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ilcois Truffaut),1932年2月6日出生于巴黎。他14岁时离开学校,开始工作,先后从事过电焊工等多种职业。从年轻时代开始,电影就是他最人的兴趣。之后,特吕邦当过记者,但却因为1951年应征入伍而被迫中断。1953年他复员回家,在亦师亦友的影评人安德烈·巴赞的帮助下,开始在《电影手册》和《艺术》上发表他那些观点犀利的电影评论。 1955年,特吕弗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作品,而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则是《四百下》,一部关于小男孩故事的半自传作品。影片在1959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大奖,以及纽约影评人奖年度最佳外语片等一系列荣誉。之后,他又相继拍摄了一些同样获得高度赞誉的作品,几乎一年一部。 除了当编剧和导演之外,他还经常自己出演电影。同时,他也继续撰写电影评论,并完成了《希区柯克》和《我生命中的电影》两本著作,后者是他的影评自选集。 特吕弗是法国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也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是“一位安静的革命者,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1984年10月21日,他在巴黎附近去世。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特吕弗(Frailcois Truffaut),1932年2月6日出生于巴黎。他14岁时离开学校,开始工作,先后从事过电焊工等多种职业。从年轻时代开始,电影就是他最人的兴趣。之后,特吕邦当过记者,但却因为1951年应征入伍而被迫中断。1953年他复员回家,在亦师亦友的影评人安德烈·巴赞的帮助下,开始在《电影手册》和《艺术》上发表他那些观点犀利的电影评论。 1955年,特吕弗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作品,而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则是《四百下》,一部关于小男孩故事的半自传作品。影片在1959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大奖,以及纽约影评人奖年度最佳外语片等一系列荣誉。之后,他又相继拍摄了一些同样获得高度赞誉的作品,几乎一年一部。 除了当编剧和导演之外,他还经常自己出演电影。同时,他也继续撰写电影评论,并完成了《希区柯克》和《我生命中的电影》两本著作,后者是他的影评自选集。 特吕弗是法国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也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是“一位安静的革命者,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1984年10月21日,他在巴黎附近去世。
目录:
书中收录的是弗朗索瓦·特吕弗亲自挑选的一些影评。特吕弗以自己对电影的巨大热情,写下了对电影的独特见解,堪称是一部电影发展史。在这部书里,能看到特吕弗如何从一个犀利乃至有些刻薄的影评人,转变成一个成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条条框框的导演。还能体会到他和新浪潮一代在电影发展史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目录······
影评人的梦想是什么?
一 大秘密
让·维果只活了二十九岁
阿贝尔·冈斯 《拿破仑》《奈斯尔之塔》
让·雷诺阿电影节
卡尔·德莱叶的白
刘别谦是位王子
查理·卓别林 《大独裁者》《纽约之王》
谁是查理·卓别林?
上帝保佑约翰·福特
弗里兹·朗格在美国
弗兰克·卡普拉,医治者
霍华德·霍克斯 《疤面煞星》《绅士爱美人》《金字塔》
约瑟夫·冯·斯登堡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后窗》《捉贼记》《伸冤记》
《鸟》《狂凶记》
二 有声片时代:美国人
罗伯特·奥德里奇 《死吻》《黄金篷车大作战》《大刀》
威廉·褒丁 《陈查理和羽蛇》
巴德·白特克 《逍遥法外》
乔治·库克 《模特儿趣事》
萨缪尔·福勒 《禁止!》
伊力·卡赞 《娃娃新娘》《登龙一梦》
斯坦利·库布里克 《光荣之路》
查尔斯·劳顿 《猎人之夜》
默尔文·勒罗伊 《坏种》
阿纳托勒·利特瓦克 《真假公主》
约书亚·罗根 《野宴》
西德尼·吕美特 《十二怒汉》
约瑟夫·曼克维茨 《赤足天使》
安东尼·曼 《战争中的男人》
罗伯特·穆里根 《孺子雄心》
奥托·普莱明格 《你好忧愁》
尼古拉斯·雷 《荒漠怪客》《高于生活》
道格拉斯·塞克 《苦雨恋春风》
弗兰克·塔什林 《春风得意》《好莱坞或胸》
埃德加·乌尔默 《边城侠盗》
查尔斯·维多 《琵琶怨》
比利·怀德 《七年之痒》《战地军魂》
罗伯特·怀斯 《宁馨儿》《沙漠突围战》
三:有声片时代:法国人
克劳德·奥当-拉拉 《穿越巴黎》《不幸时刻》
雅克·贝克 《金盔》《不要碰珠宝》《亚森·罗平》《洞》
雅克·贝克,去世一年后
罗贝尔·布列松 《布洛涅森林的女人们》《死囚越狱》
雷内·克莱芒 《里布瓦先生》
亨利-乔治·克鲁佐 《毕加索的秘密》
让·科克托 《奥菲的遗嘱》
朱尔斯·达辛 《男人的争斗》《该死的人》
萨莎·吉特利 《杀手和小偷》
坏人萨莎·吉特利
阿尔贝·拉莫里斯 《红气球》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可怕的孩子们》
马克斯·奥弗斯 《倾国倾城欲海花》
马克斯·奥弗斯死了
雅克·塔蒂 《我的舅舅》
四:为日本电影喝彩
沟口健二 《赤线地带》
市川昆 《缅甸的竖琴》
中平康 《疯狂的果实》
木下惠介 《楢山节考》
五 一些局外人
英格玛·伯格曼
伯格曼的作品 《呐喊与低语》
建造者布努艾尔
诺曼·麦克拉伦 《闪烁忽现》
费德里克·费里尼 《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
罗贝托·罗西里尼更喜欢真实的生活
奥逊·威尔斯 《公民凯恩》:脆弱的巨人 《阿卡丁先生》《历劫佳人》
亨佛瑞·鲍嘉肖像
詹姆斯·迪恩死了
六:我在新浪潮的朋友们
阿兰·雷奈 《夜与雾》
亚历山大·阿斯楚克 《糟糕的相遇》
阿涅丝·瓦尔达 《短角情事》
罗杰·瓦迪姆 《上帝创造女人》
克劳德·夏布洛 《漂亮的塞尔吉》
路易·马勒 《情人们》《鬼火》
让-吕克·戈达尔 《所有的男孩都叫帕特里克》《赖活》
雅克·里维特 《巴黎属于我们》
雅克·罗吉耶 《再见菲律宾》
皮埃尔·卡斯特 《葡萄牙假期》
阿兰·雷奈 《穆里耶》
让-皮埃尔·莫基 《处女们》
克劳德·贝里 《老人和孩子》《爸爸的电影》
热拉尔·布兰 《朋友们》
拉斯洛·萨伯 《魔鬼的白手套》
克劳德·苏提 《樊尚、弗朗索瓦、保罗和其他人》
雅克·杜瓦庸 《头里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