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近代史> 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

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

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

7.7

作者: 刘文楠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5-3-1
页数: 256
定价: CNY 6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ISBN: 9787509772294

我要收藏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考察近代中国国家与民众关系的塑造和转变。纸烟从晚清传入中国以后,就迅速成为流行,到了抗战前夕,已经遍布全国城乡各地,直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了纸烟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却鲜为人知,几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作者从报纸、档案、回忆录等材料中辑录出史料,重构了晚清到民国时期三次不吸纸烟运动的来龙去脉,并详述了这三次运动的言论、组织和开展过程,将其与更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以小见大,从局部考察整体,最后着眼于近代中国精英和政府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定义和塑造。本书虽然从不吸纸烟运动出发,却没有被这一主题限制住,而是以此为线索,将政治动员、国民教育、日常生活规训、卫生观念的演进、烟草业经济发展、政府税收管理、中央地方关系、民族主义思潮等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作者简介:

刘文楠,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学博士,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后。2011年9月加入近代史研究所,担任英文刊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的学术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国家与日常生活的互动,具体研究课题涉及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新生活运动、上海公共租界的妨害管理等。

目录:

绪 论

一 不吸纸烟运动能告诉我们什么?

二 既往研究中的近代中国不吸纸烟运动

三 中国烟草史中的纸烟

四 本书概览

第一章 新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不吸纸烟运动的缘起

一 吸烟有害论在英美的兴起

二 西方反纸烟言论传入中国

三 来自美国的福音派改革者:万国改良会和丁义华

四 立宪国民不吸烟:丁义华的劝戒纸烟言论

五 改良风俗的共同努力

六 日常生活的理由:妇女的戒吸纸烟言论

第二章 城市社会精英和辛亥前后上海的不吸纸烟运动

一 伍廷芳和慎食卫生会

二 另类的“卫生”:从慎食卫生会到劝戒纸烟会

三 劝戒纸烟会的社会资源

四 本土化的反纸烟言论

五 革命时的淡出和革命后的持续影响

第三章 新生活运动中的纸烟与国家

一 以身作则:蒋介石和不吸纸烟运动

二 吸纸烟的“三宗罪”

三 规训吸烟行为与国家权力的界限

四 无心无力:纸烟相关的国家政策

五 德国与中国:不吸纸烟运动的比较

第四章 地方实践的变异:浙江的不吸纸烟运动

一 浙江的吸烟和禁烟

二 浙江不吸纸烟运动面面观

三 利益博弈:海门和温州的抵制洋烟

四 难以控制的民众动员:临安的不吸纸烟运动

结 语 不吸纸烟运动的弦外之音

一 被定义为“恶习”的吸烟行为

二 不吸纸烟运动的派生性

三 非正式社会控制的两种模式:社会发起和政府发起

四 今日中国烟草控制的挑战

附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纸烟业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文章试读: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章。第一章讨论1900年代末美国传教士如何将西方反对纸烟的观点系统地引入中国。在这些传教士中,最积极的是丁义华。19世纪末,他曾在广东传教,义和团运动后回到美国,1909年美国一个致力于道德改良的民间基督教组织“万国改良会”,又派他来华宣讲鸦片的危害。当丁义华来到天津时,他发现吸纸烟是一个正处于萌芽期的恶习。与鸦片相比,吸纸烟可能将来对中国的危害更大。因此,他开始了密集的宣传...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随机来一本书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标签:
我想说两句
暂无评论
我要写长评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多个标签以“,”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