闷,太难受了。所以他得出一个结论:人不能只求善良,还要思维上面自由。如果在当一个好人和当一个有自由思维的人之间选择,他宁愿选择后者。 很多人对"自由主义"有一种误解,常常在互联网论坛上看见有人说谁谁是自由主义者,这些说法是有问题的。原始的自由主义在道德上主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多种不同理想的人生境界。可能你信仰一个宗教,根据这个宗教的指引上到你们宗教所说的天堂,这便是你最理想的人生境界。但对我而言,每天酒池肉林就是我人生的理想境界。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你没有权利把你的那一套理想的人生境界强加到我身上,我也不能强迫你跟我过酒池肉林的生活,因为没有任何人掌握真理,没有任何人有把握确定世界上哪一套理想的人生境界才是完美的,是绝对真实的。因此我们应该开放,让人人都有自由的思考能力,让各种各样理想的人生境界共存且彼此宽容,这样我们便能够彼此参考。或许我看一下你信的宗教教义,发现还挺有说服力,我可能会放弃我原来的想法,也可能是你放弃你原来的想法投向我这边。这种共存与包容就是自由主义的精髓,它贯穿在王小波所有的杂文里。 这本文集里我最喜欢《沉默的大多数》,它讲的是很多人批评中国人,说中国人老是沉默不说话,但王小波以亲身体会得出"沉默不可怕,说话才可怕"的结论,因为"有时候我们是被逼听很多话,也被逼说很多话"。什么叫被逼听很多话?他小时候在大炼钢的时候:"看到炼出来的钢是一团团火红的黏在一起的锅片子,看起来像牛屎的样子。有个手持钢杆的叔叔说,这就是钢。那一年我只有6岁,以后好长一段时间,一听到钢铁这词,我就想到牛屎。后来我又从一些话里面知道了一亩地可以产30万斤粮,我们饿得要死……总而言之,我从小就对讲出来的话不大相信,偏偏这些话小时候是高音麦克风,天天在我耳边响来响去。至于有什么话是被逼说的呢?常常很多人要被迫说话,如果我说我多年来保持沉默,你可能不信,这说明你是个过来人,你不信我未在会议上表过态,也没写过批判稿,这种怀疑是对的。因为我不能证明自己是哑巴,也不能证明自己不会写字,所以这两件事我都是干过的。但是照我的标准,那不叫说话,那是在上一种说话的捐税。" 我们这个民族经历过太多被迫要听很多话的年代,也经历过被迫要说很多话的年代。但是那些被迫听的话,其真实性比不上自己真实饿着的肚子,那些被迫要说的话,其真实性也只不过是一种必须要交的税,谁爱交税?都不爱交税。但是你能不交吗? 但凡说到王小波文章里的自由主义思想,很多人就会说:对,没错,他就是个自由主义者,他是"右派"。在"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争论中,动辄就把人归类,谁是新左派,谁是自由主义者,谁左,谁右等等。这样硬生生的区分非常模糊和不准确,而且有些人实在很难将他完全归到哪一边去,王小波就是如此。虽然他有自由主义的思想特质,但很难说他就是个自由主义者,如果你以为自由主义就是"右派"的话,请看看他是怎么看待"左派"的。 《个人尊严》这本文集里有篇文章叫《在美国"左派"家做客》,王小波曾到美国纽约一个老"左派"的家里做客,去他家其实是为了找个地方睡,因为纽约住店太贵了,谁知去了他家后这位老先生就跟他猛讲"左派"的事儿,很想看他如何反应。他也当过革命小将,但偏偏就不想谈这些事。从中我们看出一个从中国大陆去的知识分子跟一直在美国想搞革命的老"左派"观点大不同,但是到了最后,王小波说:"在美国的各种人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左派',因为这些'左派'很单纯,很可爱。" 王小波常说自己受到很多人的影响,比如法国的大哲学家福柯,还有马尔库塞。马尔库塞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造反"运动及"左派"社会运动最大的思想导师之一。从这些人的著作中得到的养分,使得王小波对资本主义社会,对市场经济影响下的问题有很深的批判意识。 他在《个人尊严》一书中提到商业片,文章叫《商业片与艺术片》,他痛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顺便说了说国产片:"好莱坞商业片看多了,就会联想到小说《镜花缘》里面的直肠国,肠子是直的,那个国家的人消化功能差,为了避免浪费,只好再吃一遍。再吃,吃下去之后,可能会回回锅,加点香油、味精,直到三遍、五遍,饭不像饭而像粪的时候,才换上新饭。这个比方多少有点恶心,但我想不到更好的比方了。好莱坞的片商就是直肠国的厨师,美国观众就是直肠国的食客。" 十年前追星族越来越多,虽然还没到杨丽娟追刘德华的疯狂程度,但也够癫狂了,王小波在《明星与癫狂》一文中说:"明星崇拜是一种癫狂症,病根不在明星身上,而是在追星族的身上。理由很简单,明星不过是100斤左右的血肉之躯,体内不可能有那么多有害的物质,散发出来的时候可以让数万人发狂,所以是追星族自己要癫狂。" 从这些文章中不难看出他对大众文化常常抱持一种批判态度,觉得大众文化是压损自由思想的工具。这种批判不是"左派"的吗?过去闹"文革"的时候,大家没有个人的自由思想,现在投入市场经济大潮,天天被大众媒体洗脑,难道你就自由了吗?未必如此。 很多人说王小波是个启蒙思想家,他启蒙了很多人,"启蒙"已经成为今天我们要谈王小波不能漏掉的关键词。然而我发现王小波虽然想启蒙大家,也热衷于各种启蒙活动,但是他自己却并不真的相信有一个美好的终点等在前面,他不认为世界是越来越好的。当他在批判繁杂的大众文化现象时,当他谈到自己写的严肃小说时,我常常感到他有一种悲观的情绪,他很明白自己写的小说读者不会多,当然,那是他当时的想法,现在自然是很多了。但在当时,他很明白一些他心目中真正美好的文化产品是会被大家漠视的,社会不一定会往更好的方向走,这种时候知识分子应该做什么呢? "知识分子不是为了要指出一条更正确的道路给大家,知识分子要做的就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够继续有思维的乐趣,都能够继续活出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王小波既不是平常我们大家以为的典型"右派"自由主义者,也不是今天大家常说的"左派",我们不应该随便把王小波归到任何一个阵营里面,其实对待所有人都不应该如此归类,这种归类方法往往只是大家要打一场混战的时候用来做工具的权宜之计罢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我读》其他试读目录

• 目录
• 为什么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 《灰皮书、黄皮书》禁书总是诱惑难挡
• 《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 《查令十字路84号》爱书人的书信情缘
•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
• 《切·格瓦拉之死》"很可惜,他失败了!"
• 《沉默的大多数》被炒作出的神话符号?
• 《黄金时代》好的色情不遮掩
• 《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当前]
• 张爱玲《小团圆》乱世之中现苍凉
• "汉奸妻,人人可戏"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丈量世界》知识的态度是谦逊
• 《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
• 《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
• 《一个人的电影》追忆放电影的美好时光
• 《于丹<论语>心得》粗浅的话语,朴素的道理
• 李零《丧家狗》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伊利亚随笔集》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 《道德情操论》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
• PurityandDanger英国女爵士的"肮脏观"
• 《八十年代访谈录》找回失去的常识
• 《七十年代》Ⅰ酝酿在70年代
• 《七十年代》Ⅱ语言变化中的文艺潜流
• 《货币战争》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
• 《大师与门徒》教育的本性是爱欲
• 对动物的溺爱折射了对人类世界的失望
• 《噓噓嗯嗯屁屁》"嘘嘘"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