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罗振宇解读
《正义从哪里来》是罗辑思维书店典藏熊逸的第6本书。
熊逸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一切存有争议的问题,都拿到一个平台上作充分而公开的讨论。
这场讨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认真倾听并思考,除了不能人身攻击,必须遵循逻辑外,讨论不受任何限制。
无论是政策、法律、道德问题,无论是敌对的国民,还是陷于误会的好友,在所有观众面前都开诚布公。
他的梦想竟然实现了,在书里。
一席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知识大餐
关于正义的话题,熊逸组织了一场国际大专辩论赛。
不管是儒家、道家、墨家、新教、天主教、犹太教,
还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孔子、庄子、释迦、斯宾诺莎、涂尔干、罗素、康德、蒙田、哈耶克、弗洛姆……
古往今来的圣贤大哲,亮出自己的观点,你方唱罢我登台。
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心灵地图
其实你别想一劳永逸地知道熊逸到底怎么看,他根本热衷于到处拆台——
“天赋人权”不过是一个谎言,谁也证明不出来人为什么会“天然地”享有某些权利,即使诉诸神学也不能解释。
社群主义的连带责任会要求牺牲无辜者的生命以维护集体利益。
功利主义的相对性经不起推敲,要不比我们高级的外星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杀掉我们,并不比我们为了果腹杀牛更坏。
自由意志到底能不能作为道德的前提面临两难。
康德把该属于情感范畴的道德归于理性也难免谬误。
平等从来只是平等者内部的平等,人最真实的处境是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
关于正义的问题,一圈讨论下来,似乎谁都不占理。
原本你觉得心知肚明的事,这回反而糊涂了。
一个你是否具备独立人格的智力测试。
问题结束的时候,思考开始了。这恰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当正义成为一种抽象的政治正确,甚至成为某些人用以攻击另一些人的工具,对正义本身的质疑,就有了某种反“洗脑”的意味。
身处这样一个特别需要独立思考的时代。
训练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一切往圣先贤都试着推倒。
也许最后你还会相信什么,但那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
那已经是你自己的思考了。
如果没有经过否定再肯定的过程,
无论你信谁,其实都是盲从,包括我罗胖。
读这本书,就像进入一个熊逸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遭到他的伏击,若能棋逢对手地跟他过招一二,那会是特别爽的阅读体验。
目录:
序言 似是而非种种
第一章 要幸福还是要公正?
第二章 何谓正义,是具体的目标还是抽象的准则?
第三章 高贵的谎言
第四章 作为社群主义者的上帝
第五章 从奥米拉斯的孩子到巴厘岛的王妃
第六章 自由意志的两难
第七章 原罪的两难
第八章 康德的失误
第九章 正义的两个来源:强者的利益与人性的同情
第十章 人的真实与必然的处境: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
第十一章 伟大的嫉妒心
参考资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