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考古> 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

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

7.5

作者: [以色列] 吉迪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公元前一千年间身份标识的形成与经济转变的考古学观察
译者: 余静
出版年: 2012-5-1
页数: 220
定价: 39.00元
丛书: 文明历程经典译丛
ISBN: 9787516106785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视觉与空间分析等方法,借鉴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概念,对公元前第2千纪后期至第1千纪前期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考古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描绘了北方地带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轨迹,为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北方地带的社会发展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吉迪,1959年生,男,以色列人。1996年于美国匹兹堡大学人类学与亚洲研究系获中国考古学博士。现担任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人文学部副部长,路易斯·弗瑞博格中心主任.终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考古。历任《东亚考古学杂志》顾问,《历史学》(希伯来语)编辑,东亚考古学会副会长,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会会员。曾出版过《普天之下:帝国的中国》、《中国内蒙古赤峰河谷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形变化所指示的沉积速率及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等著作6部,发表文章7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新秩序的萌芽:公元前l 100年-公元前600年东亚地区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变化图表: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600年这一时期的

考古学遗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地理背景

给北方地带人群命名:这样做合适吗?这样做有必要吗?

继承抑或是变化?北方地带的考古学遗存

陶器和日用品

冶金术。 居址与居址类型

葬礼与葬仪

结论:转变和继承的各个方面

第三章 是经济原因吗?北方地带的经济及政治进程

消费方式的变化

生产方式的转变

经济变化的外在模式:气候的变化及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北方地带畜牧业起源的社会模式

第四章 身份标识及其表现形式:分界线的划分

从考古学遗存看身份认同:理论和方法的探讨

北方地带人群的身份标识及其表现形式

等级和性别的确认:通过对墓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来确认墓主人身份

种群身份标识的确定及对墓葬的个案分析

公元前1千纪社会身份标识的确立(为何是这个时候?为何会如此?)

第五章 本地化、区域化和全球化:跨地区交流及社会变化

中国和欧亚草原早期文化交流研究的不同观点

早期文化交流及其影响:与前工业社会交流有关的理论

公元前2千纪至公元前l千纪社会内部交流的考古学证据

全球化与本地化:北方地带的远程交流及社会变化

移民

贸易

世界体系及中心--外围模式

交流及身份标识

第六章 结论:公元前1千纪前半期及其以后社会发展进程的考古学与历史学考察

参考文献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