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杂文 > 重新发现社会 > 试读

重新发现社会[试读]

梁文道序:允厥执中

有一种书会令人产生幻觉:一路看下去,你会以为这本书其实是自己写的。因为它谈的课题,恰巧是你最想谈的;它走进那个课题的取径,恰巧也是你自然而然会选上的那条路;甚至它的语气,它的说话方式,也和你内在的声音一致,恍如己出。接着,你难免自责:为什么是别人写出了这本书,而不是自己?为什么我就这么惰怠,不好好坐... 查看全部[ 梁文道序:允厥执中 ]

自序

2004年底,我在巴黎的日子突然变得闲散起来,时常跑到香榭丽舍大街的影院里看电影。至今印象最深的一部是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Der Untergang)。为此,我当时还写了一篇不短的影评——也许是因为中国与德国在历史上有着某种相似性,这些年来,我写的影评有意无意间多与德国有关,如《再见列宁》《窃听... 查看全部[ 自序 ]

自序:希特勒的“牛皮书”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好女色还是好国色》一文中,我曾谈到好色的男人有两种死法:一是死于女色,二是死于“国色”。所谓“死于女色”,尽人皆知,最著名者莫如寻芳客们的口头禅——“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至于“死于国色”,则是把国家当做绝世美女去爱戴,爱到如痴如醉、死去活来,爱到不知所以,终于丢掉... 查看全部[ 自序:希特勒的“牛皮书” ]

自序:谁为谁献身?

说到献身,中国历史上并不少有献身者。最惨烈莫过于宋亡之时。 1278年,宋端宗赵昰在流亡途中病死,年仅11岁,其弟赵昺继位,史称末帝。1279年流亡政府在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市南部)被元军围困,虽有顽强抵抗最终还是兵败。陆秀夫背负年仅8岁的幼帝投海,跟随投海殉国的人达十万之众。《宋史·纪(三)》详细记... 查看全部[ 自序:谁为谁献身? ]

自序: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

2008年国庆节,《南方周末》邀请了海内外的一些朋友,希望大家能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包括:你对国家做了什么?国家为你做了什么?你还能为国家做什么?国家还能为你做什么? 了解我写作立场和价值取向的读者会知道我不过是由着这个机会,重申自己对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理解。 政治何为?... 查看全部[ 自序: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 ]

自序:自由之邦:圣马力诺的小国威仪

我的生命中充满了奇遇。当我在法国小镇克莱蒙西的大街上懵里懵懂地寻访罗曼·罗兰的故居时,问到的第一个行人竟是罗兰仆人的表妹,正是她将我带到表姐布达夫人的家里。(熊培云,《寻访罗曼·罗兰》)另一年,当我随团旅行,不经意间抵达圣马力诺时,在我下榻的宾馆里,首先“接待”我的“地主”竟然是圣马力诺“总统”G.... 查看全部[ 自序:自由之邦:圣马力诺的小国威仪 ]

自序:空间之维与时间之维

很惊喜自己当年的抉择,无论是辞去第一份工作,还是第一次走出国门,都让我的生命与思考一夜之间变得无比豁朗。我一直以为,我在欧洲读书与采访的几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明晰了自己对国家与社会的理解。其间零零散散的写作也多是围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而这些思考也成了日后我开始梳理《重新发现社会》时的重要材料。... 查看全部[ 自序:空间之维与时间之维 ]

从国家解放到社会解放:“崛”字新解

国外有些学者研究中国问题时,总是疑虑重重,要么替中国担心,要么担心中国。“崩溃论”害怕中国经济一落千丈,因“内爆”导致“黄祸”;“威胁论”则担心中国崛起,因“外爆”引发“红祸”。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强调本国崛起乃“和平崛起”,但是,有些学者们终究放心不下,他们认为你既然要“崛起”,就不可能“和平”。除了... 查看全部[ 从国家解放到社会解放:“崛”字新解 ]

从国家解放到社会解放:国家崛起与民权衰弱

1840年,是意味深长的一年,它被视为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开端。就在同一年,年仅35岁的法兰西青年托克维尔在漂洋过海、充分考察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后出版了《论美国的民主》下卷。此前,在《论美国的民主》上卷中,托克维尔曾以寥寥数百字,概括了大国崛起的两种模式: “当今世界上有两大民族,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但好像... 查看全部[ 从国家解放到社会解放:国家崛起与民权衰弱 ]

从国家解放到社会解放:机舱寓言

应该看到,几十年来中国由封闭而开放,既暗合“社会”从“国家”体制中逐步获得解放,同样见证了“社会”从“社会主义”中被发现的过程。任何试图否定改革开放或要求国家重新集权的人,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推翻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近三十年来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拜解放思想与解放社会之所赐。今人所谓谋求... 查看全部[ 从国家解放到社会解放:机舱寓言 ]

左右之争,还是上下之争:社会与主义

在历史上,“左”似乎一直是个坏东西。比如在中文里,“旁门左道”“左迁”“左嗓子”“左性子”等等,都表明人们对“左”有着某种程度的恶感。 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权,培植了不少吕姓势力。吕后死了以后,太尉周勃夺取了吕氏的兵权,就在军中对众人说:“拥护吕氏的右袒(露出右臂),拥护刘氏的左袒。”结果大家都... 查看全部[ 左右之争,还是上下之争:社会与主义 ]

左右之争,还是上下之争:失衡的思想

无论是突破自由底线的极左,还是突破平等底线的极右,都可能导致“堪萨斯暴乱”。“堪萨斯暴乱”出于影片《幸运数字》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谓‘堪萨斯暴乱’就是当所有人向右走时,你向左走。” 相同的逻辑,当所有人向左走时,向右走的你会被汹涌的人流踩踏。即使方向一致,卷入人群者同样可能因为身不由己而成为没有... 查看全部[ 左右之争,还是上下之争:失衡的思想 ]

左右之争,还是上下之争:思想如何解放?

有时候,政府会站出来鼓励思想解放。当说,世间万物,论及本性,都是倾向于“解放”或者自由的。比如,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便是发乎自然而且美好的自由之声。又比如,有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把一颗种子埋在瓦砾之下的土里,每天浇水,种子便会从瓦砾之下钻了出来。同样,如果把种子装进坚硬的头盖骨里浇上水,种子会有惊人的... 查看全部[ 左右之争,还是上下之争:思想如何解放? ]

国富论与民富论:社会分红:阿拉斯加的光荣与梦想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满怀忧患,许多人甚至担心黄色文明的中国可能在全球“蔚蓝化”的进程中失去“球籍”;二十年后,有关“大国崛起”的种种讨论则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人正在重拾自信。显然,这一心理变化主要有赖于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注意到,国家崛起并不必然导致国民... 查看全部[ 国富论与民富论:社会分红:阿拉斯加的光荣与梦想 ]

国富论与民富论:国家“三九化”

2007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会议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中央本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即政府作为股东,对国有企业的利润提取分红和进行再分配,这意味着长达十三年之久的国企只上缴税收不上缴红利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 此前一年,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建议中国大型国... 查看全部[ 国富论与民富论:国家“三九化” ]

国富论与民富论:政府有多大?

著名学者陈志武在《政府有多大?》中这样写道:2007年,中国财政税收增加了31%,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同年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入。也就是说,政府一年花的钱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一年可以花的钱。 这位耶鲁大学教授对中美两国财富在民间和... 查看全部[ 国富论与民富论:政府有多大? ]

国富论与民富论:从“薅社会主义的羊毛”到“薅社会的羊毛”

在2008年3月22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谈到两个涉农观点:一是要调整理顺务工和务农收入的比价关系,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防止务工收入的过快上涨,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的进口,严格控制农产品出口,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查看全部[ 国富论与民富论:从“薅社会主义的羊毛”到“薅社会的羊毛” ]

国富论与民富论:“五有之乡”的国家伦理

没有面向社会的分红,不把国民视为股东,国企只能说是浪得虚名。任何一个标榜执政为民的政府,更不能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钱越多越光荣。 相信许多人都听过一则比较中美两国市长的故事:中国市长敢请美国市长来中国,为其报销来去一切费用;而美国市长说他没有钱请中国市长去美国,因为他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同样是嫖娼,有... 查看全部[ 国富论与民富论:“五有之乡”的国家伦理 ]

重新发现社会:有主义,无社会

一场新的改革已经开始。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提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藉此强调全民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显而易见,自“治理”概念大行其道以来,以人类幸福自由为终极目标的世界政治出现了某种融合的趋势。当中国人将目光投向欧洲改... 查看全部[ 重新发现社会:有主义,无社会 ]

重新发现社会:谁在“打酱油”?

近两百年前,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使人们能够用以确定什么是跋扈与暴政的,正是权利观念。权利观念明确的人,可以独立表现自己的意志而不傲慢,正直地表示服从而不奴颜婢膝。”相较而言,今日中国四处飘荡的恰恰是种种傲慢与谄媚的气息。 “我是来打酱油的。”从一个极端的年代走到一个“打酱... 查看全部[ 重新发现社会:谁在“打酱油”? ]

重新发现社会:社会动荡与社会溃败

面对政府反复提到的“稳定压倒一切”等“维稳”思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认为,尽管目前社会矛盾较多,甚至有激化的迹象,但中国发生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并不大。在他看来,现在人们都在关心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等问题。之所以有这样的关心,是担心发生大的社会动荡。但事实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威胁可... 查看全部[ 重新发现社会:社会动荡与社会溃败 ]

重新发现社会:柏克的问题与圣西门的醒悟

阿尔文·托夫勒在《再造新文明》中这样区别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最重要差异是,前者的信息是垂直流动的,而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主要是水平及对角流动,买卖双方在各个层次交换着信息。 一个国家的整体性繁荣,有赖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三维建设,任何一维的错位与忽略都有可能祸及其他,而让政府回... 查看全部[ 重新发现社会:柏克的问题与圣西门的醒悟 ]

重新发现社会:无社会状态与无政府状态

2007年10月,我在比利时参加中欧文化论坛。当时这个国家正深陷政治危机,已经几个月没有了政府。尽管议会选举结束了一百多天,但由于北部荷兰语区弗兰德斯和南部法语区瓦隆尼亚的政治领导人迟迟未就权力分配达成一致,组阁谈判陷入僵局。然而,几个月来,比利时人无不按部就班地生活,一切和我几年前路过时一样。如有... 查看全部[ 重新发现社会:无社会状态与无政府状态 ]

重新发现社会:公民结社的困境与出路

说到社会的自我组织,托克维尔很早就在美国发现了乡镇精神这一美国式民主的灵魂。新教伦理和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自由企业制度相结合,造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体;而乡镇精神则与公民权利基础上的民主制度相结合,创造了美国自由民主的神话。托克维尔注意到,“在欧洲大陆的所有国家中,可以说知道乡镇自由的国家连一个都没... 查看全部[ 重新发现社会:公民结社的困境与出路 ]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三十年“国退民进”

中国转型几时大功告成,经常被提及的年份是2040年。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作过这样的表述:“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笔者试名之曰‘历史三峡’。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三峡,大致也要历时两百年。自1840年开始,我们能在2040年通过三峡,... 查看全部[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三十年“国退民进” ]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社会比国家古老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财产观念史,也是一部社会成长史。和贸易一样,社会比国家古老。 有人认为,社会不过是国家的附庸。用黑格尔的话说是社会“必须以国家为前提”。无疑,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奉行的便是国家高于社会、国家压倒社会的体制,以至于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社会生活高度政治化,观念压倒实体,政治放... 查看全部[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社会比国家古老 ]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从行政改革到政治改革

由于时代的原因或者局限,今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次次被“矮化”为行政体制改革。应该说,行政体制改革同样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细节。人们关心的是,如何能够避免“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政改怪圈”一再出现。 在《攻坚》一书中周天勇等学者提到:在二元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目... 查看全部[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从行政改革到政治改革 ]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大海中造船——从改革开放到开放改革

2006年12月11日,中国结束了加入世贸的五年“过渡期”。世贸总干事拉米给五年来中国打的成绩是“A+”。尽管入世同样带来了或这或那的问题,但有目共睹的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充分世界化,并没有形成“引狼入室”或“以身饲狼”的乱局。 盘点入世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官方数据表明,从2001年到2005年,在... 查看全部[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大海中造船——从改革开放到开放改革 ]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丁学良的药方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在《对付官僚腐败和特权的四种办法》一文中指出,检视过去的二三十年,对于中国重大的社会现象,中国国内的“左派”与“自由派”之间可以说在一切问题上都针锋相对,但在官僚的特权和腐败问题上却能达到惊人的共识。二者基本上都认定,改革以来官僚特权和腐败愈演愈烈。 丁学良认为对付官僚腐败和特... 查看全部[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丁学良的药方 ]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重温法国大革命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托克维尔注意到,假如人们按照旧制度存在末年的样子去描绘旧制度,那么绘出的将是一幅比真容更美却又不太像的肖像。路易十六时期的法国: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北美战争并未减慢这一... 查看全部[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重温法国大革命 ]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改革与革命赛跑

理想的国家结构是国家、社会与市场“三分天下”,国家不能越出权力领域进入市场-价格领域和公民-社会的自治领域。毫无疑问,在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市场与社会正在从国家或者政府那里一点点“收复”自己的疆界。这不仅体现在市场经济中,同样体现在公民社会的建设中。细心者会发现,近年来中国媒体甚至已经开始部分... 查看全部[ “历史三峡”与“敦刻尔克撤退”:改革与革命赛跑 ]

爱国如何主义:加塞特的不安

“一个爱国,各种表述”。曾经被视为高尚的情感为什么渐渐沦为一种“脏话”?爱国还是不爱国,以及怎样爱国,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为什么也成为问题? 如果站在三十年来社会成长的角度来加以审视,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提出便已经彰显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至少,这种“精神分裂”表明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走出旧有的“... 查看全部[ 爱国如何主义:加塞特的不安 ]

爱国如何主义:替罪羊和替罪狼

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的结尾,戈培尔夫人之所以将自己的六个孩子全部毒死,是因为她深信没有“国家社会主义”,人类就没有希望和未来,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那样的国家。由此可知,生而为人的纳粹分子,不仅屠杀了犹太人、波兰人,同时也是为意识形态预设的疯狂逻辑的受害者。当说,二十世纪极权主义流行,是启蒙运动... 查看全部[ 爱国如何主义:替罪羊和替罪狼 ]

爱国如何主义:被策划的情绪

哲学家萨特说过:“人是一堆无用的激情。”如果这堆激情被策划、被煽动,恐怕就很有用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可以说不》的流行表明了民族主义情绪可以卖钱。十来年后的2009年,一本由五个人拼凑而成的《中国不高兴》出版,据说这是上一堆情绪的“升级版”。 该书高呼中国要“持剑经商”,与西方“有条件的决裂... 查看全部[ 爱国如何主义:被策划的情绪 ]

爱国如何主义:中国会走德国的老路吗?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受到了海内外学界以及各国政府的持续关注。如果极端民族主义有朝一日再次遗祸中国,可以肯定,现在有些媒体对这一思潮采取一种暧昧甚至怂恿的态度,无异于在发“未来的国难财”。 有人曾这样形容时代变迁的动力:后一种思想战胜前一种思想,未必都是因为前一种思想不好,而是因为坚持前... 查看全部[ 爱国如何主义:中国会走德国的老路吗? ]

社会化与资本化:资本时代的自由

若问今日世界最流行什么主义,不是社会主义,恐怕也不是资本主义,而是二者的折衷,是“社会资本主义”。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社会化与资本化的进程已经启动,并且小有所成。过去,无论是推崇社会主义,还是反对资本主义,最后都是主义挂帅,既表现为“主义压倒社会”,同时又表现为“主义压倒... 查看全部[ 社会化与资本化:资本时代的自由 ]

社会化与资本化:资本主义3.0

戈尔巴乔夫曾经说:“我们的共同家园是这个世界本身,我们的命运是相同的,如果说某一个地区只想着自己繁荣昌盛,而身边的整个世界都是饥荒的话,它的繁荣是不可能的。”历史一次次证明,无论过去的冷战,还是现在似有还无的“文明的冲突”,那些无谓的对抗并不能解决人类的当务之急,真正有益的是要回到人的条件本身来思考... 查看全部[ 社会化与资本化:资本主义3.0 ]

社会化与资本化:社会资本主义

早在1988年,著名学者、社会主义学家高放在《从传统社会主义到现代社会主义》一文中提到“社会资本主义”这个概念。高放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即16世纪初到18世纪末的封建资本主义(此时资本主义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自由资本主义;19世纪末大体上至20世纪7... 查看全部[ 社会化与资本化:社会资本主义 ]

社会化与资本化:三生主义:生命、生活与生态

制度不断升级是文明进步的法则。当全球治理的观念渐入人心,当政府不再靠着寻找内部和外部“敌人”操纵人心,这一升级过程必然是不同文明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是否有共同的参照?纵观世界大势,笔者曾在《南方周末》和《亚洲周刊》撰文指出“三生主义”当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的政治指南。而且,无论现... 查看全部[ 社会化与资本化:三生主义:生命、生活与生态 ]

绿色警戒:又见约翰·波米尔

如何在中国实现“文明宪政、轻松生活”?几年前,吴敬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强调“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号召中国民众齐心协力闯难关。2003年,中共元老任仲夷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中国改革仍未过大关,并以“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国人共勉。不过,在这一节中本书作者着重要谈的是“过大圈... 查看全部[ 绿色警戒:又见约翰·波米尔 ]

绿色警戒:两种不公平

从时空两个维度来看,不公平有两种:一是同代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二是代际不公平。 关于前者,尽管全球化论者相信“世界是平的”,但是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透过中国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的差距比较,不难发现中国财富如何倾斜。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扩大招商,滥征、强征农民集体土地,或者通过压低补偿标... 查看全部[ 绿色警戒:两种不公平 ]

绿色警戒:掌勺者私占大饭锅

被害者与凶手在恋爱。没有谁会否认正在崛起的中国同样面临一场文化危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在“让世界充满爱”“明天会更好”“好人一生平安”等乐声中生活,二十年后的中国流行的却是一些诸如“披着羊皮的狼”“老鼠爱大米”这样可以作为“虐恋国”国歌的情歌:“我确定我就是那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而你是我的猎物是我... 查看全部[ 绿色警戒:掌勺者私占大饭锅 ]

绿色警戒:市场不畏惧“天价”

“天价”正在充斥着中国人的生活。打开百度搜索一下,与“天价”相关的新闻超过几十万条。譬如“哈尔滨天价医药费”“天价滞纳金”“某某豪宅拍出天价”“天价月饼”等等。 2007年,有两条“天价”新闻曾经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焦点。一件发生在北京,另一件则在外省。 发生在北京的事是这样的:几位北大教授搞了个“青... 查看全部[ 绿色警戒:市场不畏惧“天价” ]

绿色警戒:垄断者的游戏

“天价产品”为社会所接受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其一,它不是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如水电、石油,甚至包括政府运营成本; 其二,它是可选择性的自主消费,而不是被动的必须消费。 换言之,这种“天价产品”既不是权力联盟摊派下来的账单,也不包括市场垄断条件下的生活必需品。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2006亚洲... 查看全部[ 绿色警戒:垄断者的游戏 ]

“社会资本”主义:关系是一种资本

前文谈到资本主义由于实施了资本社会化的政策而进入“社会资本主义”时期,本节所要阐述的则是“社会资本”主义,强调社会关系的资本内涵。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虽然中国一直在搞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社会”却处于一种没收与没落的状态。中国原有的社群组织与社会规则,在狂风骤雨式的改造中变得湮没无闻,而无所不... 查看全部[ “社会资本”主义:关系是一种资本 ]

“社会资本”主义:从孤立到合群

帕特南注意到,民主进程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普通公民在公民社会中的群众性基层活动影响民主制度的绩效,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是民主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民主的改革者必须从基层开始,切实鼓励普通公民之间的民间约定,鼓励民间组织和民间网络的发展,即促进社会资本的累积,既维持原有社会资本的存量,又实现增量。 就像婚... 查看全部[ “社会资本”主义:从孤立到合群 ]

“社会资本”主义:官场与市场

2008年,在北大校庆所举行的“校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对当前“大学围着市场转”的问题提出尖锐批评。纪宝成表示,市场经济“是以物质利益为动力的”,但大学的使命和精神,要求它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大学喧嚣、浮躁、拜金、学术造假、急功近利。有些大学教师成了某些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学术大师难以... 查看全部[ “社会资本”主义:官场与市场 ]

“社会资本”主义:两种社会资本

既然重建社会资本的本质是重建社会关系,那么首先就要知道需要建立怎样一种社会关系,以适合民众创造力的发挥,适合一个开放社会的成长。显然,在政治全能主义社会里,在只有一个中央连接点的星状体结构中,并无真正的社会可言。因为在这里,一切纽带都需要通过位居中央的权力而不是权利来进行连接。其危险在于,当权力失灵... 查看全部[ “社会资本”主义:两种社会资本 ]

被缚的“蜘蛛侠”:权力下的道德摊派

谈到什么是慈善,被引用最多的莫过于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创始人安德鲁·卡耐基的一段佳话。1889年,卡耐基指出富人使用剩余财富的方式有三种:(一)传给家族和子孙;(二)死后捐给公益事业;(三)生前就作出安排,用于造福社会的公众事业。在卡耐基看来,死时仍然拥有巨额财富是一种耻辱,只有第三种选择才称得上明智。... 查看全部[ 被缚的“蜘蛛侠”:权力下的道德摊派 ]

被缚的“蜘蛛侠”:100家 VS 100万家

现代慈善的主体是全民,它关乎每个人的良心、责任、自由与权利。然而,在当下中国,在许多场合,慈善更像是一种关系,一种模仿与竞技,而且不时被行政暴力或者道德暴力裹挟。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企业各界纷纷慷慨捐款。港台在震灾面前踊跃捐款,表现极为出色,包揽赈灾英雄榜前三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称为地... 查看全部[ 被缚的“蜘蛛侠”:100家 VS 100万家 ]

被缚的“蜘蛛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中国社会望穿秋水,时时期待“公益领袖”的出现,在一些会议上,也经常会见到“寻找中国的卡耐基”这样的口号。在卡耐基眼里,自己的巨大财富并不属于自己,而是代替全社会“保管并分配这些财富”,所以必须在有生之年把财富返还给社会。多赚钱是一种能力,花好钱则是一种责任。如电影《蜘蛛侠》里的箴言所揭示,“能力越大... 查看全部[ 被缚的“蜘蛛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

被缚的“蜘蛛侠”:两种冒险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荒谬、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在特蕾莎修女创办的加尔各答“儿童之家希舒·巴满”的墙上有这样一首诗。与这种淡定的情怀不同的是,今日中国社会,慈善对于捐款者与被捐款者来说,常常意味着某种冒险。 行善者冒险:深圳市民丛... 查看全部[ 被缚的“蜘蛛侠”:两种冒险 ]

民间是个好东西:“以自由人为本”

2008年5月12日,当四川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传出后,名列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榜首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立即做出去现场救灾的决定。离汶川灾情发生仅两个小时,在灾情的严重性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情况下,陈光标率60辆挖掘机、吊车等大型工程机械和一百二十多位操作人员组成救灾队伍出发了。... 查看全部[ 民间是个好东西:“以自由人为本” ]

民间是个好东西:关爱之川,隐于地下

同样,在《NGO:细胞的作用比口号更坚实》一文中,“自然之友”的创始人之一梁晓燕回忆了该组织的源起及中国NGO的发展。梁晓燕指出1980年代就有公民自由结社投身公共事务,只不过刚开始时人们是本能地去做,还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历史定位。 “1990年代初,整个社会的公共领域非常沉寂。在北京,相当多的人对... 查看全部[ 民间是个好东西:关爱之川,隐于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