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和生活——写给毕业生们_工作与生活的未来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工作与生活的未来 > 关于工作和生活——写给毕业生们
胡澈 工作与生活的未来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6-23 22:06:31

关于工作和生活——写给毕业生们

《非理性时代》其实是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对于未来组织形态的一个洞见。我豆瓣上的一位朋友,觉得此类社科书并非“好书”,缺乏论证,但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随笔的合集,或许不够严谨,但值得一览。
如今又是一年毕业季,我的许多朋友不约而同都和我谈起工作的问题。我大三就拿到了腾讯的offer,自然不能理解这样的焦虑,但工作之后却有所感触。恰好前两天在看查尔斯汉迪的《非理性时代》,觉得有些观点值得分享。
 
1.组织的变革
大部分人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组织”的定义,wikipedia上给出了一个解释:
 组织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理解要素:
社会实体: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在社会中生存、演化、互动。
人:构成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
目标:组织存在的理由。这同时也把那些无目的性的自发涌现的结构排除了。系统:组织是一种动态、开放系统。系统概念,同时还意味着内部结构、规则与边界的存在,以及整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等。
活动:组织的目标或行为,是通过其内部的活动达成的。
查尔斯汉迪针对“人”要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现代的许多组织已经开始转变为“三叶草组织”或“联邦制组织”。而之所以这样判断的前提是:人不再是全部时间用来工作,而是少部分时间用来工作,大部分时候在做其他事情。他将每个人每天要做的事情分为五类:
拿薪水的工作
计费工作
家政的工作
志愿的工作
研习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所以三叶草组织开始出现。何为三叶草组织?即公司组织中出现了三种人:
全职工作的核心人员
独立承接工作的个人或小公司
弹性工作,例如外包
这是汉迪观察到的第一个现象。我的朋友们应该意识到这种情况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
毕业生脱离学校进入到社会,首先要了解到自己在社会组织之中的定位是什么。很多人跑来问我:产品经理究竟是什么?我总是推脱不解释。其实在我的博客中早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但这个事情让我意识到一部分学生始终未脱离学生的特质:依赖。
我学到的工作第一课就是,没有人再去教你,值得你依赖了。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主动了解和分析,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凭什么放弃自己时间友情回答你的问题?
三叶草组织其实就意味着公司对于人力的理解——传统的时候什么都要自己做,现在发现还有其他选择,而且更加有效率,那么依赖于组织的人最终会如何呢?
 
2.对于个人的定位
我的好朋友很喜欢数字出版,希望在这个行业大展拳脚,想找我了解Amazon的事情。她的理解是:kindle这种阅读器加上Amazon的数字阅读商城非常有前景(“前景”这个评价应该是来源自她的研究),而她本身对于阅读和数字化非常感兴趣。
我问了三个问题:
1.区分学术观点和商业行为。我对于kindle的理解并不是Amazon要做数字化阅读的学术导师,而是一种商业的行为。数字化阅读和数字化版权在国际上发展了很多年,冒出来许多组织,最后却很难实现理论化的目标,或者说不如Amazon显眼——这就是差异。
2.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工作可结合的地方。大部分人说自己喜欢阅读,喜欢看电影——那么我想问一下,有哪些工作是需要你阅读和看电影的呢?不是所有上网的人都可以做产品经理,也不是买了iPhone,满嘴iOS和android前景的人可以做产品经理。
3.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我是一个价值主义者,和身边的朋友都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现在整个社会开始市场化,开始优胜劣汰,每个人都需要居安思危,意识到这是一个价值社会,每个人对于公司等组织来说,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此外,社会发展变化太快,早已经不是过去读书赶考得状元的时代,正如查尔斯汉迪所言“非理性社会”,因此我们需要变通,需要意识到传统的正规渠道并非是所有人的选择,大部分时候都是另辟蹊径。
萧伯纳说过,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于非理性的人。他认为,理性的人会改变自己以适应世界,但不理性的人却会设法让世界变得适合他。如果我们想要达到不同的结果,就必须依靠不理性的人。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考研和考公务员,其实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大部分人是被逼出来,而不是主动改变。考不上公务员所以去找工作——大部分人都是这种思维吧。
 
3.非理性和变革
我所在的互联网行业中,BAT三家公司都已经做了对自身组织的改造,希望利用新的变革推动业务和企业的发展。为什么要变革自身?因为社会本身就在变革。
应付变革的方法是什么?不断学习,颠覆自己的已有思维。
变化仅仅是在我们了解它为什么发生的时候才会发生
 
4.我对于工作的理解
人并非天生就需要工作的。这是我在《工作、消费、新穷人》一书中看到的一句话。
这个“工作”是比较狭隘的理解,我认为工作本身是为了追求个人目标的事,并非简简单单地认为就是为了赚钱。“工作”应该和“休闲”一词相对。
大部分人对于工作的理解比较负面:感兴趣的事情不赚钱,赚钱又有兴趣的事情很少见。把兴趣当作工作容易失去兴趣,在工作中培养兴趣不可能。
我的理解是这样:我每天专注于事务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一方面是金钱,另一方面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此基础上,我还可以做许多有意思的事情。但对于公司来说,它只需要我认真完成工作即可,可以带来价值即可。
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并非零和。
 
工作和未来其实不用想的太多(至少我自己这么看),关键是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然后把这些抽象化的东西具象了。大部分时候,找工作觉得不好都是态度问题,而非外部的问题。我的观点大部分是结合了《非理性时代》一书来谈,各位不一定要看。
我在大学学到最关键的两课其实是:时间管理和独立思考。
希望能给我的朋友们一些启发。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