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赋自由教育出了什么问题?_让天赋自由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思想 > 让天赋自由 > 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让天赋自由——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这都是一些孤立的例子,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本书中讲述的许多人都是成绩不好或者说不喜欢学校的。当然,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学习成绩不错,也认可各种义务教育,但是也有一些人早早地离开了学校,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是什么,不知道接下来该往哪儿走,还有一些人觉得他们所擅长的都不是学校所推崇的,更有一些人感觉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我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跟教育有关的事情,出现这种状况,我并不认为是某个教师的错。当然,不可否认,是有一些教师根本不应该做教师这一行,他们应该尽可能地离学生远一点,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大部分的教师是优秀的,许多教师更是才华横溢的。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总有某几位老师曾激励过我们,尽管他们只是在教育体制与传统文化允许的范围内这么做,但却从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教育界的文化有很多问题,我不但没有看到足够的改善,而且,许多体系更是在不断地恶化,甚至可以说,这些问题简直就是无处不在。 我们家从英格兰搬去洛杉矶后,我的两个孩子,詹姆士和凯特,在洛杉矶读高中。美国与英国的教育系统在某些方面不同,比如说孩子们必须学习一些他们之前没有学习过的课程-像美国历史,在英国我们从来不碰美国历史,因为我们抵制它。 在英国,我们对那些不好的历史总是避而不提。我们在独立纪念日的四天前到达了美国,正好赶上美国人大肆庆祝赶跑英国人的日子。现在,我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年,也知道独立纪念日那天将要发生什么,我们一般都会关上百叶窗,浏览着女王的老照片,以此种方式度过每个独立纪念日。 然而,从更多方面来看,美国的教育体系与英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国家没什么两样,除了各自的一点特色外,都有着三个共同点。第一,都注重某种特定的学术能力。我也明白学术能力很重要,但是学校只偏重严谨的分析和推理,特别是驾驭文字与运用数据的能力。这些技能固然重要,但我却认为还有一些人类智慧比这更重要,我将在下一章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第二,学科等级森严。数学、科学和语言能力位于学科中的最高级别,人文学科位于中间层次,处于最底层的则是艺术学科。艺术学科里还有级别之差:音乐和视觉艺术通常比戏剧和舞蹈高一级。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将艺术课从必修课中取消了。 一所大型高中可能只有一位美术教师,而小学的学生们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 第三,越来越依赖某种特定的评判标准。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为了在范围狭窄的标准考试中取得更高的成绩而承受巨大的压力。 为什么现行的教育体系是这样的呢?这既有文化的也有历史的原因,我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阐述。我要说的是,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的教育体系。近代以来,大概18、19世纪的时候,大众教育体系逐渐迎合于时代的经济利益,而欧洲、美国的工业革命主宰着当时的整个经济体系,数学、科学以及语言技能对工业经济时代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大学的学术文化则对教育体系产生了另一个巨大的冲击,学术思想的盛行使得其他一些文艺活动逐渐被人们弃之一旁。 结果就是,世界各地的教育体系都不断地给学生灌输一种狭隘的能力观,并且只重视学生某一单方面的才智与能力的培养,而忽略或者说是漠视了其他一些同样重要的能力,而被忽略的那些才是真正能为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带来无限活力与生机的能力,这种分层的、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排斥了一些不想按这种方式来学习的人。 放眼全世界,将舞蹈设为像数学一样的必修课的学校极其少见,有这类规定的教育体系就更少了。我们也知道很多学生只有动起来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就像吉莉安·琳恩曾告诉我,当她开始学习跳舞后,其他的功课也好多了,她就是那些必须运动才能思考的人之一。 不幸的是,大多数孩子都没有碰见吉莉安生命中的那个心理医生,特别是身处现今的时代,他们就更不幸了,因为,如果他们坐立不安的话,医生就会认为他们有多动症,会给他们吃药,让他们安静下来。 如今的教育体系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了严格的限制。学术能力的确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有时候如果能更视觉化地展示某一主题或课题,学生就更有可能喜欢上它,但是如果老师只是用一些文字、数字等非视觉性的方式来展示,可能学生都不会意识到他究竟在讲什么。然而我们的教育体系却越来越鼓励教师们采用规范化、毫无特色的方式来教学生。为了体会前面所讲的“顿悟的故事”的内涵,为了找到真实的自己,我们真的有必要深刻反思一下我们的智慧观。 这些教育方法更是扼杀了年轻人另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在21世纪,越来越多的领域都要求人们具有这项能力,那就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我们的教育体系一向推崇“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教育方式。就像“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计划①要求全国所有的孩子都必须遵从同样的标准,如今的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服从和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 小孩子们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思维都很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而且什么都敢想敢做。在我儿子四岁的时候,他所在的幼儿园上演了一场有关基督诞生的话剧。在那场演出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三个小男孩扮演三个智者走上舞台,分别带着各自送给上帝的礼物,黄金(gold)、乳香(frankincense)②和没药(myrrh)③。我想第二个小男孩可能是一时走神,说乱了次序,第三个小男孩又没有学过随机应变,或者说彩排的时候也没怎么注意,毕竟他还只有四岁。第一个男孩说:“我给你带来了黄金。”第二个男孩接着说:“我给你带来了没药。” 第三个男孩接着说;“弗兰克送了这个。” 谁是弗兰克?耶稣的第十三个使徒吗?还是丢失的弗兰克经书? 我真正喜欢的是,这个故事有力地证明了,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并不是特别担心犯错,在某一情况下,当他们不确定究竟该怎么做时,往往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了再说。当然,这并不是说犯错就是有创造力,有时候犯错就是犯错,那么其真正的意义在哪里呢?如果你从不准备犯错,那么你也就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与创造。 在提升美国教育标准的过程中,一些政策制定者对于“回归本源”(back to basics)的理解有误。他们认为回归本源就是加强老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方式-回到学科等级森严的年代。他们似乎相信,只要用全国统一规定的阅读、写作和数学教材来培养我们的孩子,我们就能在世界上更有竞争力,对未来更有把握。 这种思维的致命错误在于严重低估了人的潜能。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树立标准考试的无上权威,削减那些自认为不重要项目的基金资助,然后奇怪为什么我们培养出的孩子没有丝毫的想象力,也没有任何的灵感可言,而现今的教育体系却正是通过上述种种手段,逐步地、系统地将创造力从孩子们身上清除。 绝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机会去开发自身的潜能以及发现自己的兴趣,而一些思想比较独特的学生-以及本书中所谈到的一些人,甚至可以说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曾感到与正统的教育文化格格不入,这也是为什么你所遇到的一些成功人士学业并不好的原因。教育本应是促使我们去开发自身的潜能,并让我们能在世界上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而现今的教育体制却压制了许多学生的天赋和能力,甚至是抹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为什么许多教育体系还在向这个方向前进呢?可能是因为政治家们认为这样的教育制度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对学生找工作也有帮助。但事实却是,在21世纪,找工作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所需要的那些素质在学校的规范教育下都被丢弃了,当然这些素质都是本书极力推崇的。任何地方的企业都说他们需要有创造力,能独自思考的人。当然这并不仅仅是与企业密切相关,更是有关于生活,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过一种有目标、有意义的生活。 这种回归本源的观点才是符合教育本质的,我也相信有必要让孩子回归本真。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要回归本源,我们就必须从头开始,我们必须反思一下人类潜能的本质以及现今教育的出发点。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蒸汽机主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它马力足、效率高,比以往任何推进系统的工作效率都高。然而,最终它也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内燃机的发明开创了动力系统的新纪元。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如今的教育体系就像当初的蒸汽机-并且它的淘汰速度将更快。 我们离开学校后,这些过时思维造成的问题依然在延续,随着我们进入社会,这些教育体系的陋习又被带进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恶性循环周而复始。身处商界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在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很容易被打上标签,而一旦被定型,你就很难再去发挥自己其他的潜能。如果商界认定你是金融型人才,你就很难再从事其他创意性工作。但我们可以通过在工作中采用不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来弥补,事实也证明,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让天赋自由》其他试读目录

• 序
• 必须舞动身体才能思考
• 一辈子都要画漫画
• 三个故事,一个道理
• 不能一概而论
• 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当前]
• 变革的节奏
• 认识天命
• 热爱天命
• 发现自己的天命
• 不接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 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
• 你有多聪明?
• 你拥有哪种智力
• 人类智力的三个特征
•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
• 如何理解创造力
• 想象力创造一切
• 大小真的重要吗?
• 创造力的魔力
• 创造的动态过程
• 开放你的思维
• 凝聚团队的力量
• 与时光共舞
• 忘我境界
• 我们已经到达了吗?
• 展示自己
• 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