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对生命的怀疑_孤独六讲对生命的怀疑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文学 > 孤独六讲 > 对生命的怀疑

孤独六讲——对生命的怀疑

我出版过一些书,谈了美学、谈过诗,写了一些小说和散文,我想我最终的著作应该是一本忏悔录。我相信,最好的文学是一本最诚实的自传,目前我还没有勇气把它写出来,但已经在酝酿,我也知道这会是我最重要的功课。我是要跳回去做一个和稀泥的人,去掩饰跳墙、记过的事件,还是要做阮籍或嵇康? 这就是我的选择了。 我想,台湾应该是一个可以有距离地去对抗儒家文化传统的地方,奈何我们既隔离在外,却又以儒家正统文化自居,因为我们认为大陆破坏了儒家传统,所以我们必须去承接,事实上我们所背负的包袱比大陆更重。所以我到上海时便发现,大陆在改革开放后,孤独感一下子就跑出来了,特立独行的个人也出现了……好像,台湾要发动在内心深层处的孤独感革命更难了…… 家庭、伦理的束缚之巨大,远超于我们的想象。包括我自己,尽管说得冠冕堂皇,只要在八十四岁的妈妈面前,我又变回了小孩子,哪敢谈什么自我?谈什么情欲孤独?她照样站在门口和邻居聊我小时候尿床的糗事,讲得我无地自容,她只是若无其事地说:“这有什么不能说的?” 其实,我母亲和许多母亲一样,手上一直握有一把剪刀,专门剪孩子的头发,比中学时代教官手中那一把更厉害,这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叫做“爱”或是“关心”。因为这把剪刀,母亲成为我走向孤独的最后一道关卡。 在我们的文化中,以“爱”、“关心”或是“孝”之名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对的,不允许相对的讨论、怀疑--而没有怀疑就无法萌生孤独感,因为孤独感就是生命对生命本身采取怀疑的态度。 我们活着真的有价值吗?我不敢说。我也不敢说杀身一定成仁,舍生一定取义,鲁迅写的秋瑾杀身、舍生之后,其鲜血只是沾染了一颗馒头,让一个得肺痨的小孩食用,她甚至救不了他。这个了不起的文学家颠覆了儒家成仁、取义的观念。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孤独六讲》其他试读目录

• 自序
• 情欲孤独
• 愈来愈孤独的社会
• 害怕孤独
• “我”从哪里来?
• 不允许孤独
• 对抗群体文化
• 破碎的孤独感
• 寻找情欲孤独的宣泄口
• 竹林七贤的孤独
• 特立独行等于大逆不道
• 文化对情欲的压抑
• 无法仰天长啸
• 活出孤独感
• 生命本质的孤独
• 孤独与伦理规范
• 对生命的怀疑 [当前]
• 生命的意义
• 抛开结局的束缚
•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 阅读《金瓶梅》,了解情欲孤独
• 从小说谈孤独
• 意识到身体的存在
• 孤独并非寂寞
• 语言孤独
• 天马行空的世界
• 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
• 谨言慎行的民族
• 忽视语言的儒家
• 语言的局限性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六祖惠能颠覆语言
• 何谓语言孤独?
• 借着语言打破孤独感
• 倚赖变成障碍
• 玩起语言游戏
• 声音表情都是假的
• 感觉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