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赋自由一辈子都要画漫画_让天赋自由一辈子都要画漫画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思想 > 让天赋自由 > 一辈子都要画漫画

让天赋自由——一辈子都要画漫画

马特不像吉莉安,他的学习不错,学分等级也还不差,而且还通过了学校所有重要的测试,但是他总觉得非常无聊。为了让自己开心一点,他开始在课堂上画画。“我经常画画,”他说,“而且我画得越来越好,以至于我不用看都可以画,这样老师就会认为我在认真听讲。”对他来说,美术课成了追求爱好的绝佳机会。“我们在色彩书上调色,我想我永远不能在那些线条之内上色。不行,我不能被限制。”当他上高中以后,这一习惯上升到了另一层面。 在高中的美术课上,同学们都坐在那里,老师也很无聊,画具摆在一边,都没有人去用,所以我尽可能地画,一节课里画了30幅画。画完一幅画,看看它像什么,然后就给它命名,比如“海草里的海豚”,好了,继续下一幅,等到他们发现,我已经画了很多很多的画了,我几乎用完了所有的画画材料,他们再也不让我画了。 马特说:创造一些以前没有的东西让我非常激动,我画画的水平也更高了,技艺不断提高是有趣的事情。噢,它的确看起来很像,就像它原本应该的那样。但是随后我就意识到我的绘画水平没有更进一步提高,所以我开始集中精力创作故事和笑话,我认为这更有趣。 马特·葛罗宁,作为闻名世界的《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创作者,曾从其他美术家的作品中找到灵感,虽然,这些美术家的作品都没有太多复杂的绘画技巧,但是,他们巧妙地将创造性的故事讲述方式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融合了起来。“最让我激励的是,我看到许多不会画画的人也能依靠画这种画来谋生,比如说詹姆士·瑟伯。约翰·列侬给我的启发也很大,在他所写的书《列侬说法》(In His Own Write)和《一个西班牙人》(A Spaniard in the Works)里布满了他自己那些糟糕的绘画,但是搭配的散文诗却很有趣,小故事也很疯狂。有一段时间我都在模仿约翰·列侬。罗伯特·克鲁伯也对我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马特的老师和父母都鼓励他去做点别的事情,他的父亲-一位漫画家兼电影导演,也这么劝他,他们建议他去上大学,找一个固定的职业。实际上,在他上大学之前(那是一所既不给成绩单、也没有必修课的非传统学校),他只认识了一个让他备感鼓舞的老师。“我一年级的老师保存着我在课堂上画的那些画,我的意思是说,她收藏了很多年。我非常感动,你要知道,每年都有几百个学生上她的课,她的名字叫伊丽莎白·胡佛。为了纪念她,我用她的名字命名了《辛普森一家》中的一个人物。” 家长和老师的反对并没有吓退马特,因为他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我知道,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玩编故事游戏时,常用一些小雕塑当道具,比如恐龙之类的,我希望将来长大了还是做类似的事情。每当我看着大人们提着公文包匆匆走进写字楼,我心里就想“我绝对不要像他们那样,编故事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刚开始,我身边总是围绕着许多有同样想法的孩子,但是渐渐地他们都离开了,而且变得严肃正经起来。对我来说,所有能做的事就是玩游戏和讲故事。 我明白,大家都希望我走这样一条人生之路-上高中,进大学,拿一纸文凭,然后毕业找个好工作,但是这样就不是为我自己工作,我或许将永远只能画些漫画。 我在学校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在街上瞎逛,画一些搞笑的图画,然后带回学校,给朋友们互相传看。随着我们长大,野心也越来越大,我们开始制作电影。这的确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因为它使不善交际的我们能一起合作,周末再也不用无聊地待在家里,而是出去拍电影,周五的晚上也不去踢球了,取而代之的是去当地的大学里看地下电影。 我决定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当然,顺便说一句,我并不觉得这个主意真的可行。我想我可能要去做一些很劳累而且自己也不喜欢的事情。我想象着我在一个轮胎仓库工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想在那里工作,我只是想,工作的时候我就四处滚着轮胎,然后休息的时候,我就画漫画。 马特的人生却从此变得截然不同了。马特搬去了洛杉矶,每周在《洛杉矶周报》上刊登自己的连环画《地狱生活》(Life in Hell),并开始赢得了一些名气。这时,福克斯电视台(Fox)向他伸来了橄榄枝,邀请他为电影《崔茜·尤玛》(Tracey Ullman)创作一段简短的动画片。在与福克斯开会策划的过程中,他当场创作出《辛普森一家》的故事,实际上,在他走入会议室之前他还不知道自己会这么做。迄今为止,这个时长半小时的节目已经连续在福克斯电视台的周日档播放了19年。除此之外,还衍生出一大批相关的电影、漫画书、玩具以及无数的相关商品,换句话说,它促成了一个波普(pop)文化帝国的诞生。 如果当初马特·葛罗宁听从了人们那些追求 “正经”职业的忠告,这一切奇迹将不会发生。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不喜欢学校,或者说学业很糟糕。当保罗第一次走进芝加哥一所大学的演讲厅时,他还是一个成绩很好的高中生。他也没有意识到在他决定去听这次讲座的时候,这所大学正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成为世界领先者之一。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这所大学离自己家很近。几分钟后,他“重生了”,正如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的:“那天演讲的主题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认为,地球上的人口将像兔子一样呈几何级数增长,一直要增长到每英亩土地的产出不足以维持相同土地上人口的生活水平时,死亡率开始上升,并逐渐与出生率相等。这里所涉及的一些微分方程是如此的浅显易懂,让我不得不怀疑,我是不是漏掉了一些深奥复杂的部分。” 就在那时,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博士作为一位经济学家的生活开始起航,而他最初涉足这一领域“纯粹是为了好玩”。众所周知,他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曾任国际经济协会主席,写了一些著作(包括那本一直以来非常畅销的经济学教材),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对公共政策有重大影响力,并且在1970年成为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早熟的少年,我总是很擅长于逻辑推理和解那些IQ测试中的难题。所以,如果说经济学是为我而生的,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为经济学而生的。我的感触就是:儿时在玩乐中有一些发现,绝不要低估它们的重要性,它们极有可能将成绩平平的孩子变成真正的勇士。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让天赋自由》其他试读目录

• 序
• 必须舞动身体才能思考
• 一辈子都要画漫画 [当前]
• 三个故事,一个道理
• 不能一概而论
• 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 变革的节奏
• 认识天命
• 热爱天命
• 发现自己的天命
• 不接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 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
• 你有多聪明?
• 你拥有哪种智力
• 人类智力的三个特征
• 用创造力激发生命的奇迹
• 如何理解创造力
• 想象力创造一切
• 大小真的重要吗?
• 创造力的魔力
• 创造的动态过程
• 开放你的思维
• 凝聚团队的力量
• 与时光共舞
• 忘我境界
• 我们已经到达了吗?
• 展示自己
• 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