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2016-01-04
看过几册儿童绘本,还有绘本改编的动画,以欧美为主,虽然我早已不是孩子,也暂时没有宝宝,不过在给小学孩子教英文的时候,经常用这些绘本和绘本动画,很灿烈,很有趣,也会告诉我们一个小小的道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效果很不错,所以拿到《小米有个小袋子》的时候,还是满心期待的。
小米的作者,是一位台湾姑娘,孙心瑜,台湾师大美术研究所毕业,大概是北师大美术研究生的样子?看介绍,她也出版过几册儿童绘本,获过不少儿童类文学,或者应该叫儿童画家的奖项。
台湾画家的画风大致如此,有些几米的感觉。小米的样子,毛茸茸的,穿着一套小熊连体衣服,只看的到两道横线般的小眼睛,显得更是可爱。
可是我看到了淡淡的忧伤和满满的故事,仿佛不该是一个童书应有的基调。所以作为一个大人的我,也可以投入进去。从故事的第一页开始,就好奇,小米到底在期盼什么?是要搬家吗?带着一个孩童所有的家当——也许就是他的玩具之家,离开熟悉的环境,就足够忧伤了吧。
小米小小的,不管是在画面的那个角落:在目光中的城市里,在妈妈的背影里,在墙角的玩具箱旁边,在大片的地板上,在爷爷的报纸一侧和小水塘边,在奶奶种满花花草草的阳台旁,在大大的垃圾桶脚下,在楼宇的小玩具车里,在姑姑并肩的背影中,在茂密的树林前,靠着他的大袋子,站在高高的凳子上,睡在卧室一角的小床上……他都是一个小小的孩子。他有很多胆怯,有很多疑惑,也有很多心事。好像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孩子,他是丰富的,还想与妹妹不满周岁的商量商量心事。
翻到最后一页,原来,这个很忙、有很多事要计划、有很多事要做的小朋友,像准备一个仪式一样,是要迎接好久不见的爸爸。在爸爸的怀里,第一次看到了小熊装的帽子掉下来,看全了小米毛茸茸的脑袋,这是小米最开心最优安全感的时刻吧。那个写着“米”字的大袋子,就在旁边,准备好满满的心事,想要跟爸爸讲。最后的最后,却只说出了那句“我好想念爸爸”。
这是画给孩子还是给大人的故事呢?我有一丝犹豫,不作定论。不过多数好的童话,都是深藏在心里,长大后回忆起来仍然能够回味的童话。
作为爸爸或妈妈,面对那个全身心的爱你的孩子,也是自己的一份成长吧!抖抖身上赶路的风尘,多看看那个伸手拥抱你回家的宝贝。所以看到朋友写的那首小诗的时候,我突然理解到了一点点那种感触:
上帝给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 我唬它 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 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 我扯它 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 它流着汗 喘着气 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 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 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 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 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 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 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不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 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 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 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