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理解流行3_引爆点理解流行3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策划 > 引爆点 > 理解流行3

引爆点——理解流行3

三 格拉德威尔1987年开始服务于《华盛顿邮报》,他的报道领域是商业和科技。随后,他成为《华盛顿邮报》纽约市的主编。从1996年开始,他成为《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2000年,他出版了这本《引爆点》。 《引爆点》也“引爆”了格拉德威尔的声名。他创造的名词“引爆点”和他的流行三法则,已经成为商业理论上的新经典。2005年,《时代》杂志将格拉德威尔列入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名单中——这个名单应该为关心世界的人所熟知,列入其中的多位政治家、大企业领袖以及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家。也是在这一年,他出版了他的新著《转瞬即知》(Blink)。《转瞬即知》和《引爆点》一样,出版后引起报纸杂志的疯狂追捧,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高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的榜首。格拉德威尔的爆炸头也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世界对格拉德威尔的这种欢迎,并不出人意料。所有人生来都有一种冲动和好奇心,想要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纷繁的世界究竟如何在运行,以及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它,我们同这个世界的关系究竟怎样?普通人的回答,很少能超出几个大脑早已做出的界定: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凯恩斯的“调控”、哈耶克的“自发生成秩序”、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 而变革者则提出解释理解世界的新方法:凯恩斯在对斯密进行修补;弗洛伊德另辟蹊径;毕加索挑战马蒂斯;爱因斯坦修订牛顿为大自然的立法;德鲁克对组织的研究,和他提出的“知识工人”与受雇阶层。 现在看来,把格拉德威尔和那些伟大的名字列在一起似乎有些不合适。但在本质上,格拉德威尔和他们是一类人,都属于有新意的变革者。一位有新意的变革者,重要的是提出新的理解世界的方法,甚至能够因此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看,他所在的专业反倒显得无所谓。格拉德威尔的两本书,都是各种学科的结合体,包括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各门学科的理论。 正如以赛亚·伯林所说,值得尊敬的知识人是提供理解世界的钥匙的人。格拉德威尔的流行理论,就是一把新钥匙,理解世界的新钥匙。 这把钥匙颇有万能的意味在其中。在当下,对格拉德威尔的理论做出最热烈的反应的是企业界和商界。因为在企业界和商界,格拉德威尔的理论对商业决策很有帮助,这种帮助有时甚至非常直接。而他在书中所引用的例子,很多也是商业案例。但是,格拉德威尔的流行理论并不仅仅局限于商业管理上,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普适方法。而这种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拿来看待“超级女声”背后那个火爆的中国,芙蓉姐姐在网络上走红的现象,还能够解释曾经非常流行的对食物中毒的恐慌。它让我们认识身边的小新,发现什么是“地铁站的涂鸦”,什么是流行物的“附着力”。 不相信?你可以读完这本书,然后用它的理论来分析身边的流行事物,比如ipod为何卖得这样好,为什么每个人都在读一本同样的畅销书等。你会发现,关于这个世界的新的一扇门敞开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引爆点》其他试读目录

• 理解流行1
• 理解流行2
• 理解流行3 [当前]
• 前 言1
• 前 言2
• 前 言3
• 前 言4
• 目录
• 流行三法则1
• 流行三法则2
• 流行三法则3
• 流行三法则4
• 流行三法则5
• 流行三法则6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2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3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4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5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6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7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8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9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0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1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2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3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4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5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