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耍猴人自序(节选)_最后的耍猴人自序(节选)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文化 > 最后的耍猴人 > 自序(节选)

最后的耍猴人——自序(节选)

2001年6月,有一天我在洛阳街头拍摄时,看到几个身背猴子的耍猴人在赶路,就对这群人产生了兴趣,想拍摄下他们的生活。我来到河南新野县樊集乡冀湾村,打听耍猴人的事情,村民们却对我这个拿着相机的外来人非常警惕,经常答非所问。直到一年后,我才知道,20世纪80年代初,人贩子经常将一些川皖等地的女子骗到这里贩卖,村里的一些人也买了女人来做媳妇,他们是怕有人来暗访。此外,村里的养猴人常被有关部门以“保护动物”为名进行查处和罚款。所以他们对陌生人有一种特别的警惕。 经人介绍,我认识了鲍湾村猴场老板张云尧,在他的引荐下,我才得以进入这个江湖耍猴人的群体。我拍耍猴人老杨时,他起初不信任我,直到我和他从襄樊扒火车到成都,然后又扒回来,他才开始跟我说心里话。刚到成都时,下起大雨,老杨他们在高架桥下找了个干的地方,把塑料布打开铺下,我们八个人在此过夜。为了我的安全,老杨他们睡觉时把我夹在中间。我的摄影包和相机装在编织袋里,枕在头下。 一路上,我都是和老杨一起吃饭,扒火车时,本来我有机会到车厢里睡觉,但是没去,留下来和老杨他们睡在敞篷车厢里。在老杨家的时候,他跟我说晚上别走了,我就跟他们一起睡地铺,老杨觉得很有面子。老杨儿子结婚时,我专程去参加婚礼,送的彩礼也不薄。现在老杨有什么事都来和我商量。 老杨家里,也有着和老三、刘祥武类似的故事。老杨的媳妇是买来的,18岁时就被卖到这里。四川省公安厅的人曾来当地解救过一批被拐妇女,老杨的媳妇当时抱着半岁的孩子,最后决定留下。 2001年,《现代摄影》杂志的创办人李媚老师到河南来选图片,我打车带了50斤底片给她看。两天后,她告诉我:“你拍摄的是《国家地理》风格。”没想到,两年后,我进入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成为图片编辑和摄影师。 到《中国国家地理》之前,我的摄影作品属于纪实摄影,更倾向于情感表达。《中国国家地理》更多的是人文地理摄影,更偏重于报道发现,但和我的纪实摄影也有很大的关联性。我的镜头开始遍及大江南北,每到一处,我不仅仅是拍风光,更多地是拍摄当地人的生存状态。《中国国家地理》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中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有拍不完的题材,有许多正在发生,正在消失的事物。有一次,我要拍一个吸毒女,怎么谈都谈不成。当时有朋友给我出主意,说只要拿杜冷丁放在旁边,过一会儿吸毒女就忍不住了,要拍什么都会答应。我说那可不行,那就是诱导人家了。美国有个女摄影师在印度拍妓女,一开始那些妓女骂她,往她身上泼脏水。她还是坚持拍,跪在妓女的对面,妓女们觉得她们是平等的。三年后,这个摄影师走的时候,整街的妓女都来给她送行。 2009年,为拍摄《家当》系列作品,我来到西藏墨脱县,在珞巴人的村子里拍摄时,小腿被一条狗猛咬了一口,顿时鲜血直流。如果24小时内打不上狂犬疫苗,就有生命危险。解放军驻藏某部带着疫苗往墨脱赶,同时这边也叫了一辆车准备送我出去,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在有效时间内对接上。没有公路,送疫苗的车只能走石子路进来,这时偏偏又下起了雨,而接我的车也要两个小时后才能到。我躺在村卫生室的床上,脑子里突然闪过了死亡的念头,我问自己:“我值得为此而死吗?今天会不会就是我拍下最后一张照片的日子?” 包扎好伤口后,我离开卫生室,继续开始拍摄《家当》。村里的干部不解地问:“你真不要命了吗?” 当然,最后化险为夷。 我从事摄影已经快三十年了。在这近三十年时间里,我的镜头从来没有说谎。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通过一个很小的视角去表现社会。现在回头看我当年拍摄的作品,就像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这种心情是很微妙的。 虽然摄影创作是艰苦的,但我从未感觉到精神上的疲倦。我喜欢这样的职业生活。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我想从事摄影教育工作。我还想把我收藏的那些有价值的照片捐献给社会,让更多人了解摄影,了解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过程。我感觉这些工作也是很美好的。我会逐一去实现。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最后的耍猴人》其他试读目录

• 柴静序(节选)
• 杨锦麟序(节选)
• 自序(节选) [当前]
• 第一个耍猴人
• 耍猴人张志忠
• 扒上火车去成都
• 成都街头耍猴
• 耍猴人的心事
• 痛失猴伴
• 猴子的葬礼
• 蒸在馒头里的钱
• 会唱戏的猴子
• 满洲里再见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