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当国革命尚未成功,留守终被裁撤_袁氏当国革命尚未成功,留守终被裁撤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 袁氏当国 > 革命尚未成功,留守终被裁撤

袁氏当国——革命尚未成功,留守终被裁撤

吾人于86年之后(1998),回看民初政局,真可说是阅人多矣。根据这86年的历史实例,历史家盖可断言,民初那个烂摊子是任何政治家也收拾不了的。这是个“转型”程序中的阶段问题,阶段未到,任何当政者都必然落个悲剧的结局。语云“形势比人强”,在那个“形势”之下,任何了不起的“人”,也无能为力也。袁世凯这个“人”的悲剧,便是他卷入了这个他所改变不了的“形势”。孙中山的幸运,便是他始终没有卷入这个形势,搞了一生的“革命尚未成功”,有心为国为民,而“道不得行”,就会引起全民族,甚至全世界的同情了。 话说回来,在1912年6月中旬,孙公在衣锦还乡之后,回到上海。国内政局已有山雨欲来之势。第一是黄留守公署的裁撤(6月14日),革命老同志(包括黄上将)中,又多出一批“下岗之人”(用个当今的名词)。但是黄留守属下的三十万杂牌军,本是各有其主的。荷枪实弹的军人原是最实用的政治本钱。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新朝初建,裁兵削藩,都是第一难事。事实上,历朝和平裁兵,宋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之外,几无一成功的先例。此次黄兴这个功臣虽有意主持裁兵,然东南地区的新旧各军,原非黄氏的子弟兵,他虽有意助袁偃武修文,那些大小军头,哪能由得他呢?何况他也并无恩饷可发呢! 再者,南京留守原是袁氏狡狯手段之一。他不能一上台便把革命党原有的功臣全部清除。他先把那些桀骜不驯的宋教仁、陈其美调虎离山,在唐内阁里安了两个冷衙门以笼络之,再划出个南京留守把黄大元帅安顿好,以免他游荡妨事。迨新政府百事就绪,袁就要撤销南京留守,把黄兴踢上层楼,调去北京担任另一冷衙门的“参谋总长”。黄和陈其美一样,不愿北上去坐冷板凳,那就自动“下岗”了。后来,袁为安插孙中山,乃给孙一个“肥缺优差”去修铁路,并要黄兴也去助孙搞实业救国。这也是赵匡胤要石守信等老功臣多致歌儿美女,安享晚年的意思。袁世凯这位老官僚,他显然也认为只有歌儿美女,才能把孙文、黄兴、宋教仁等这些硬汉子软化掉…… 读者读到这一类的历史故事,可能的反应是不相信,然而却实有其事。如果确是事实,则这些历史制造者,岂不是太下流了?其实这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这类故事在二十五史和《资治通鉴》里都太多了,而且大半都是事实。它之发生于近代的中国政坛里,那就是“转型”的问题了。从帝制转民治的要点,便是把“无限制权力”(unchecked power) 转成“有限制的权力”(checked power or limited authority)。在这项转型还未转得干净之时,老的魔鬼继续附身,就是难免的了。袁世凯后来便是被老魔鬼附身,缠死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袁氏当国》其他试读目录

• 孙文创制,宣统退位,袁氏当国——民国开国史简论
• 采用美国制度为蓝本
• 以都督代表会暂代参议院
•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在汉口诞生
• 从一军三旗到黄、黎易位
• 虚位原以待袁,中山变成黑马
• 以孙文为首的政府架构
• 总统直辖的十部总长
• 第一任临时政府的人事安排
• 总长取名,次长取实
• 总统制乎?内阁制乎?
• 《民元约法》之诞生
• 袁世凯的养敌、逼宫和摊牌
• 老办法的养敌自重
• 袁氏养敌抓权取位始末时间表
• 是法统问题,也是面子问题
• 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未可厚非
• 太后念念不忘优待费
• 孙总统只有银元十枚
• “高干”子弟不知轻重
• 军人干政,刺客横行
• 项城不作虚君,遯初志在首相——记民初共和政体的实践与流产
• 迎袁专使与京津兵变
• 袁总统就职与大赦令
• 袁政府与唐内阁的架构
• 唐绍仪是怎样一个人?
• 外交总长是首席总长
• 黄兴留守南京收拾烂摊子
• 恩饷与外债
• 孙逸仙医师的社会丹方
• 民生主义抽象和具体内容
• 革命尚未成功,留守终被裁撤 [当前]
• 唐内阁垮台的学理解剖
• 美国模式的中国国会
• 议员并无选民,政党随意整合
• 同盟会扩大为国民党
• “孙大炮”与20万里铁路计划
• 国会选举,国民党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