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_我读《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随笔 > 我读 > 《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我读——《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有的刊物很难说它是书还是杂志,它的优点像是文库。过去曾经有一种题材的出版物,像《读者文摘》,把很多文章结集在一起变成一本杂志定期出版。不过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读库》又有点不一样,它是季刊,一年出四本,从这点上看它像个杂志,可是无论从装订还是内容,以及文章的长度来讲,它更像是一本文集。 《读库》在主编张立宪先生的手中风格非常强烈,首先装帧设计的封面就很讨喜,如今能够这么素雅做封面的书已经很少了。你说它是杂志吧里头还有书签,每一期还有藏书票。还特别在没有什么编辑前言,一般杂志或是书都要编辑,如果是文集的话,编辑得出来说几句话吧?不,张立宪很有性格,绝不会加太多文章之外的东西,而是直接用语言来表达意思。一个编辑想让读者看到、知道以及想表达的态度跟想法已经完全融贯在他选择和邀约的这些稿件里面了,比如说我手上有一本08年最后一期的《读库》,里面就有不少好文章。 《读库》的文章杂七杂八什么都有,但总能体现出一种共通的风格。它每一次都会有一些几万字的文章,长达几十页,像一本小书一样刊登出来,这是它的特色之一。比如这期有一个重点的长篇就长达70页,文章叫做《八月的乡村》,讲的是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一些农村故事,而且这不是一般的农村故事,正是很多奥运会选手的家乡。一群记者专门去探访了很多奥运金牌得主的老家,像剑客仲满,柔道选手杨秀丽,去看看家乡的父母们,看看他们的家庭平常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可以说整个八月对这几十条村子而言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过去,父母可能每天得到猪圈里头倒潲水或者开个小出租车到处跑,生活挺辛苦,这十几个村子里起码有一半以上家庭是负债的,等到儿女终于拿到奥运金牌了,日子也就好过了。 这让我想到全国有多少拿到奖牌的运动选手?如果拿不到奥运奖牌的话,他们的家庭是不是就要这样子继续过下去?当运动员的前途又在哪里呢?当我们在奥运会上看到我国体育优秀的地方时,也从这些文章里看到了另一个让人担忧的地方,就是很多人开始不大愿意去体校当一个专业运动员了,因为一个专业运动员倘若拿不到奖牌,退役之后,他的生活非常凄苦,出路也非常有限。 这本《读库》里还有好几篇很值得一读,比如有一篇是著名编剧芦苇跟王天兵谈编剧的心得。我建议所有写文章、做创作,尤其是搞电影的人都应该看一看,里面提出很多关于电影和编剧方面的真知灼见。有一点讲得非常对,芦苇一开始就从好莱坞的类型片说起,按说我们国内电影学院的学生、教授最看不起的就是好莱坞类型片,结果如何呢?"搞出来的剧本基本上是不可看的,我们的电影在情节方面往往很弱,就是因为最基本的商业类型片这一关功夫没有把握好。"除了电影编剧,书中还讲到了日本的机器人漫画片和老电影,总之囊括各种类别。 这本《读库》到底有什么统一的风格呢?以我的看法,会用一个"代"的观念理解它,这是一本70后或60后看了会特别有感觉的书,它提到的那些东西,那种品位,就是我们70后或者60后这代人的口味。我们所喜欢的,所关心的,可以是很多领域、杂七杂八的,而这本书就在这些领域里把这些东西都结集了起来。 这一期里提到了一件事,作为一个香港人我看了之后特别感伤。事情发生在08年,我也曾写文章谈过,香港有一家老牌的二楼书店"青文书屋",他的老板罗志华在生意不景气的时候终于有一天结束了这门买卖,关掉了这个非常有名的书店。然而农历新年前的几天,他在自己很破旧很拥挤的小货场整理那些藏书的时候不小心被几十箱忽然掉下来的书压住,当场压死,直到十天之后,尸臭味传出去大家进去找到他才发现这件事。很多大陆的网民或者读者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因为这个故事太有象征意味了。在香港这样一个被很多人认为是文化沙漠的城市里面卖小众出版品的人,坚持做人文、社科类的书籍,最后坚持不住,书店倒掉了,卖不出去的书积压在货仓里面,却又在货仓里面收拾东西的时候被这些卖不去的书压死了。在这期《读库》里我看到唐峥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顺便讲了香港二楼书屋的种种过去、现在甚至如果有未来的话,这篇文章是我看过关于这件事写得最好的一篇。我相信,就算不是香港的读者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能够从里面感受到很多莫可名状的东西,不只是关于香港的文化气候,更多的是关于书跟人之间种种复杂的感情和关系。 注释1:《读库》为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我读》其他试读目录

• 目录
• 为什么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 《灰皮书、黄皮书》禁书总是诱惑难挡
• 《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当前]
• 《查令十字路84号》爱书人的书信情缘
•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
• 《切·格瓦拉之死》"很可惜,他失败了!"
• 《沉默的大多数》被炒作出的神话符号?
• 《黄金时代》好的色情不遮掩
• 《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 张爱玲《小团圆》乱世之中现苍凉
• "汉奸妻,人人可戏"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丈量世界》知识的态度是谦逊
• 《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
• 《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
• 《一个人的电影》追忆放电影的美好时光
• 《于丹<论语>心得》粗浅的话语,朴素的道理
• 李零《丧家狗》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伊利亚随笔集》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 《道德情操论》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
• PurityandDanger英国女爵士的"肮脏观"
• 《八十年代访谈录》找回失去的常识
• 《七十年代》Ⅰ酝酿在70年代
• 《七十年代》Ⅱ语言变化中的文艺潜流
• 《货币战争》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
• 《大师与门徒》教育的本性是爱欲
• 对动物的溺爱折射了对人类世界的失望
• 《噓噓嗯嗯屁屁》"嘘嘘"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