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_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猫二羊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3-04 11:03:42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由孩子琐碎的生活片段连接而成,换作其他父母,恐怕没有如此大的耐心。
但如果把每日记载笔记当作惯性,或许就不孤单了。
或许充满热情,惯性就不会被禁锢,生活也不会变得麻木。

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总是这般如尘土般质朴,又如星尘般明净。
可是孩子本来的样子是什么呢?恐怕许多父母都忘了吧。孩子饿了就找吃的,困了就眯眼,睡醒后就玩耍,想要什么了会哼哼唧唧,高兴时体内小兽冲撞,委屈了体内小兽生无可恋.....孩子心地质纯,意愿真诚,去触犯规则,去说自己想说的。他们想要与大自然里的动物交朋友,看到食物都想尝一尝,一觉醒来,又开始新的探寻。

顾城这样描述与孩子的感情:孩子,我多想把你高高举起 永远脱离不平的地面 永远高于黄昏,永远高于黑暗 永远生活在美丽的白天。《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其作者并没有如此浓郁深厚的感情,他每天记载儿子的生活,所看的书、心里的念想以及与他人的遭逢,但他却像极其深远的天空,澄明而宽容,却又拥有母亲般深情的眼睛。

喜欢这本书的人,会想起自己幼时的时光;缺失这部分记忆的人,会幻想自己或许可以拥有的美好;当然,我们都会把目光更多的投注在小生命上。八十年代的人所受的教育多处于“游离”状态,父母中的一方不在场,自己像原野上的小树般努力生长;九十年代的人所受的教育则多处于“宠爱”状态,尽管父母不太懂教育,但他们仍旧想出最好的方式保护你,让你远离危险与艰辛。再往后的时代也许会有改变。也可以这么说,条件变好,思想也会变得成熟和理性,而教育则会回归到美好生活中去。是的,我们可以这么做。我知道现在有许多留守儿童,我知道现在许多父母对于孩子也有太多期许,我也知道生活中仍有许多不如意。但不可否认的是,你不能拒绝承认父母的爱,任何父母也都不要觉得自己的教育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说,这本书适合有小孩的人看,也适合没有小孩的人看。

我们对于这本书的认可,大部分来自于教育和亲情,亦或是书里面的片段是你小时候也经历过的。书中的父爱,从内容上来讲也许有一些任性的坚持,因此更像一种平凡的倾诉,而不是热闹的喧嚷。但内容中的琐碎与温暖,完全可以让这份爱沉淀下来。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一部分来自于天分,另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阅历。男人陪伴小孩儿,正是男人最为刚硬的爱意,因此父亲的爱可以成为一个容器,收纳生活中的平淡,承担许下的诺言,并且因此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变成一种如水绵密的良善性。
比如,作者每天坚持的亲子阅读,让孩子从小就有一颗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作者会用孩童的观感和成人的理性去陪伴孩子,经常带孩子观察自然和事务。孩子看纪录片《海洋》的时候,见人类杀害鲨鱼,顿时哽咽,发出不想当人类的感叹。作者并没有与孩子一起自怨自艾,他反而告诉孩子,当人类也挺好,将来可以去保护这些鲨鱼。孩子的情绪有些好转。在学习上,作者没有逼迫和诱导。
很自然、开放的教育。整本书下来,也没见作者刻意地去教孩子某种技能。或许,作者知道,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必要的。而他与孩子的关系,充满扶持和理解,他遵从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本性。他知道,孩子的成长会有一定规律。

许多父母,他们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忽视了孩子的本身所具备的独立性。给孩子吃的、穿的,其他时间逼迫他们读书学习。顺便把孩子当做盆栽植物来培育,给予土壤和水分,自以为就给了他们充足的安全。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和陪伴,我倒是觉得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反倒是最适当的教育,而陪伴呢。而陪伴呢,更是一种行动,是一个动作,可以随时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后有坚强的后盾。

展开全文
有用 18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回应

岸晓风 2016-04-10 22:29:17

【或许充满热情,惯性就不会被禁锢,生活也不会变得麻木。】对孩子负责,首先对自己要坚持

Ivy弋人 2016-03-04 14:08:50

觉得做父母真的很伟大

小宇 2016-03-04 14:07:40

喜欢这本书的人,会想起自己幼时的时光;缺失这部分记忆的人,会幻想自己或许可以拥有的美好;当然,我们都会把目光更多的投注在小生命上。
你这篇书评确实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事~

亮亮妈 2016-03-04 13:27:40

陪孩子就要理解孩子,亲子阅读是陪伴的好的方式,也要接受他的无休止的重复阅读。
的确,不能老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孩子能敏锐捕捉到外界对他的界定,时间长了很可能他就认可了这个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