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栖息地、物种和特大工程_崩溃栖息地、物种和特大工程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社会学 > 崩溃 > 栖息地、物种和特大工程

崩溃——栖息地、物种和特大工程

    中国的栖息地的破坏先得从滥伐森林说起。中国是全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3英亩,而世界人均森林面积有16英亩。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6%(日本却有74%)。虽然中国政府大力推行单一树种造林,使得森林总面积有所增长,但是原生林(特别是老龄木)仍在缩减当中。造成中国土壤侵蚀和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就是滥伐森林。1996年,中国洪水肆虐,损失高达250亿美元;1998年发生的洪水规模更大,影响到24亿人。中国政府深受震惊,马上采取行动,下令禁止砍伐原生林。中国的旱灾也呈现出变本加厉的趋势,其原因除了气候变化外,滥伐森林也是罪魁祸首之一。每年的旱灾使得30%的农地深受影响。     除了滥伐森林以外,另外两个严重的栖息地破坏问题就是草原和湿地的破坏与退化。中国是继澳大利亚之后自然草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占国土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干燥的北部。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草原面积不及世界人均草原面积的一半。过度放牧、气候变化和采矿等开发行为给中国草原造成严重的破坏,90%的草原已经开始退化。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每公顷草原的产草量下降了40%。杂草和毒草不断扩散,侵犯到优质青草的生长。然而,草原退化不只关系到中国的粮食生产,亚洲许多国家的主要河流都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还有中国自己。草原退化使得黄河和长江洪灾频发,且规模庞大;也频频带来沙尘暴(北京受沙尘暴袭击的景象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电视上)。     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地下水位起伏很大,控制洪水和贮水的能力下降,湿地物种不是濒临灭绝就是已经消失。例如东北的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地,已有60%被开垦为农地,如果按照目前排水、开垦的速度,剩下的8000平方英里的沼泽地将在20年内消失。     巨大的经济冲击也带来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如过度捕捞和污染造成淡水与海洋鱼类产量大减。中国在变得富裕的同时,鱼类的消费量也随之上升。过去25年来,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近增加5倍。中国的鱼、软体动物等水产品除出口量增加以外,国内需求也在上升。结果导致白鲟鱼濒临灭绝,以前久负盛名的渤海对虾减少了90%,还有小黄鱼、带鱼等过去常见的鱼类如今必须进口。每年从长江捕捞的野生鱼类也下降了75%。自2003年以来,长江首次禁止捕鱼。普遍看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还是相当丰富,拥有世界上10%的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物种。然而,目前中国有五分之一的原生物种处境危险(包括著名的大熊猫),还有许多珍稀物种(如扬子鳄和银杏树)也濒临灭绝。     在原生物种消减的同时,外来物种也在不断地繁衍增多。中国向来就有积极引进有益物种的传统。现在,由于国际贸易增加了60倍,在有意引进不少好物种的同时,不小心也让一些有害物种混了进来。例如,上海港在1986年至1990年间,从30个国家的349艘进口货轮中检测出将近200种外国杂草种子。有些入侵的植物、昆虫和鱼类给中国的农业、水产养殖业、林业和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崩溃》其他试读目录

• 推荐序:什么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
• “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
• 新几内亚的高地
• 蒂科皮亚岛
• 德川幕府的难题
• 德川幕府的对策
• 为何日本会成功
• 其他的成功案例
• 卢旺达事件
• 不仅仅是种族仇恨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爆发
• 为什么会发生
• 历史
• 差异的起因
• 多米尼加的环境影响
• 巴拉格尔
• 多米尼加今日的环境
• 未来
• 中国的重要性
• 背景
• 空气、水和土壤
• 栖息地、物种和特大工程 [当前]
• 后果
• 与外界来往
• 澳大利亚的重要性
• 土壤
• 水
• 距离
• 早期历史
• 进口价值观
• 贸易与移民
• 土地退化
• 其他环境问题
• 希望和变化的迹象
• 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 没有预见危机
• 没有觉察问题
• 理性的恶行
• 灾难性的价值观
• 其他非理性的失败
• 失败的方案
• 希望的迹象
• 两个油田的故事
• 石油公司的动机
• 金属矿开采业的运作
• 矿产公司的动机
• 矿产公司间的差异
• 伐木业
• 森林管理委员会
• 水产业
• 企业与大众
• 最严重的问题
• 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
• 洛杉矶的生活
• 对一些论调的反驳
• 过去与现在
• 希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