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接触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幻> 第五类接触

第五类接触

8.2

作者: 郑军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世界科幻文学简史
出版年: 2011-1
页数: 280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科幻文学馆
ISBN: 9787530657379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当我们每日一如既往地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之时,心中不禁发出疑问:地球之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因此我们就会产生出丝丝幻想,然后便会操着本能的好奇,有的放矢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最后学而至用,去证明实践当初的那虚无缥缈的幻想本身。我想这或许就是对“科幻”朴素简单的解读。

本“科幻文学史”定名为“第五类接触”是源于目前人与UFO的六种接触划分,即是零类接触:遥远的目击;第一类接触:近距离目击;第二类接触:人体的某一部分触及UFO上某一东西或目击触击遗留痕迹;第三类接触:与外星人进行直接接触或是看清了UFO,特别是看清了其中载的类人高级生命体;第四类接触:通过心电感应与外星人沟通,这是大多数研究者所不承认的;第五类接触:人类用友好信息与外星文明联系。

作为一部中国人写的“世界科幻文学简史”,本书的特色还是体现于是一部“中国人的科幻接触史”,除了在内容上于市面绝无仅有以外,这其中的小小目的也是在于要让看了此书的中国人和“科幻世界”来个“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所以和作者郑军先生商量更名为“第五类接触”,算是有些微微的野心。

在提笔落字书写本文之日,惊闻老一辈科幻作家绿杨先生病故,真可谓中国科幻失一栋梁。绿杨先生在弥留之际于病榻床前留下了对本书乃至对中国科幻文学事业的深情寄语,可惜先生无法亲目见到本书了,本编真是遗憾之极。

——《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项目策划、责任编辑

“老幻”们的寄语

这是一部人类追梦的历史。未来似梦,在虚幻中呈现朦胧的美丽,在朦胧中隐约科学的烛光,永远吸引着你我追逐不已。

——叶永烈,著名科幻作家,传记作家

这本《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资料丰富,语言晓畅清新,也不乏精辟的立论。值得一读!

——王晋康,著名科幻作家

一部详尽生动的科幻文学史,带我们重走科学和幻想的壮丽征途,它本身就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

——刘慈欣,著名科幻作家

未来主义文学也有丰富的历史,寻根溯源才能推断文类的发展。在中华崛起、不断增进文化软实力的时刻,出版包含本土内容的科幻文学历史读物,是一项远见卓著的智力投资。

——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专业研究生导师

一部亲切的、真正中国视角的世界科幻史!

——姚海军,《科幻世界》主编,资深科幻出版人

写得很好!

——刘兴诗,著名科幻作家

这是一位学者充满睿智和洞察力的著作,其中许多资料是第一手的。我这个科幻作家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后感是八个字:如饥似渴,如沐甘霖。

——魏雅华,著名科幻作家,时政经济评论家

继往才能开来,希望新科幻迷多了解一些科幻史。

——绿杨,著名科幻作家

一部用生命写就的全面总结世界科幻煌煌历史、深入揭示中国科幻远大前程的杰作。

——韩松,著名科幻作家,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

人们通常只是根据有限经验而对科幻抱有的片面的认识,通过阅读科幻的历史,会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科幻,发现科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和激动人心。

——刘兵,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素有玄幻、奇幻、魔幻之作,但缺真正的科幻大作;我们重人文而轻科学的思想传统对我们是一个限制,另一方面我们缺乏对科幻小说史的梳理、对科幻小说创作规律的研究;郑军经历十年艰苦努力完成的这部著作,不仅描绘了科幻文学的世界地图,提供了世界科幻文学绚烂的立体图景,而且还提供了一条深邃的科幻文学的“思想脉络”,知识性和思想性都值得我们重视。

——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创意写作中心主任

仅仅将科幻的历史看成文学史的一部分,那是低估了科幻。科幻文学的历史,实际上是一种思想史。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系主任

科幻是创意产业中的一颗明珠,希望本书对推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作出特别的贡献。

——张合军,天津市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

这是一部大气磅礴的科幻史著作,我特别相信郑军的断言——“今天,最优秀的那批中国科幻作品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并相信十年内,中国科幻将走出国门,征服全世界的科幻迷。因为,历史证明,科学昌盛,科幻文学必然昌盛,美国、英国、日本的科幻史证明了这一点。科学日益昌盛的中国,科幻文学没有理由不昌盛。

——董仁威,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这本书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它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领略了一段别样的历史。

——赵国珍,《新科幻》(原《科幻大王》)主编,资深科幻出版人

一个没有幻想的民族,会有热情、希望和生机吗?幻想创造未来!

——房向东,《世界科幻博览》前主编,资深科幻出版人

集科幻作家、评论家、心理学研究者和普及者等多个“头衔”于一身的郑军,给我们呈现了一部内容厚重、视野开阔、立论精辟的“世界科幻史”,赞!

——尹传红,《大众科技报》总编助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百炼钢化绕指柔,这本书堪称是郑军在“科幻大学”十年研修、十年磨砺的毕业论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科幻史的独特理解和另类阐述,这是一种另类的“学院派”,是从创作实践中升华出来的论述体系,是通向“科幻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吕哲,资深科幻评论家

《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给了我们几副新眼镜,探索科幻、奇幻与梦想的古今演变,中外辉映,阐释幻想文学的脉络和真髓,指向世界科幻的未来在华夏。

——黄海,台湾科幻元老

从儒勒•凡尔纳的“鹦鹉螺号”到卡梅隆的“阿凡达”,这中间有多么漫长的征途?途中有多少不可思议的发明,有哪些令人惊叹的奇异世界?在这本书里,郑军将向您介绍科幻文学史中最重要大师的作品。

——谢利(Cyril Dubreuil),法国演员,法国的中国科幻通

作者简介:

郑军,生于上海市卢湾区,天津市人。一九九〇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一九九七年十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目录:

第一章:造几副眼镜看科幻

一、为看科幻造眼镜

二、有幻想,无鬼神

三、类型文学一份子

四、文化源头在科学

五、描写“板块运动”的文学

六、本书的价值

第二章:科幻史前史

一、科幻,与“诸神之战”同行

二、走向工业革命

三、“怯魅”与科幻的诞生

四、哥特式小说

第三章:早期探索者

一、时候到了!

二、欧洲的拓荒者

三、北美的拓荒者

四、其他地区的拓荒者

第四章:一代宗师

一、科幻的摇篮

二、凡尔纳

三、威尔斯

四、科幻与科学,谁启发了谁?

第五章:“科幻”的洗礼

一、反科学思潮与科幻

二、随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三、创作于“黄金时代”

四、伪科学进入科幻

五、侦探小说的影响

第六章:其他科幻大师

一、绅士的畅想

二、红色科幻!

三、从捷克走向世界

四、其他各国早期科幻

五、“黄金时代”的科学主义倾向

第七章:在和平中大发展

一、美国科幻君临天下

二、主要科幻大国的战后发展

三、“坏科学”与科幻

第八章:“新浪潮运动”及其他

一、“新浪潮运动”

二、伪科学的进一步影响

三、未来意识与科幻

四、宗教回到科幻中

第九章:八十年代到今天

一、当代科幻的兴与衰

二、“塞伯朋克”流派

三、科幻也怀旧

四、反科学终成主流

五、其他发展变化

六、科幻,漫卷全世界

第十章:华夏科幻觅先驱

一、寻宝故纸堆

二、谓有源头海外来

三、创作于战乱时代

十一章: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初潮浅述

二、科幻大潮席卷中华

三、中国黄金时代的创作特色

四、急刹车

十二章:重铸辉煌

一、彻底走向市场

二、创作于寂寞中

三、这些也要记得

四、华人科幻探索者

后记:中国,世界科幻的下一个中心?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