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流行三法则4_引爆点流行三法则4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策划 > 引爆点 > 流行三法则4

引爆点——流行三法则4

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都夭折了,这一点是该故事中真正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有三分之一的婴儿死亡,其他婴儿却存活了下来,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他们战胜了艾滋病病毒,并将其从体内清除出去,继续过着健康的生活。换句话说,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艾滋病病毒与今天的艾滋病病毒存在很大差异,尽管其传染能力完全相同。当时的病毒威力不大,大多数人都能战胜它并活下来,甚至包括儿童。艾滋病病毒爆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简单地说,这不仅仅是同性恋群体在性行为上的巨大变化导致的,尽管这种性行为可能造成病毒的快速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流行也与病毒本身的变化有关。由于某种原因,病毒的杀伤力已经大大提高了。一旦被感染,病毒就会附着在体内,再也清除不掉了。 流行病爆发过程中病毒的附着力因素对于我们所讨论的社会流行潮流的爆发同样具有启发意义。人们常常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如何使信息更易传播,即如何让我们的产品或者观念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但是要把消息传播出去,一个重要部分在于怎样确保消息不会从听到者的一个耳朵进,而后从另一个耳朵出去。信息有了附着力就意味着它会对人产生影响。你不能把它从你的脑海中赶出去,不能把它从记忆中清除出去。1954年春,当温斯顿牌过滤嘴香烟首次面世时,公司打出的广告标语是:“温斯顿,正同烟的味道。”1,这句话里使用了不合语法的“同”字,而不是“像”字,这在当时引起了小小的轰动。这句话成了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如同1984年人们谈论著名的温蒂汉堡的广告语,“牛肉在哪里?”2理查德·克鲁格3在他的《烟草的命运》中写道,R.J.雷诺的温斯顿香烟销售商“对人们的这种关注喜出望外”,而且还认为“这句在电视和收音机上听到的有点不符合人们表达习惯的广告语带有一种灵活自如的韵味,并且扭曲事实地将其辩解为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方法”。在这种香烟推出后的数月之内,借助这句令人难忘的广告语的力量,温斯顿香烟的销售势头一触即发,它在美国香烟市场上的销售量迅速超过了国会牌(Parliament)、健牌(Kent)和L&M;牌香烟,仅次于总督牌烟(Viceroy)。几年之内,它成了美国最畅销香烟。如今,如果你对大多数美国人说“温斯顿”,他们会顺口说出后半句“正同烟的味道”。这是一句一流的拥有附着力的广告用语,它所含的附着力是产品能够广为流行的关键所在。除非你听进去了我说的话,否则你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做法,买我的产品或者看我制作的电影呢? 附着力法则告诉我们,有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很大的不同效果。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引爆点》其他试读目录

• 理解流行1
• 理解流行2
• 理解流行3
• 前 言1
• 前 言2
• 前 言3
• 前 言4
• 目录
• 流行三法则1
• 流行三法则2
• 流行三法则3
• 流行三法则4 [当前]
• 流行三法则5
• 流行三法则6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2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3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4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5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6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7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8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9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0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1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2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3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4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5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