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读到这样一本烂到极致以至于我都想写点评论的书了。
如果用一句话评价,那么在我看来,这本《豆瓣 流行的秘密》是一个中等成绩的本科二、三年级的期中论文。
如果说它与本科生论文有什么区别的话,我认为是:
第一,本科生论文不会为了凑这么多字数,而写这么多废话
第二,本科生论文写成这个水平,不会赚别人的钱造成别人的损失,而会因为逻辑不清楚、行文不流畅、问题没说明、引文不标注等原因,给自己造成自己分数的损失。
其他方面,这本书与本科生论文太一致了:
第一,混乱的逻辑,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解决的过程都显得极其幼稚和无聊。作者显然没有经过比较完整的逻辑训练和学术素养的培养。
第二,青涩的行文。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让我吃惊,如此类似博客式的混乱文字,居然一笔一划地印成了一本书,让我也不能不感慨,我以往对别人文字过于苛求了。
第三,大量的废话,只是为了拼凑字数。正如一篇期末论文通常要满四五千字一样(有些变态的课程要求甚至达到了一万字),作者可能为了满足出版商十万字成书的要求,使用了大量莫名其妙、纯属充数的文字。
比如使用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作为例证时,从罗斯福的出生开始讲起,足足用了五页(第49-53页)纸对这位前美国总统的生平进行介绍。
敢问,这五页东西到底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第四,巨量的复制、粘贴(传说中的论文写作“ctrl C+ctrl V”大法)。动辄出现的、从别处搜寻而来的介绍豆瓣或者别的案例的大段大段的原始文字,已经让本书的严谨性和原创性得到了重重的考验,然而这还没完,直接使用复制粘贴大法且未标明出处的文字,更是让我不得不说,太垃圾了。
举例说明,还是上面说的那五页的罗斯福的生平介绍,文字完全拷贝自百度百科“罗斯福”词条。
还有第112-114页讲述“世界变平之前”所使用的古代希腊的故事,完全拷贝自百度百科“马拉松”词条。
作为一个著书立作者,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豆瓣为什么流行,我们暂且不提,就假设黄修源同学已经搞定这个问题了吧。
我只想提出一个问题:在豆瓣上,为什么会有17.8%的评价者为这本书打五星,另有20.7%的人打了四星?
我自问自答吧,这些人包括这样几种类型:黄同学的亲朋好友,脑残人士,见识远低于大学本科一年级以下的人,有独特审美癖好和鉴赏能力的人,完全没有看过本书想当然评分的人
看完这本书有收获没有?
有。而且是看似完全矛盾的两种收获:
第一,如此水平的人都能出书,如此水平的书都能招摇过市,那么你也完全可以去实现自己写书的梦想
第二,如此水平的书都能问世,那么你对目前的出版界还有信心么,还有写书的欲望么
花了几个小时把这本书看完了,遇到逻辑不通的违和文字就跳过去,只捡我认为重要的看。虽说没有创新,就当看总结贴吧,不过真心认为这本书50页以内就能搞定。
还好用KINDLE看的盗版扫描PDF 没浪费钱
原本打算看看这本书 觉得会对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有所帮助 不得不说 浪费了宝贵的一下午时间
先不论各种复制黏贴 作者你确定你是学传播学的吗?还是传媒大学的传播专业都这么水? 我可是看到书前面那句“本书从传播学角度” 才决定看下去的
罗杰斯的这个模型我总觉得在整个传播学历史上的分量最多值得花200个字介绍 结果你还提到了可敬可爱的拉扎斯菲尔德跟伊利研究.....这都不搭噶到火星去了
传播学就算再不是个学问 也不需要把这么多基础传播学的理论和小故事搬出来吧.....大家别误会传播学噢 还是有很多理论价值的
哪怕你多写点儿豆瓣内幕呢
难怪你创业都不成功 能力问题
2009-11-24 10:16:24 dreamcog lz:
1.不好意思,的确前几个版本引用来源是全部有的,后来拿掉了。
2.的确有用到google和百度收集合适的信息来支持这个观点。
3.图表被全部重做了3次,每次都是和一个朋友,做一次就是1-2天。文字修改比较少,因为后来自己在做自己的创业项目,可能时间上没有安排那么好。
4.的确有不满意的地方。出版社的排版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5.我很尊重豆瓣的评价机制,同时,也很欢迎各种意见:)所有的评论评价都不是我发动的。我只评价自己的1次。
6.的确有很多朋友写信给我,感谢他们说很喜欢这本书。不过各种意见都很欢迎噢~
-------------------------------------
这种回复好无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