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就上常青藤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一岁就上常青藤

一岁就上常青藤

7.4

作者: 薛涌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 2009
页数: 270
定价: 27.00元
ISBN: 9787500660996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2009年一开始,我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一岁就上常青藤》,相信春节一过就能和读者见面。此书大概也界定了我这一年的个人生活。

此书的目的,并不是真要把还没有学会说话的一岁孩子赶到常青藤去读大学。常青藤恐怕是当今世界上最精英的教育,也象征着某种教育理想。 “一岁就上常青藤”的意思,是从小在孩子的教育中追求这种理想。

这种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即塑造一个全面的人(well-rounded person)。在这一理想下,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孩子内心的自觉,让他们产生自己的思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后形成自我、确定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孩子不是在权威的喝令中发育,而是为自己的内心冲动所驱使。这和我们从小让孩子似懂非懂地背古诗、甚至读经、在大人筑造好的模子中生长的盆景式教育,实在有天壤之别。

我的小女在美国土生土长,如今已经九岁。我们对她的教育方法,从一开始就背离了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根据我个人观察,会培养孩子的美国家长,从小的教育方式也和我们小时候所领教的那一套不一样。当然,我也经常翻阅一些教育方面的研究、报道,最后把自己养孩子的亲身经验、对美国社会的观察、乃至初步的教育研究结合起来,写成了这本小书。

在美国,越是有教养的家长,越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淡化自己的权威性,增强和孩子的对话性。有位中国人曾观察到:这些美国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说话时,经常蹲下来,把自己的脸降到和孩子的脸同一个高度。这种物理上的平等,导致的是心理上的平等。几年前,美国的社会学家Annette Lareau经过大量观察研究后出版了一本书,叫《不平等的童年》。她发现,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有事总和孩子商量,大家经常一起讨论问题。孩子也习惯于提问,争论。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和孩子讲话的语言则非常武断权威,常用的词汇是“去干这个”、“别干这个”、“不行”,“闭嘴”等等。这两种家庭的孩子,前者从小习惯了讨论问题,长大后遇到事情善于协商、谈判、说理、争论、甚至讨价还价。后者从小在和家长的关系中就没有回过嘴,长大后常常沉默寡言,万事等人家吩咐,没有自己的主意,甚至连提问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人,不适合与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打交道。这成为他们在教育和事业上失败的重要原因。

这一研究,对中国家庭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你不能说:孩子不到懂事的时候,有些道理先让他记住,以后自然就懂了。要知道,强迫记住的道理仅仅是训戒,而不是道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成为道理。孩子如果从小习惯于遵循自己并不懂的训戒,对大人的观点不质疑、不讨论,那么长大以后就不知道根据道理还组织自己的生活、贡献于社会。

我在讨论中国大学的改革时曾经指出,常青藤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讨论班(seminar):师生围坐在一起平等地探讨问题,而不是教授讲、学生听。中国的大学应该学习这种讨论班。后来几位国内的研究生给我写信说:“现在讨论班也有。但是效果还不如大课。主要是教授习惯了满堂灌,不知道怎么激发学生讨论,学生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白白浪费时间。”这其实正好证明了我的观点:常青藤教育,不能等上大学才开始,而要从小开始,否则到了大学,有讨论班也手足无措。九年来,我一直坚持以讨论的形式教育女儿。还记得她八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我边给她摸背边哄她睡觉时,两人还讨论了一通柏拉图的“理念型”的概念,虽然她并不知道柏拉图是谁。去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时候最著名的电视政治节目主持人Tim Russert突然去世。我正对着电视看悼念新闻,女儿跑过来问:“他是干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谈论他?”我对女儿说:“这个人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问问题。他比任何人都会问问题。所以,每次总统大选,人们都要听他问问题、让他代表大家问问题。现在总统还没有选出来,他却去世了。世界在最需要问问题的时候,最会问问题的人没有了。这就是人们谈论他的原因。看看,问问题不是那么容易的呀。你用一辈子的时间能学会象他那样问问题,你就很了不起了?”女儿恍然有悟。父女之间又开始了一个关于为什么要问问题、如何问问题的“讨论班”。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常青藤教育。你不用送孩子去哈佛耶鲁,每个家长都可以从自己家里开始。我把自己的经验老实地展示给大家,期待着读者的提问、质疑、争辩、和批判。或者说,我希望随着我的书的出版,今年能和读者就这些问题开始一个跨越太平洋的“讨论班”。

作者简介:

薛涌,1961年生,北京人。1979—198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获学士学位。1983—1986年供职于《北京晚报》。1986—1993年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1995—1997年就读于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课程。1997—2004年在耶鲁攻读博士课程,2006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起在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任助理教授。著有:《直话直说的政治》、《右翼帝国的生成》、《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精英的阶梯》、《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中国文化的边界》、《谁的大学》、《草根才是主流》、《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等书。

目录:

常青藤是什么(代序)导读一岁就上常青藤 什么是常青藤的教育 不平等的童年 常青藤的第一课:啼哭 用古典音乐帮助孩子入睡 “常青藤原则”戒除打孩子 孩子要宠不要惯——从分床说起 父母:孩子的第一个常青藤教授 常青藤式的幼儿园——兼论孩子不必早读书 正向心理循环 培养孩子与众不同的心态 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让孩子面对观众 千万别低估了孩子——女儿的钢琴课 有机识字法 让大人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让孩子从大人的角度看问题 孩子中的政治与权力 如何让孩子发展政治智慧 小小的领袖们 教孩子当世界的主人 华尔街怎么养孩子 第一,让孩子花自己的钱 第二,教理财,更要培养领袖的素质 第三,“忆苦思甜” 第四,谈贫说富 第五,孩子是否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第六,让孩子在感激而不是怨恨中长大 第七,让孩子早早打工 第八,培养一个负责的孩子 第九,教孩子发展稳定的人际关系 第十,“少儿总裁班”:企业家的才能、慈善家的品性 第十一,品德与经营能力 第十二,娃娃大亨 第十三,怎样培养金融家 美国人为什么不肯留钱给孩子智商与早期教育 “智本主义社会”的成功阶梯 钱再也挡不住你的孩子上常青藤 上大学要多高的智商 智力开发能造就神童吗 天才危机 一代天骄 怎样培养白领 勤奋的童年 新加坡数学征服美国 互联网使人变傻了吗——美国的阅读危机 美国的高中 美国的高分复读生 美国高中的精英化 美国高中的两极分化 美国的高考指挥棒是怎么指挥的 高中正在消失 全美高中排名 孟母三迁的美国版——学校能否整合分裂的社会 美国的教师荒 美国人怎么把高中建成了“泰姬陵”从美国教育中学什么 穷孩子自卑是父母的问题 在美国过万圣节 美国的残疾人 暑假的孩子 美国青少年经济的背后 学学美国人的穷 访问学者为什么拖家带口地出国 看美国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义务教育要非官僚化

文章试读:一百年以后的今天,你现在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赚多少钱,都变得无关紧要。而有关紧要的,是你如何养育孩子。 ——波士顿郊区所见的车窗语录 许多父母都梦想着有朝一日送自己孩子进常青藤。那么,怎么进常青藤呢?当然首先是要让孩子到高中毕业时具有“常青藤素质”。本书的主旨是:要使孩子到时候具有这种“常青藤素质”,就必须从孩子出生开始用常青藤的哲学、原则和方法对之进行教育。这样,即使你的孩子在现实中没有机会进...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