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facebook》这个书名太标题党啦,窃以为只有扎克伯格才有资格来说“打造”。本书主要是经验的分享,作者由一名工程师,到项目经理,再到天使投资人,基本上什么都经历过,对职业发展、项目管理看法有不少可取之处。
书摘如下:
1.代码胜于雄辩
“黑客”意味着一种亲身实践、积极进取的天然几率。黑客们不会召开长达数天的马拉松会议,以讨论某个创意是否可行。他们会制作产品原型看看是否行的通,“代码胜于雄辩”(code wins arguements)
2.数据不是万能的
在决定产品方向时,要的是想象力、激情、胆量,而不是数据。数据能让团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数据不能帮你决定方向,尤其是在初期。
3.公司内部工具
你要再公司推广一些规范性的东西,预期反复强调,不如开发出好用的工具,把这些东西固化在里面。
4.当你遇到牛逼的人
如果你能遇到一个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很多的人,那意味着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5.做leader最重要的事
领导最重要的事是帮助员工发掘自己的长处,并创造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他们挑战自己,做出比自己想象更好的成就,帮助他们认识到弱点。
6.语言的表达
在面对面的谈话中,言语传达的信息只有很可怜的7%,语调55%,形体和表情38%。所以千万不能只关注言语的内容,表达方式很重要。
7.事先准备的重要性
If you fail to prepare, prepare to fail.
8.如何说服人
如果你想说服人,你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故事或者叫例子,能让你的说法有感染力,给人留下印象;另外一个是数据,让你的说法有支撑,提高可信度。
9.当PM的好处
多了很多开眼界的机会,比如可以参加公司里所有的产品开发会议,听很多资深人士的看法,知道公司里有哪些特别厉害的人。
10.PM角色的转变,心态在转变
转变到管理角色对于一个工程师的心态影响很大。把团队比作车的话,PM就好比坐在驾驶位上,你无法再享受乘客的自由度,因为整个团队需要你来确定工作的方向和速度,什么时候刹车,什么时候加油,让谁下车,让谁上车,这些都成为你的权利。但你的责任也更大,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某个位置,作为司机,你要承担起最主要的责任。
11.老好人
老好人无法做团队经理,经理要习惯做不舒服但正确的决定,特别在处理人事关系上。
13.20%的时间花在风险大,但可能产生颠覆式创新的工作上
6-2-2原则,60%按计划来,20%增强可靠性和提升性能,20%做颠覆式创新。这是每个公司都应该思考的,这20%的想法,通常很重要,但不那么紧急。很多创新公司从一个创新点起步,在被市场认可后,很多资源会持续投入到之前工作上,被惯性带着走。这时如果不主动把资源预留在一些争议性、颠覆意义的事情上,当创新编程累赘,公司再也无法翻身。这一步做好了,可以持续性的领导市场。
14.120%规则
定目标的时候,可以在最终结果上再加上20%,太多了无法实现,太少了不够进取,让工作充满挑战性,会得到成长。
15.让可能关心的人都知道
我很清楚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看邮件,但我给他们机会去了解“我们究竟在做哪些工作”。
所以我应该抄送给effie一份的。
16.进度拖后了怎么办,面试常问
去掉或者精简功能,或者推后完成时间,或者增加人手,加大投入,或者降低质量。关于一个项目,无非是四个维度:有哪些功能,预期完成时间,预算,完成质量。
17.facebook的不重复开发理念
如果有好的开源系统,就用开源;有好的商用产品,就买。实在不行,再自己开发。
18.外企的一种文化
从不期望一个人完成所有事情,要的是他驱动这个项目,期待他善于使用整个公司的力量,积极获得别人的帮助,事半功倍的同时获得成长。
19.开会脱离了主题
“我们好像扯的有点远,建议私下讨论吧”,把话题拽回来
20.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必须是可操作的,让人无从下手意义不大,如果在提意见的同时提供一个参考方案就有意义的多。
21.员工离职怎么看
对大多数硅谷公司来说,并不强调员工终身就职的忠诚度,只要你在公司期间做出了相应贡献,离开公司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那就两全其美。
22.创业不要只盯着赚钱
如果你在做正确的事情,做让很多人真心喜欢的产品,并且做的很好,财富会随之而来。
23.破坏性创新
我们说破坏性创新,不是要求每个创业者都去做引领潮流的事情,改变整个互联网行业,不现实。这种“破坏性”可大可小,像我投资的“宝宝拍拍”,如果做成了也是小公司,但会改变很多年轻父母与孩子的成长方式,不用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只让某一类人的生活变的更顺畅,不就非常开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