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农民何谓》是作者的还愿之书,他单纯地希望为年满60岁的父母整理一些记忆,也希望这历史大树的一叶能让现代人设身处地的理解:何谓农村,何谓农民。书稿源于作者与父母的一场绵长而深入的对话。这场对话从1950年代谈至2012年,跨越近60年;作者将这60年分成“天·人”、“公·私”、“国·家”、“今·昔”4个时期,集中于一个村庄和家庭吃穿住用行、婚丧嫁娶等最切身的话题,展现农民每个时段的经历及思索。它或许很私人,但又不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它看似是个人的,实则是时代的,它不经意间展现了最底层农民近60年间与社会的大互动——有时代车轮之于个人滚滚而来的印迹,又有历史大背景下因地而异的逆差和诙谐。你或许也会惊讶于,农民那看似愚钝、木讷的脑袋中藏着怎样惊人的智慧和幽默。对于走出村庄,进而融入现代生活的一代人来说,故乡是再也回不去的地方。作者笔下的北司徒村,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一样的村庄——所有人的故乡。作者讲述的陈年旧事,也拼凑和慰藉了我们记忆碎片中的故乡、故人、故事。
作者简介:
司徒朔,本名王学永,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副制片人,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研究员。敬畏文字,笔耕不辍,笃信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曾出版著作《北大在1919:九零后的崛起》。
目录:
目录
自序
城与乡
引子 村庄
天•人(20 世纪50 年代—60 年代中期)
死亡/012
饥饿/021
半个地主/032
留下/040
河/049
食物/057
生活/065
公•私(20 世纪60 年代中期—1977 年)
生产队/076
“文革”/087
结婚/097
社队工业/105
新房/113
国•家(1978—2000 年)
粮食/122
镶牙/130
倒驴/136
生男生女/143
电视/151
嫁女/159
大学/167
今•昔(2000—2012 年)
病/176
信仰/184
偷窃/192
丧礼和婚礼/200
土地/207
后记/215
文章试读:爆竹大概最怕过年,一要殒命,二要挨骂。 写下这几个字时,适逢春节。我在村中,一边享受着清夜扪心的安宁,一边听着微博上来自城市的“炮声”。我的同事,一位大V写道:“这个点儿还放鞭炮的人没孩子,我说的是双关语。” 我喜欢鞭炮,但限于农村。大型的产品,为祭祖而燃。天阔地平的旷野,一声轰鸣,或是一串的爆裂,是无法替代的情感宣泄。炸药的含量,随着人们的钱包在膨胀,可当它可...
(查看全部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