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依附倾向_拖延心理学依附倾向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余华 > 拖延心理学 > 依附倾向

拖延心理学——依附倾向

依附倾向 依附倾向家庭不鼓励家庭成员去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而是提倡依附和牵绊。父母不仅是孩子获得支持和鼓励的源泉,而且还成了孩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似乎他们的孩子必须被帮助,被保护,被关照,这样才能长大成人。获得这么多帮助的孩子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他们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也不能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所以他们不仅逃避生活的挑战,而且对需要他们独立完成的事情都推托了事,比如:考驾照,结束一段感情,尝试参加自己家里人没有兴趣的一些新活动,甚至讲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这样的事情上,他们都是避之唯恐不及。有些家庭就像一个多头有机体那样运转着,每个人都连在一起,相互依赖。发展跟家庭无关的个人兴趣被认为是一种背叛。表达独立的判断,搬家,怀有不同的宗教或政治观点--这些通往独立的做法都是得不到鼓励的。这样的家庭所想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能独立思考,你也不能离开我们而存活。 依附倾向也可以表现为对一个孩子照顾其他家庭成员的期待。或明或暗地,其所传达的信息是:"我需要你;不要离开我"。父母可能生病了,或者精神抑郁,或者情感上有需要,转而向孩子寻求支持和保障。当然,我们都愿意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成员。问题出在,当孩子去接管这个家庭的时候,他们跟父母的角色颠倒过来了。他们管理家务,照看弟妹,调解纠纷,或者以父母的一个准伴侣的姿态出现。孩子感到对家庭责任重大,以至于疏忽了自己的利益。她可能不再跟朋友们外出,也不再参加课外活动;也可能为了照料家里的事情而推迟回家做作业。依附倾向家庭的孩子会感到家里太需要她了,所以不能离开家庭,如果他们确实设法离开了家庭,一种深深的负疚感会一直盘踞在他们的心头,让他们无法释怀。 当你回避那些可能离间你家庭关系的活动时,拖延可能会有助于你继续依附在自己的家庭上。或者,当你在为自己的独立感而挣扎的时候,当你想要在你跟其他人之间制造距离、避免纠葛的时候,拖延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如果关系密切只给你带来窒息感、依赖感或者跟其余世界的隔绝感的话,那么你就会通过拖延来逃避依附的诱惑。 疏远倾向 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缺乏身体爱抚和情感关联,没有共同的兴趣,也没有受保护的感觉,疏远倾向在这样的家庭中是很突出的。无论他们是否以关系密切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家里的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独自的世界中。大家很少表达情感,甚至提都不提;如果谁有烦恼,大家都只当没注意,并且还会看不起表露烦恼的人。他们对其他家人的内心生活并没有多少了解,他们既不向家人请求帮助,也不给家人提供帮助。 父母可能一直过着就像不曾有过孩子一样的生活,他们有时候通过言词,有时候通过行为,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走开,不要打扰我"。设想一下,一个整天工作或者每晚看电视的父亲,家里的其他人都不在他眼里。 有些父母在情感上跟孩子比较疏远,他们对孩子的经验无法感同身受,所以即便在家庭的陪伴下,孩子也会感到孤立无助。孩子必须独自解决问题。无论是回家作业,或者撰写学期论文,还是为体育比赛做准备,家里没有人给孩子提供帮助。当遇到麻烦的时候,孩子必须自己设法面对挫折和失望。这样的家庭熏陶有时候会给拖延症打下伏笔。在以后的生活中,独自工作会触发一种空虚感,那种孤独的痛苦情绪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如果没有人对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见解感兴趣,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他或许会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谁会在乎呢?所以像写作和其他一些需要独立工作的事情都会被他以拖延的方式回避掉。 为了激发冷淡的父母,有些孩子尝试通过让自己显得满心欢喜、兴致勃勃和富有感染力来将父母吸引到自己身边。"我只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他们就一定会对我感兴趣。""更好"可以有很多意思:更机智,更有魅力,更自立,更活跃,更有格调。这里的"更好"是由孩子对家庭价值观的理解所决定的。但是,就像我们在完美主义和拖延症之间的关系中所看到的那样:你对自己期待越多,你就越害怕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当想要变得完美的目的是要让自己引起关注并取悦某个人的时候,那么这无疑就成了一场风险很大的赌博。在疏远的心理背景下,人们会不断寻求他们所错失的亲密关系,或者,他们会通过拖延将人际关系限制在一定的安全距离之内。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拖延心理学》其他试读目录

• 对《拖延心理学》的赞誉
• 质疑拖延:是可恶的坏习惯还是应得的报应
• 我怎么知道我是在拖延呢
• 内在后果与外在后果
• 道路之一:不做
• 拖延的根源
• 早期记忆
• 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
• 时间感的演化
• 陷在另一个时间区域
• 时间断裂
• 过去是在过去吗
• 你是怎样变成一个拖延者的
• 成功和失败的榜样
• 家庭态度:拖延的成因
• 你是谁的版本
• 家庭倾向
• 怀疑倾向
• 依附倾向 [当前]
• 家庭对自尊的影响
• 破裂与修补
• 一切都与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