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为何日本会成功_崩溃为何日本会成功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社会学 > 崩溃 > 为何日本会成功

崩溃——为何日本会成功

    如果有人在1650年造访日本,可能会预测到日本将因滥伐森林最终沦落到崩溃的地步,日益增长的人口为日益减少的资源争夺不休,民不聊生。为什么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能够成功地采用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因而转危为安,而古代的复活节岛民、马雅人、阿纳萨兹人和现代的卢旺达(第十章)、海地(第十一章)却走向失败呢?这个问题背后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也就是第十四章将会探讨的: 在群体决策过程中,什么是成败的原因?成败的关键在于哪几个环节?     一般人以为,中晚期德川幕府时代日本治林成功的原因如下: 爱好自然、受佛教影响尊重生命、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事实上并非如此,这几个简单的短语并不能准确地形容日本管理森林的复杂性,因为它们既不能解释德川幕府早期滥伐森林的行为,也无法解释当今日本大肆耗竭海洋资源,以及掠夺其他国家资源的行为。实际上,日本育林的成功部分原因在于生态环境的优势: 有些环境因素我们已经在第二章讨论过,比如复活节岛等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森林极易被砍伐殆尽,而蒂科皮亚和汤加等岛屿的森林却一直茂密繁盛。生活在后者的岛民们受上天眷顾,生态环境强韧,树木再生速度快。而日本也像这些岛屿一样,降水丰富、土壤年轻,而且火山灰落尘和来自亚洲的沙尘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这些都是树木再生的有利条件。日本育林成功还与其自身社会有关: 日本没有山羊和绵羊,因此不存在过度放牧、破坏山林的问题;其次,德川幕府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内战,因此对马的需求大量减少;再则,丰富的海产品可以提供蛋白质和肥料,因此减轻了森林的压力。最后,日本社会虽然利用牛、马作为役畜,但是为了解决滥伐森林和草秣减少等问题,这些牲畜的数量还是渐渐减少,农民们改用铁锹和锄头等农具来耕作。     其他原因还包括日本社会各阶层无论贵贱都意识到,长期保护森林能带来很大的好处。对贵族精英而言,幕府将军平定天下后,社会繁荣稳定,无内忧外患,他们希望自己的家族能一直统治日本,事实上,德川家族确实统治了250年。因此国家和平、政治稳定,以及他们对于自己将来的自信,大大鼓励了幕府将军为国土做长远的投资和计划。相形之下,马雅国王、海地和卢旺达的总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有无希望继承自己的位子,甚至不清楚自己能在位多久。除此以外,日本社会种族和宗教的同源性高(至今仍是),不像卢旺达、马雅或阿纳萨兹社会种族间分歧很大。最后,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相当孤立,既不与外国通商,也不向外扩张,显然必须依靠自己的资源生存下去,不可能掠夺他国资源为己用。同样对平民百姓而言,社会太平安定,人民遵纪守法,自然不会去抢夺邻居的木材。由于社会稳定,又不受外来影响,因此日本的贵族和农民都深信未来就像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未来的问题现在必须解决。     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的农民,一般都希望将土地传给自己的后代。因此,越来越多拥有林地的人都愿意对森林进行长期投资,有的是期待子孙会继承森林的使用权,有的是因为租期长故愿意做长远投资。很多村子将公有林地分割成若干块,租给不同的农民们,以此避免第十四章将会讨论的“公有地的悲剧”。村子里还有一些林地受制于木材供应条约,这些条约早在砍伐之前就已签订。至于政府林地,则是政府与村子或商人们商议签订长期合约,由后者来经营管理。以上种种政治和社会因素,使得将军、大名和农民都为各自利益全心致力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就像明历大火以后,大家都意识到短期内耗尽森林资源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崩溃》其他试读目录

• 推荐序:什么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
• “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
• 新几内亚的高地
• 蒂科皮亚岛
• 德川幕府的难题
• 德川幕府的对策
• 为何日本会成功 [当前]
• 其他的成功案例
• 卢旺达事件
• 不仅仅是种族仇恨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爆发
• 为什么会发生
• 历史
• 差异的起因
• 多米尼加的环境影响
• 巴拉格尔
• 多米尼加今日的环境
• 未来
• 中国的重要性
• 背景
• 空气、水和土壤
• 栖息地、物种和特大工程
• 后果
• 与外界来往
• 澳大利亚的重要性
• 土壤
• 水
• 距离
• 早期历史
• 进口价值观
• 贸易与移民
• 土地退化
• 其他环境问题
• 希望和变化的迹象
• 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 没有预见危机
• 没有觉察问题
• 理性的恶行
• 灾难性的价值观
• 其他非理性的失败
• 失败的方案
• 希望的迹象
• 两个油田的故事
• 石油公司的动机
• 金属矿开采业的运作
• 矿产公司的动机
• 矿产公司间的差异
• 伐木业
• 森林管理委员会
• 水产业
• 企业与大众
• 最严重的问题
• 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
• 洛杉矶的生活
• 对一些论调的反驳
• 过去与现在
• 希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