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辩证法
2012-09-05
天才的辩证法
曾有人想象,如果雇佣了1000只猴子,是否有可能打出大部头的《莎士比亚全集》。同时,再想象,如果雇佣了1000个人,是否有可能写出《时间简史》?答案无关紧要,对于人类来说,莎士比亚仅此一个,霍金仅此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人们口中称赞的天才。
戴维•申克(David•Shenk)在《天才的基因》一书所要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一个天才背后的真相。我在维基百科搜索他个人的介绍,发现他既是讲师、也是短片导演,还是记者。这位多本畅销书的作者常常让我想起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和他的书《异类》(Outlies),在《异类》一书中,这位天才作家阐述了“一万小时定律”,并承认一万小时的练习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但是,《异类》这本书的第一章描述的是关于“生日的故事”。
根据统计学,1月份的冰球手总是比后面几个月出生的运动员有着更好的成绩。马尔科姆认为,月份越大的运动员在入学和参加运动的时候,在身体上很占便宜;反之,年龄小身体还未发育的运动员很难获得优势——由此产生的gap(我个人称之为“运动鸿沟”),会导致运动员的信心变化,并产生一种优胜劣汰的循环。
而戴维在《天才的基因》(我更喜欢原文的标题:the genius in all of us)一书中,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类似问题——基因决定或者影响你成为天才吗?
他通过一系列案例和参照试验试图论证大多数人的基因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并不决定个人的特质。例如科幻英雄迷们常念叨的“高富帅靠科技,屌丝只能靠变异”一样,后者出现的概率极低。
接下来戴维则提出: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以此推导出成长环境和方式对于个体的成功更关键。作者在此举例了莫扎特的天才,并不是来自基因,而是3岁就开始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古典音乐的浸染。
有趣的是,莫扎特来自一个音乐世家,他父亲本人亦是厉害的音乐家和教育家。古语云:有其父必有其子。大部分人认为这个和基因遗传相关——不管如何,总之优秀的基因一定产生优秀的后代。这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正如“蝴蝶效应”所说,微小的因素会影响后天的发展。成功和天才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三岁看老。天才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神童长大后反而平庸,正如古文《伤仲永》中王安石所说: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已经开始注意到家庭环境和成长方式对于天才的影响。然而,众人耳熟的乔布斯亦拥有高学历父母,却在复杂的环境中生长,逃学、吸迷幻药——戴维会如何解释呢?
作者提出了天才形成的几个因素:
1. 一万小时的刻苦训练
2. 心态
3. 设定目标的培养方法
4. 营造竞争性的环境
5. 发掘潜能
简单地说,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成功的两大因素:自我努力和环境塑造。
抛却了无力的基因论,自我努力真的可以走向成功吗?微博上的心灵鸡汤和人生导师们总是在不厌其烦地宣扬天才努力论,屌丝努力进化论——事实上,成功的永远是少数人。该如何解释这样的事实?
正如上文所示,天才的形成并非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中间有许多的变量。自我努力的因素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必要因素,而不是充要条件。如一万小时练习所示,并非如表面所看那样简单——一万小时的训练的目前是成为某领域的专家和熟练工,而非是为了达到一万小时的量级。21天的习惯养成也并非是坚持到21天就会自然走向成功之路,而只是一个统计学的分析。
关于作者对于成功心态的描述,也颇有意思——你必须有追求成功的心态。这与《秘密》(the secret)一书中提出的“吸引力法则”有相似之处。当你内心每天都在渴望一个具象的东西,你的大脑就有可能自动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从中发现机会,让你走向成功。从某种角度看,心态是最虚无的东西——有诡辩的人可能会辩驳到,我一个普通人如何变成莫扎特那样的音乐天才?
作者戴维告诉我们,不仅仅需要成功的心态,还要有竞争的环境——牙买加人真的天生善于跑步吗?事实上是他们不得不跑步,田径对于牙买加人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对于田径的热爱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与此同时,激烈地竞争亦驱使他们更快地去训练。
人人都想追求成功,人人都想成为天才,但是永远只有那么几个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他们也许是个普通人,也许是个小有成就的人。我们所需要认识到的是,成功有其前提,成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任何一个变量都可能影响你走向天才之路。
作者在此书详细阐述的话题,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天才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答案毋庸置疑。此外,作者还提出了如何培养孩子走向成功之路。虽然我个人不是很赞成一开始就把孩子当成一个大脑运动员,但是培养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确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人们常说的出身,并不是指基因,更多地是从小获得的资源和优秀的培养方式。换个角度来看,戴维•申克其实是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投资法则:
“想要在儿童教育上获得长远回报,那么要舍得付出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