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_金融是本故事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金融是本故事书 >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古尔浪洼 金融是本故事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4-28 14:04:26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我喜欢看金融故事书,不是想彰显自己的高大上,而是觉得金融界的人,智商都特别高,情商就更加别谈了。在那些我们似乎感觉不到刀光剑影的世界里,每个金融巨子的故事,其实都是一段传奇,每个成败得失的故事中,都有一片我们不曾了解过,且并不熟悉的江湖。读这样的故事,特别长知识,也特别能开阔视野。

在这本《金融是本故事书》中,作者讲了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15个故事,七个写的是近代的金融巨头的故事,三个是现代豪门巨富的故事,三个上是海滩的冒险与财富故事,最后两个,则是与吃有关,所谓饮食男女的街面上的金融故事。

在书中,作者并没有沉迷于讲传奇和传说,而是在各种传说中,细细梳理,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极为用心地为读者过滤掉了了各种传说、演义、以讹传讹中的水分,在早已妖魔化或者传奇化的乱麻中,为我们去伪存真,雕刻出来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讲述了一段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传奇,还要惊心动魄的金融故事。

书开篇讲的第一个人,便是现代中国金融业的奠基人周学熙。这个人对于金融一无所知的我而言,完全陌生。但他的成就非常了不起,简单归结,两项:1,建了北京的第一个自来水公司,解决了北京人饮用自来水的问题;2,建立了中国财税制度。我们现在熟悉的国税和地税制度,就是他设计出来的。因此,他被称为中国金融业的奠基人。

周学熙的厉害和传奇之处是,他所一生工作的年代,在我们眼里看来不是个好年代。比如他建立自来水公司的时候,是在袁世凯手下工作,在这个后来短命的皇帝手下做事,前途自然就多舛了。想想看,那是个多么风云跌宕的年代,各种混乱,各种你起我倒,分分钟完蛋的时代。就拿自来水公司来说吧,并非是多么科学的规划,而是一次北京着火,慈禧问袁世凯,有没有好的防火办法。袁世凯灵机一动,就想到了建立京师自来水公司。要知道,那年代,是一百多年前,可不是现在,大家对自来水的重要性都有深刻的认识。那时候的官老爷和老百姓,都不认识自来水,更别说去支持啦。

更困难的是,政府没钱,不拨款。周学熙要自己解决钱的事。他是怎么解决的呢?竟然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钱。那时候可不像现在,人人都知道股票是啥,在一百多年前,没有人知道股票是个啥玩意儿,更别说买了。于是周学熙动用自己在天津的官银号做担保,保证大家买了股票后会每年都会有受益,而且还能在自来水公司赚钱了分红,这样,他的股票才在北京天津两地发售成功,筹到了钱。而他发行的股票,也就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股票。

建的过程就更难啦。一是,老百姓觉得自来水管道穿过坟地,会破坏风水,所以不愿意。这耗费了周学熙大量的时间去解决纠纷;二是,建管道期间,慈禧、光绪同时去世,国葬期间不能施工。此后的麻烦更大了,溥仪上台,开了袁世凯,周学熙的后台倒了。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周学熙竟然还是将自来水公司建成了。三是,建成了老百姓不愿意用,就连水龙头冒个泡,都觉得的是不吉利的征兆。于是,周学熙不得不写大量的文章去做科普工作。想想这个过程,得有多坚强的意志力啊。放在别人身上,可能早就放弃了,他竟然楞是将它们都做完了,非常之了不起。

整个金融巨头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则是有关于孔祥熙的。因为历史的原因,你懂的,我读到的关于他的正面的文章并不多,因此对他并不怎么了解。看《金融功臣孔祥熙》,才知道,此人来头大。他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念书时所知道的四大家族,只会敛财而已(那是个100%的误解,他只不过是替别人背黑锅的)。实际上,孔祥熙在教育、经济、政治领域都有极其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先说说教育,孔祥熙在40岁之前,是著名的教育家和基督教活动家。1907年,孔祥熙从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放弃了做官的机会,用在欧柏林大学募捐所得,在他的老家山西太谷县创办了铭贤学校,之后二十年,一直在学校兼任校长和任课老师。因为他办学出色,在教育方面有非常突出的贡献,因此,1926年他去美国时,竟然又募捐到了75万美元的教育基金。这些,被他持续注入铭贤学校作为教育经费。加上欧柏林大学持续的资助和支持,是的孔祥熙主持下的铭贤学校奠定了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经济方面,孔的成就最高。他在办教育的同时,展现了非常惊人的财技。他曾于1912年拿到壳牌煤油的山西省独家经销权。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电灯,晚上人们都用豆油点灯。壳牌煤油的价格便宜,亮度高,还免费送灯芯,所以所向披靡。而孔祥熙也因此成为太谷县首富。难得是,他一直将煤油生意的四成利润捐给铭贤学校作办学经费。因为以身作则的慈善举措,这使得他在道德方面极具说服力,日后为学校募捐,分外容易。

在孔因为获得壳牌煤油山西专营权捞得第一桶金,成为太谷县首富后,他开始展现惊人财技,进入贩运、地产和金融业。他与美商做生意,贩卖铁砂,几乎不投资就赚到大量利润,他也到上海做房地产生意,另外,他还投资做商业储蓄银行,并设立了最早的民营现代化银行。

1913年秋天,正当孔的教育和煤油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因政治需要,他抛掉国内一切,追随孙中山到日本。因为全力支持孙中山。孙中山去世后,他转而支持蒋介石。将上台后,对孔委以重任,是的孔进入了国民党政府的核心层。1933年,孔在宋子文财政改革的基础上,推行法币改革,成功解决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五次大型金融危机。历史学家评论人,孔的法币改革,符合世界币制发展潮流,客观上为抗日战争做好了准备。从1938年元旦,孔任行政院院长开始,到其远离政坛的1945年止,中国政府拥有的金银外汇储备总额为三亿八千万美元,黄金合计为四千五百万美元,到孔辞去所有职务时,国库拥有9亿美元,合计金银外汇储备为十二亿美元。可以说,孔为中国的教育、经济和政府奉献了一生。

但没想到的是,他的污点却来自他的子女。他儿子孔令侃的下属利用战争发财,却将责任推给孔令侃,使得孔令侃乃至孔祥熙成为了替罪羊,背上了利用战争发财的恶名。

当然,这只是本书中的两个故事,其余的十三个故事,同样精彩,甚至更精彩。十五个故事组合起来,基本上覆盖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金融发展脉络,算得上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金融史。其它故事我之所以没有在这里提及,一是故事太多,无法一一引用,二是胡雪岩、山西乔家、史上“第一巨贪”和珅的故事,乃至上海滩的各种故事,电视或相关书籍都太多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一一介绍了。

最后我要提一下的是,即使你曾经看过他们的故事,如果对此类题材感兴趣的话,建议你还是读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收获。虽然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写得不长,但却都很精彩,都堪称是经典故事。每一个都像上面引用的孔祥熙的故事一样,读来颇有一种言犹尽而意未尽的感觉。

展开全文
有用 42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的回应

ಠ_ಠ 2016-06-16 23:24:34

想去读了

顾君 2016-06-12 20:42:00

同样的历史,解说起来也会各不相同。不是历史不同,而是讲述者的角度。角度愈全,历史也就越鲜活。

逐日有道 2016-04-29 11:58:37

历史有真相吗?历史中只有故事。

林资言 2016-04-28 16:30:56

看了古老师的书评感觉金融类的书也不枯燥了!

药山 2016-04-28 15:58:32

悠然神往

棉花 2016-04-28 15:56:59

这种不枯燥的书,适合入门引发兴趣。

归零负载 2016-04-28 15:32:52

一直以来在寻求古代经济方面的著作和民国时期的资料,看来来的真是时候啊。古老师雪中送炭。

胖早儿 2016-04-28 15:18:48

“周学熙的厉害和传奇之处是,他所一生工作的年代,在我们眼里看来不是个好年代。”正好反驳了现代很多人以“生不逢时”、“时机不对”、“环境不好”为借口来隐蔽自己的不够努力!有问题就去克服,困难越大说明机会越大,周学熙就是正确的克服了这些大问题,从而成就了他了不起的一生。很赞!也很好奇书中的其他故事,看看它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悟!

啜饮湖水的麋鹿 2016-04-28 15:11:05

沧海一声笑!古老师就是大侠!

言西小熊 2016-04-28 15:09:15

华丽丽的好文

林久久 2016-04-28 15:08:16

哈哈哈好有侠气的开场 金融故事泡沫多 不如来聊聊历史 踏踏实实听故事!已长草

徐疯疯 2016-04-28 15:05:57

总绝对读历史,读到某处,总能热泪盈眶。有些人真是想不到的了不起。

十块钱好奇大王 2016-04-28 14:59:42

金融故事我特爱看,有逻辑的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