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_我读《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随笔 > 我读 > 《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

我读——《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

《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 如今大陆很多人写的中文都是被严重污染的中文,不要说写,就是平常嘴巴里讲的中文也是被污染的。随便举个例子,有时候看电视上一些大学者说话,他们说"这件事的可操作性就很低了"如果用纯正的中文,说"这件事不好操作"就行了,不需要讲个"可操作性"。有时候听不清楚,我以为他讲的是可操性。 现在的中文是"性"泛滥,什么都要加个"性","可行性"如何,"教育性"怎么样,到处都是性。就跟我们平日里在街上看到的那些性病广告一样,很腐烂。这还属于比较显眼的,还有些不显眼的。比如我们行文里面常常出现这么一个词:"人们",这个词在1949年以前是不多见的,而中文是不需要"人们"这种表述方式的,我们用"人"一个字就可以了,"人"既有单数的意思也有复数的意思,不需要讲"人们",什么"人们喜闻乐见",后来慢慢还发展成比如说有人骂梁文道,说"梁文道们怎么样",好像不只一个梁文道,还有很多人很像梁文道,梁文道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伙人,是一帮人。这都属于很怪的中文,所以当初我看到陈丹青的文章就觉得很惊讶,他年纪并不是很大,而且过去印象里他是一个画家,但是看他的文章就会发现他的中文有股纯正之气,不知道是怎么来的,相当难得。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陈丹青的《退步集续编》,他之前出过一本《退步集》非常火。因为里面收录了好几篇他的讲话,包括谈他有名的清华大学辞职事件①,讲的是我们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之前已为此吵得闹哄哄了,无需多谈。今天讲的是陈丹青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散文家,他的文章写得怎么样。 他本身是个画家,但他的文章写得相当有劲,那股气势不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师叔鲁迅的关系。这本《退步集续编》里面有一些是访问,有些是他自己写的文章,还有他演讲的讲稿,其中讲稿由于是他亲手写的,很能够看出他行文的特点。 陈丹青写悼念文章写得也挺不错,跟他所喜欢的鲁迅很接近,不是说水准接近,是说鲁迅写悼念文章也写得很好。书里有篇文章是陈丹青回忆老友陈逸飞。陈逸飞是功成利就的大画家,前几年去世了。当时陈丹青这些当年跟他一起的老朋友觉得二三十年没见的好画友重新聚聚,一起对着模特,一人一个画架来画画,那样便觉得很高兴。待到要做这件事想约陈逸飞的时候,却突然接到陈逸飞死了的消息,大家都很难过。陈丹青写到:"05年那一天,当他们一起在一个画室里面,一起画的时候,这帮老朋友真是很高兴,大家都在想逸飞在座会怎么样?然后他们说开心啊,真开心啊,又在一起了!" 文章到了最后他才说,其实他跟陈逸飞1983年在纽约的时候生了芥蒂,"此后不往来,至今已过去22年了,就连人堆里照面三四次,初略尴尬,旋即握手,沪语笑谈如往昔。他有点发胖了,西装笔挺,相貌堂堂,我两眼睛对着看,有话不好说。我想起小时候心里起伤感。他是老朋友,他是我的老师。"又说到陈逸飞的儿子,他的长子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当年我见他时,孩子不过三五岁,同车里坐着不肯吃晚饭,逸飞便吓他,说我是警察,于是孩子满嘴含饭,捏我手背稳一稳,算是来告饶。这样的动作想必是父母教给他的,其时正当文革,上海人仍正在学西洋,逸飞的幼子今也5岁了,我不曾见过,来日他长大成人,我跟他讲讲他父亲怎样一个人。"悼念一个亡友,他的儿子我没见过,但将来他儿子长大我要跟他讲讲他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这话让人看了着实很感动。 事实上,陈丹青这两年红火起来,除了清华大学辞职事件外,书里还讲到他的师尊木心先生,也谈到了鲁迅的问题,这便是辞职风波之后另一个有名的事件。我觉得他谈鲁迅角度很不一样,一般人谈鲁迅直接就谈作品或者谈为人,而陈丹青作为一个画家,很注意鲁迅那张脸,他说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是不做什么表情的,就像对着镜头一直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我觉得他这种谈论角度很有意思,先注意了鲁迅的样子再来讲其他。 后面他借着谈鲁迅来谈今天。陈丹青最近几年很捧他在纽约认识的老师,另一位散文大家木心先生,一时间大家又觉得木心是个文坛新发现。于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朱伟就不干了,觉得木心没什么了不起,结果两个人就有点干起来的样子。这恰好让我想起陈丹青在书里讲文人怎么吵架的,他说:"鲁迅当年除了他深恶痛绝的几个论题,他与多数朋友的关系绝不是那样子黑白分明,你看这个胡适算是他的宿敌吧?但他早年给他的信虽敬而远之不做熟腻之态,也时常夹些轻微随意的文人式调笑。就连跟鲁迅常吵架的夏衍他们当时也是白天打笔仗为了好玩,晚上喝酒吃饭。" 你看,当年的文人这种互相的笔账终归不至于闹到像今天这样老死不相往来至双方成了仇敌,真是令人感佩。 注释①:2004年,画家陈丹青因不能容忍研究生招生在外语和政治科目上重重设卡,将专业优秀的学生挡在校门外,又不能适应"学术行政化"的体制,愤而请辞清华大学教授的职位,引起相当轰动。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我读》其他试读目录

• 目录
• 为什么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 《灰皮书、黄皮书》禁书总是诱惑难挡
• 《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 《查令十字路84号》爱书人的书信情缘
•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
• 《切·格瓦拉之死》"很可惜,他失败了!"
• 《沉默的大多数》被炒作出的神话符号?
• 《黄金时代》好的色情不遮掩
• 《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 张爱玲《小团圆》乱世之中现苍凉
• "汉奸妻,人人可戏"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丈量世界》知识的态度是谦逊
• 《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 [当前]
• 《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
• 《一个人的电影》追忆放电影的美好时光
• 《于丹<论语>心得》粗浅的话语,朴素的道理
• 李零《丧家狗》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伊利亚随笔集》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 《道德情操论》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
• PurityandDanger英国女爵士的"肮脏观"
• 《八十年代访谈录》找回失去的常识
• 《七十年代》Ⅰ酝酿在70年代
• 《七十年代》Ⅱ语言变化中的文艺潜流
• 《货币战争》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
• 《大师与门徒》教育的本性是爱欲
• 对动物的溺爱折射了对人类世界的失望
• 《噓噓嗯嗯屁屁》"嘘嘘"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