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政治学> 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

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

8.8

作者: 李博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从词汇—概念角度看日本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
译者: 赵倩
出版年: 2003-08-01
页数: 464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0440130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术语的形成、发展以及个别术语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毛泽东的思想模式中的作用。探讨这样的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文献。这些文献必须包括尽可能从最早期的一直到毛泽东时期所出版的资料。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传入日本比传入中国早,所以中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多半是从日本的出版物翻译过来的。

翻译时,中国的译者借用了很多日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因此,也要追溯日本术语的形成过程。要探讨术语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必不可缺的资料是19世纪与20世纪初的词典。汉语的和日语的词典在本书资料的探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录:

前言

中译本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术语产生的条件

第一章中文吸收欧洲语言词汇的形式

1.引言

2.借用在创造现代汉语词汇方面的作用

3.汉语构词法的特点

a)汉字对构词的意义

b)对义素进行组合是现代汉语构词的主导方法

第二章现代汉语的科学和政治词汇产生之历史

4.19世纪初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

5.从日本明治维新到中日甲午战争阶段

6.从甲午战争到梁启超文集和严复译著出版阶段

第三章中国马克思主义术语的历史

7.日本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术语传人中国中所起的作用

8.用作研究材料的社会主义题材的日文与中文出版物

第二部分

汉语中个别马克思主义术语的历史和作用

第一章1903年前已在日语文献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术语

A.汉语借用自日语的术语

1.社会、社会(的)

2.社会主义

3.共产主义

4.革命

5.资本、资本家

6.资本主义

7.帝国主义

8.封建制度、封建主义

9.阶级

10.阶级斗争

11.生产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率

12.劳动、劳动力

13.政治经济学

14.私有财产

15.农民贫农、中农、富农

16.地主

17.人民

18.权力、政权

19.解放

……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