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钱钟书>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6.6

作者: 王晓朝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06
页数: 345
定价: 27.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ISBN: 9787301060384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在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改变本科教学以往比较单纯的专业培养模式。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计了通识课(通选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一定比例的外专业课程。包括供全校选修的通识课(通选课)。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校虽然在努力建设通识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缺少统一的规划,到底应当有哪些基本的通识课,可能通盘考虑不够;课程不正规,往往因人设课;课量不足,学生缺少选择的空间;更普遍的问题是,很少有真正适合通识课教学的教材,有时只好用专业课教材替代,影响了教学效果。一般来说,综合性大学这方面情况稍好,其他普通的大学,特别是理、工、医、农类学校因为相对缺少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加上很少有可供选择的教材,开设通识课的困难就更大。这些年来,各地也陆续出版过一些面向素质教育的丛书或教材,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到底应当如何建设好通识课,使之能真正纳入正常的教学系统,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许多学校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起,联合了本校和一些兄弟院校的老师,经过广泛的调查,井征求许多院校通识课主讲教师的意见,提出要策划一套大型的多学科的青年普及读物,同时又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这项建议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2的支持,并由他牵头,组成了一个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编审委员会,实际上也就是有效地联合了许多重点大学,协力同心来做成这套大型的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历来以出版高质量的大学教科书闻名,由北大出版社承担这样一套多学科的大型书系的出版任务,也顺理成章。

作者简介:

王晓朝,祖籍安徽桐城,1953年生于上海,哲学博士(英国利兹大学),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已出版《基督教与帝国文化》、《神秘与理性的交融》、《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教父学研究》、《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的转型》、《柏拉图全集》、《上帝立在》等著译19本,论文百余篇。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前言

第一讲 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

一 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

二 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

三 宗教的界定

四 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第二讲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一 原始宗教的产生

二 宗教与神话

三 宗教与崇拜

四 宗教与巫术

五 原始宗教的特点

第三讲 古代民族宗教

一 主要民族宗教的形成

二 古代埃及宗教

三 古代巴比伦宗教

四 古代中国宗教

五 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

第四讲 宗教与古代哲学

一 宗教与希腊哲学的起源

二 神灵观念的理性希腊理性神学

三 希腊化时期的宗教与哲学

四 基督教接纳希腊哲学

第五讲 佛教基本知识

一 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二 佛教的基本教义

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经典

四 佛教的主要礼仪

第六讲 基督教基本知识

一 基督教的前身

二 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

三 基督教的经典

四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

第七讲 伊斯兰教基本知识

第八讲 宗教的基本要素

第九讲 宗教的社会功能

第十讲 宗教与文化传播

第十一讲 宗教与道德

第十二讲 宗教与科学

……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