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_我读《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随笔 > 我读 > 《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

我读——《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

【人物小传】 木心,本名孙璞,著名作家。1982年离开中国,旅居纽约至今。木心在台湾和纽约的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有一批人会定期到他的居所听他习文授课。在国外,他把主要经历放在写作上,自1984至2000年,已出版了十多本小说、散文和诗集,著作有: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划》、《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会吾中》;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 《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 读书是很奇妙的事,偶尔会出现一些重新被发掘出来的作家让你非常惊讶:居然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作家,文章写得这么好,怎么过去大家没注意到?木心就是一个例子,不过他已经被发掘过两次。第一次是在80年代的台湾,当年有人在台湾登了他的文章,大家都惊为天人,抢着要出版他的书;第二次则是最近几年在大陆被人发掘,其实早在80年代,陈丹青等人在美国混的时候就深受木心影响,常去看他,上他的课,那时木心自己在那边开了一个中国文学史班。 90年代末,也就是台湾发现木心与大陆发现木心的中间阶段,孤陋寡闻的我并不知道谁是木心,偶然在台湾一家书店闲逛的时候翻起一本叫《同情中断录》的书,作者正是木心。一打开,书的扉页上有一句题词:"本集十篇,皆为悼文。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一看到这句话我就被震住了,居然还有这样的说法,真是让人震撼。 看到这里你们大概就能够知道木心的文章是什么风格了。他的散文既不是无病呻吟,也不喜欢讲生活上的琐事,而是常常喜欢采用文字的功力去探讨生命中或者世界中一些不解的现象,很有一种哲学思想的味道。 木心也谈美貌,他有篇文章收录在《哥伦比亚的倒影》里面,叫《美貌》,他一开始说:"美貌是一种表情。别的表情等待反应,例如悲哀等待怜悯,威严等待慑服,滑稽等待嘻笑。唯美貌无为,无目的,使人没有特定的反应义务的挂念,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其实是被感动……其实美貌这个表情的意思,就是爱。这个意思既蕴藉又坦率地随时呈现出来。拥有美貌的人并没有这个意思,而美貌是这个意思。当美貌者摒拒别人的爱时,其美貌却仍是这个意思:爱--所以美貌者难于摒拒别人的爱。往往遭殃……美貌的人睡着了,后天的表情全停止,而美貌是不睡的,美貌不需要休息;倒是由于撤除附加的表情,纯然只剩美貌这一种表情,就尤其感动人,故曰:睡美人。人老去,美貌衰败,就是这种表情终于疲惫了。老人化妆、整容,是'强迫'坚持不疲惫,有时反显得疲惫不堪。老人睡着,见得更老,因为别的附加的表情率尔褪净,只剩下衰败的美貌这一种惨相,光荣销歇,美貌的废墟不及石头的废墟,罗马夕照供人凭吊,美貌的残局不忍卒睹。"他这样去讲什么叫做美,不是一般散文的写法,也不是哲学理论性的探讨,但能够用它的文字把你整个抓进去。 木心的文字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陈丹青说"他似乎是在没有中断的传统底下出来的人",我觉得很准确。有人看到他的东西就说他用字很"深",我一个上海朋友就说过木心的文字太深奥,每一页都有字需要一般读者去查字典。可这又不表示他完全很古意,虽然他曾经用文言文翻译过一次诗经,功力很夸张,但问题是他不是纯粹古典,说他像五四吧,又不像五四,更不像我曾经说过的时下那种语言污染下的散文作品,不会动不动写出来一句什么"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种莫名其妙让人看了就起鸡皮疙瘩的句子。 木心的文字像什么?假想一下,如果当年五四的传统没有断掉,如果当年中国古代的书写传统没有断掉,如果没有后来我们革命时期,解放之后,各种政治八股文的出现,照那一路写下来,中文会变成什么样?你就不由得猜想木心大概就是那个样,换句话说,木心继承了古典,继承了西化影响下的东西,继承了五四的东西,但唯独就是没有受到政治八股的影响,没有受到人民喜闻乐见的那些东西影响,这么写下来就是木心了。 木心写到中国,他对中国文学很有看法。他说中国人对自然特别亲近:"中国人既温敦又酷烈,有不可思议的耐性,人与任何祸福做无尽之周旋,在心上不在话下。十年如此,百年不过是十个十年,忽然已是千年了。苦闷逼使人有所象征,因而与自然做无止尽的亲密。熟昵而狡黠作狎了,至少可先立两则谐趣,金鱼菊花。"他讲的是中国人喜欢跟自然打交道,交道熟了,打久了,就开始玩弄它,金鱼菊花就是例子,本来甚至不应该有金鱼的,都是中国人挑弄自然弄出来的东西。 当年木心第一次在大陆被很多读者发现是因为一篇《上海赋》。他喜欢写上海,写的也很有意思,有很独到的观察。说到很多老辈的上海人,"好比撬破了芝麻门,珠光宝气就此冲出来,十里洋场城开不夜,东方巴黎冒险家的乐园,直使小辈的上海人憾叹无缘亲预其盛。尚有不少曾在上海度过童年的目前的中年者,怪只怪当时年纪小,明明衣食住行在上海,却扑朔迷离,记忆不到要害处,想沾沾自喜而沾沾不起来。这批副牌的上海人最乐于为正牌的上海人作旁证。"他讲的其实就是现在常常出来说老上海的这批人。他的作品真的还有无尽的东西可以拿出来跟大家谈,或许有一天,我得专门去谈一谈木心这个人。 【人物小传】 陈之藩,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荣誉教授,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副研究员,休斯敦大学教授,波士顿大学研究教授。著有散文集《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蔚蓝的天》、《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一星如月》、《时空之海》、《散步》等。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我读》其他试读目录

• 目录
• 为什么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 《灰皮书、黄皮书》禁书总是诱惑难挡
• 《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 《查令十字路84号》爱书人的书信情缘
•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
• 《切·格瓦拉之死》"很可惜,他失败了!"
• 《沉默的大多数》被炒作出的神话符号?
• 《黄金时代》好的色情不遮掩
• 《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 张爱玲《小团圆》乱世之中现苍凉
• "汉奸妻,人人可戏"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丈量世界》知识的态度是谦逊
• 《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
• 《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 [当前]
• 《一个人的电影》追忆放电影的美好时光
• 《于丹<论语>心得》粗浅的话语,朴素的道理
• 李零《丧家狗》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伊利亚随笔集》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 《道德情操论》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
• PurityandDanger英国女爵士的"肮脏观"
• 《八十年代访谈录》找回失去的常识
• 《七十年代》Ⅰ酝酿在70年代
• 《七十年代》Ⅱ语言变化中的文艺潜流
• 《货币战争》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
• 《大师与门徒》教育的本性是爱欲
• 对动物的溺爱折射了对人类世界的失望
• 《噓噓嗯嗯屁屁》"嘘嘘"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