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中医(第3册)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健康> 漫画中医(第3册)

漫画中医(第3册)

7.4

作者: 罗大伦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年: 2012-6
页数: 203
定价: 29.80元
丛书: 漫画中医
ISBN: 9787509145791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漫画中医(第3册):中药篇》由罗大伦、于春华编,打破了以往中医图书的形式束缚,采用漫画的方式,分别从中医基础、体质、中药、经络、方剂、养生等方面来传达中医的深刻内涵,解读中医的绝世精粹。为喜爱中医、想探究中医奥妙的您,开启了轻松学中医、快乐学国学的愉悦之旅。

没有学不会的中医,只有讲不清的中医。不是中医多么深奥难懂,而是表达得还不够通透。

《漫画中医(第3册):中药篇》共分为7部分,在简介了中药的来源、中药学发展史、中药的采集和炮制之后,详细地介绍了中药的药性、中药的应用、具有代表性的18类中药和34个中药之最。全书内容严谨科学,表达通俗流畅,形式活泼新颖,化繁为简,为初学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和学习体验。

点击链接进入漫画中医系列:

漫画中医(第1册):基础篇

漫画中医(第2册):体质篇

漫画中医(第3册):中药篇

目录:

带你了解中药

什么是中药

中药来源

植物药·动物药

矿物药

中药学的发展演进

中药发展史

原始时期

夏商时期

西周时期

秦汉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代

清代

中药的采集与保存

中药的采集

植物类药采集原则1

植物类药采集原则2

动物类药采集原则

中药的保存

影响中药质量的自然因素

果实、种子、芳香性药物的保存

动物、矿物、剧毒药物的保存

中药变质

中药的炮制

什么是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

纯净药材,分拣药物

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减低毒副作用

增强药物功能,提高药效

改变药物性能

引导归经,便于定向用药

炮制的方法

修治

水制

火制——炒

火制——炙、烫

火制——煅、煨

水火共制

其他方法

中药的药性

中药的四气五味

何谓气,何谓味

四气

四气——寒凉

四气——温热

第五气——平

五味

五味——辛

五味——甘

五味——酸

五味——苦

五味——咸

五味——淡、涩

中药的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两大趋向

升降、浮沉——升浮

升降、浮沉——沉降

升降浮沉与性味、质地的关系

药性归经

什么是药性归经

归经理论的发展历程

归经的范围

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详说

性味归经——禁忌

功能主治归经

选择性归经

经络选药归经

脏腑经络传变选药归经

中药的毒性

中药学中“毒”的含义

有毒与无毒

引起中药中毒的原因

毒性与副作用

常见有毒药物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配伍

何谓配伍

中药的七情

何谓七情

单行

相须

相使

相畏、相杀

相恶

相反

中药的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十八反

配伍禁忌——十九畏

证候禁忌

妊娠禁忌

服药的饮食禁忌

中药的剂量

何谓中药的剂量

与用药剂量相关的3要素

现代临床处方的一般用量

中药的服用法

什么是中药的服用法

内服法

汤剂煎煮法——煎药用具、用水

汤剂煎煮法——煎药火候

汤剂煎煮法——煎药方法1

汤剂煎煮法——煎药方法2

汤剂煎煮法——煎药方法3

汤剂煎煮法——煎药方法4

汤剂服法——服药剂量

汤剂服法——服药时间

汤剂服法——服药的冷热

其他剂型的服法

附:中药命名

命名规律

命名规律举例

附:古代两大中药分类法

自然属性分类法与功能分类法

自然属性分类法

功能分类法

药物分说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

泻下药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槟榔、大蒜

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活血疗伤药

破血消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重镇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平抑肝阳药

息风止痉药

开窍药

补虚药

补气药

补阳药

补血药

补阴药

收涩药

中药之最

中药之最

发汗之最——麻黄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凉血之最——犀角

开窍之最——麝香

补气之最——人参

补阳之最——鹿茸

温里之最——附子

退黄之最——茵陈

安神之最——酸枣仁

驱虫之最——使君子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降气之最——沉香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阴之最——女贞子

理气之最——枳实

疏肝之最——郁金

活血之最——丹参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清痰之最——贝母

祛风之最——独活

止咳之最——杏仁

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润下之最——郁李仁

涌吐之最——藜芦

止痛之最——延胡索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凉之最——薄荷

峻下之最——巴豆

最毒的中药——砒霜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