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前 言3_引爆点前 言3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策划 > 引爆点 > 前 言3

引爆点——前 言3

2 《引爆点》描述的是一个简单观念。但是这个简单观念却是我们理解流行潮何以出现的最佳思维方式,比如犯罪浪潮的兴衰、默默无闻的书何以成为畅销书、青少年吸烟率的上升趋势、口头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其他给日常生活带来影响的神秘变化。它们带给日常生活的影响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样,让人不得不注意。观念、产品、信息和行为方式,都会像病毒一样地传播和流行开来。 暇步士休闲鞋销售量的上涨和纽约城犯罪率的下降都是本书所选择的流行潮的实例。尽管听起来二者好像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是他们却分享着一个内在模式。首先,二者都可以划归为流行潮感染案例。没有人会打出广告告诉大家,传统式样的暇步士休闲鞋酷毙了,大家都应当穿在脚上。最开始穿它的年轻人仅仅是穿着它出入俱乐部和咖啡馆,穿着它走在纽约商业区的大街上,他们这样做仅仅是向其他人展示他们的时尚观。这样做的同时,他们把暇步士“病毒”传染开来。 纽约犯罪率的下降也是同一种方式造成的。这绝不是因为在1993年,很多有可能成为谋杀犯的人突然良心发现,决定不再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也不是警方在很多可能发生情况下的干预具有了魔术般的效果,消弭了本可能很严重的后果。真实情况是,少数人在警方或者其他新的社会力量能够施加影响的少数情况下,开始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行动。这种行为方式传染给了其他面临同样处境的人。这些人本来很有可能选择犯罪方式来对付所面临的问题,但先例却使大家都选择了非犯罪的方式。在短时间内,纽约的大部人就以某种方式“感染”了一种反犯罪病毒。 这两个案例的第二个明显特征是,它们巨大的效果都是由一个很小的变化引起的。所有可能引起纽约犯罪率下降的原因都在边际递增,这些变化都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效果。不法交易水平在下降,人口在一点一点老龄化,警力在一点一点增强。但是效果却是巨大的。暇步士案例也是如此。最初有多少男孩开始在曼哈顿商业区穿暇步士?20个?50个?顶多100个吧?但是他们的行为却像是一手掀起了一场国际流行潮。 最后,两个变化都是剧变,不是缓慢稳健地进行的。纽约市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晚期的犯罪率变化曲线图就很具有说明性,它像一个巨大的拱门。1965年市内的犯罪案件是20万起,此后犯罪数字急剧上升,两年内翻了一番,并且几乎不中断地保持上升势头,直到达到1975年的65万起。随后20年的犯罪率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线上。但是到了1992年,犯罪率开始以30年前它上升时的幅度下降。犯罪活动的减少不是逐渐和缓慢的,而是在抵达某一点时突然来个急刹车。 麻疹在一个小学班级中的传播或者冬季流感的流行也具备着这三个特征:第一,传染性;第二,微小的变化产生巨大的效果;第三,变化是突发而非渐进。三个特征中最后一个最为重要,即流行潮是突然全面爆发的。正是由于有了第三个特征,我们才能够意识到前两个特征的存在,也正是这第三个特征让我们能够深入洞察当代社会中变化的发生方式。流行潮突然全面爆发并让一切产生巨变的那一富有戏剧性的时刻,我们把它命名为引爆点。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引爆点》其他试读目录

• 理解流行1
• 理解流行2
• 理解流行3
• 前 言1
• 前 言2
• 前 言3 [当前]
• 前 言4
• 目录
• 流行三法则1
• 流行三法则2
• 流行三法则3
• 流行三法则4
• 流行三法则5
• 流行三法则6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2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3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4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5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6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7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8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9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0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1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2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3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4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5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