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回忆录(上下)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

8.4

作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2
页数: 850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唐德刚作品集
ISBN: 9787563357574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李宗仁 1891.8.13~1969.1.30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德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0年(清宣统二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任南宁广西将校讲习所教官。一年后,该所停办,返回桂林,应聘为省立模范小学高级班军训教官。1916年夏,投护国军第6军任排长,参加护国战争,后又参加护法战争,由排长递升至营长。第6军改称为粤桂第1路边防军后,1921年6月升任统领。7月,从边防军中率千余人在粤桂边境六万大山自图发展。 不久,所部接受粤军改编,任粤桂边防军第3路司令。1922年春,粤军撤离广西。5月,改所部为广西自治军第2路,自任总司令,积极扩大势力范围,先后控制广西郁林(今玉林)、容县等7个县。1923年秋,所部改称定桂军,联合黄绍�、白崇禧之广西讨贼军消灭盘踞浔江一带的陆云高部,占据西江上游。1924年5月,乘桂系军阀陆荣廷与沈鸿英在桂林交战之际,与广西讨贼军采取联沈攻陆,得手后再歼沈的策略,于6月歼陆荣廷部主力,进占南宁。随即两军合并组成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 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1军军长。1925年初发动讨伐沈鸿英战役。在粤军李济深部协同下先后占领柳州、桂林等地。尔后,回师南宁,击退假道广西企图进攻广东的滇军唐继尧部。7月,统一广西,成为新桂系首领。1926年两广统一,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军长。5月,派所部第8旅先期入湘,增援唐生智部。7月率部入湘参加北伐战争,会同第4、第8军攻占长沙等地。8月底,参与指挥第4、第7军攻占贺胜桥,直抵武昌城下。在第8军攻克汉阳、汉口后率第7军入赣,与其他各军协同击溃孙传芳军在赣主力。1927年1月,任中路军江左军总指挥,率部沿长江东下。3月,攻占安徽安庆。后参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下旬任国民党军第3路总指挥,指挥所部先后攻克蚌埠、徐州等地。8月,与何应钦部相策应击败孙传芳军,获龙潭大捷。10月,南京国民党政府西征讨伐唐生智,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3路军总指挥,击败唐部,控制湖北、湖南。1928年3月,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 5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所部沿京汉铁路(北京-汉口)北上。6月,进占天津、北京等地。至此,新桂系已控制南起广西,北达京、津的广大地区,总兵力达20余万人。新桂系势力的兴起,严重地威胁到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蒋桂矛盾激化。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兵败后出走香港。11月,返回广西,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1930年3月,与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对蒋介石,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第1方面军总司令。5月,蒋冯阎战争爆发,挥军入湘,策应冯、阎军作战,失利后退守广西。1931年5月,与陈济棠等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在广州成立反蒋的国民政府,改所部为第4集团军,自任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宁粤息争,与白崇禧合力治理广西,制定“三自”(自卫、自治、自给)政策和赞同白崇禧提出的“三寓”(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政策。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6月,与广东陈济棠等发动“两广事变”,反对蒋介石。7月,与蒋妥协,就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9月,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38年1月,兼安徽省政府主席。1~6月,指挥约60万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徐州会战,以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获台儿庄大捷。6~10月,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939年起,先后指挥随枣、枣宜、豫南等会战,抗击日军。1945年2月,任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行营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4月,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后,任代总统。4月,派代表团到北平(今北京)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和谈破裂后,于12月去美国。 1955年8月,在美国公开提出《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两党再度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协商解决。1965年7月,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关怀下,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回归祖国大陆。著有《李宗仁回忆录》。 唐德刚教授,安徽合肥人,1920年生。四十年代后期,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28岁赴美, 进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获欧洲史硕士学位、美国史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哥大任教,任哥大图书馆中文部主任。1972年转纽约市立大学任教,任亚洲学系主任。 唐教授除精通中西历史,擅长传记文学,还兼写小说、剧本、散文和诗,一向以其见解之独到,文笔之精妙,著作之丰富而享誉国际文坛。

作者简介:

李宗仁 1891.8.13~1969.1.30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德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0年(清宣统二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任南宁广西将校讲习所教官。一年后,该所停办,返回桂林,应聘为省立模范小学高级班军训教官。1916年夏,投护国军第6军任排长,参加护国战争,后又参加护法战争,由排长递升至营长。第6军改称为粤桂第1路边防军后,1921年6月升任统领。7月,从边防军中率千余人在粤桂边境六万大山自图发展。 不久,所部接受粤军改编,任粤桂边防军第3路司令。1922年春,粤军撤离广西。5月,改所部为广西自治军第2路,自任总司令,积极扩大势力范围,先后控制广西郁林(今玉林)、容县等7个县。1923年秋,所部改称定桂军,联合黄绍�、白崇禧之广西讨贼军消灭盘踞浔江一带的陆云高部,占据西江上游。1924年5月,乘桂系军阀陆荣廷与沈鸿英在桂林交战之际,与广西讨贼军采取联沈攻陆,得手后再歼沈的策略,于6月歼陆荣廷部主力,进占南宁。随即两军合并组成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 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1军军长。1925年初发动讨伐沈鸿英战役。在粤军李济深部协同下先后占领柳州、桂林等地。尔后,回师南宁,击退假道广西企图进攻广东的滇军唐继尧部。7月,统一广西,成为新桂系首领。1926年两广统一,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军长。5月,派所部第8旅先期入湘,增援唐生智部。7月率部入湘参加北伐战争,会同第4、第8军攻占长沙等地。8月底,参与指挥第4、第7军攻占贺胜桥,直抵武昌城下。在第8军攻克汉阳、汉口后率第7军入赣,与其他各军协同击溃孙传芳军在赣主力。1927年1月,任中路军江左军总指挥,率部沿长江东下。3月,攻占安徽安庆。后参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下旬任国民党军第3路总指挥,指挥所部先后攻克蚌埠、徐州等地。8月,与何应钦部相策应击败孙传芳军,获龙潭大捷。10月,南京国民党政府西征讨伐唐生智,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3路军总指挥,击败唐部,控制湖北、湖南。1928年3月,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 5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所部沿京汉铁路(北京-汉口)北上。6月,进占天津、北京等地。至此,新桂系已控制南起广西,北达京、津的广大地区,总兵力达20余万人。新桂系势力的兴起,严重地威胁到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蒋桂矛盾激化。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兵败后出走香港。11月,返回广西,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1930年3月,与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对蒋介石,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第1方面军总司令。5月,蒋冯阎战争爆发,挥军入湘,策应冯、阎军作战,失利后退守广西。1931年5月,与陈济棠等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在广州成立反蒋的国民政府,改所部为第4集团军,自任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宁粤息争,与白崇禧合力治理广西,制定“三自”(自卫、自治、自给)政策和赞同白崇禧提出的“三寓”(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政策。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6月,与广东陈济棠等发动“两广事变”,反对蒋介石。7月,与蒋妥协,就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9月,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38年1月,兼安徽省政府主席。1~6月,指挥约60万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徐州会战,以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获台儿庄大捷。6~10月,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939年起,先后指挥随枣、枣宜、豫南等会战,抗击日军。1945年2月,任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行营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4月,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后,任代总统。4月,派代表团到北平(今北京)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和谈破裂后,于12月去美国。 1955年8月,在美国公开提出《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两党再度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协商解决。1965年7月,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关怀下,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回归祖国大陆。著有《李宗仁回忆录》。 唐德刚教授,安徽合肥人,1920年生。四十年代后期,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28岁赴美, 进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获欧洲史硕士学位、美国史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哥大任教,任哥大图书馆中文部主任。1972年转纽约市立大学任教,任亚洲学系主任。 唐教授除精通中西历史,擅长传记文学,还兼写小说、剧本、散文和诗,一向以其见解之独到,文笔之精妙,著作之丰富而享誉国际文坛。

目录:

第一编:少年时期第一章:时代、故乡、家世第二章:父母之教与童年生活第二编:陆军教育时期第三章:陆军小学的教育第四章:广西青年与辛亥革命第五章:从陆军速成学堂到将校讲习所第三编:初期军中生活第六章:护国军中的青年军官第七章:讨龙之役与初次负伤第八章:护法战争第九章:护法归来第十章:第一次粤桂战争第十一章:中山援桂之战第十二章:六万大山去来第四编:统一广西第十三章:孙、陈失和与自治军成立的经过第十四章:两广革命武力之初步合作第十五章:定桂讨贼军之成立与陆荣延政权之覆灭第十六章:拒唐和讨沈第十七章:讨唐两大战役--昆仑关和沙埔之战第十八章:统一后之广西 第五编:从滇南关到山海关--北伐回忆第十九章:两广统一与湖南之内江第二十章:亲赴广州,促成北伐第二十一章:北伐前夕的革命阵容第二十二章:向长沙前进--北伐的序幕战第二十三章:长沙会议第二十四章:汨罗江、汀泗桥、贺胜桥的攻击战第二十五章:武昌之围第二十六章:进军江西第二十七章:箬溪、德安、王家铺之血战第二十八章:肃清江西第二十九章:胜利声中的政治暗礁第三十章:中央北迁问题与反蒋运动第三十一章:顺流而下,底定东南第三十二章:清党与宁汉分裂第三十三章:两路北伐会师陇海路第三十四章:徐州班师始末第三十五章:总司令下野,宁汉息兵第三十六章:龙潭之战第三十七章:宁汉复合的困难与特委会的风波第三十八章:唐生智、张发奎之异动第三十九章:重建中枢,绥靖两湖第四十章:完成北伐第四十一章:善后会议与东北易帜第四十二章:编遣会议的纠纷第六编:十年国难与内战第四十三章:所谓"武汉事变"之因果第四十四章:护党救国军之缘起第四十五章:扩大会议与北上护党第四十六章:苦撑桂局与西南开府第四十七章:沈阳事变后广西之新面貌第四十八章:福州人民政府与广州"六一运动"第七编:八年抗战第四十九章:暴风雨的前夕第五十章:"七七事变"与上海、南京保卫战第五十一章:第五战区初期防御战第五十二章:台儿庄之战第五十三章:徐州会战第五十四章:武汉保卫战第五十五章:武汉弃守后之新形势与随枣会战第五十六章:欧战爆发后之宜、枣及豫南、鄂北诸战役第五十七章:珍珠港事变后之五战区第五十八章:汉中行营期中对战后局势的预测第五十九章: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第八编:从全盘胜利到彻底溃败第六十章:胜利接收铸成大错第六十一章: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北平行辕第六十二章:竞选副总统的动机与筹备经过第六十三章:民主的高潮与逆流--当选副总统始末第六十四章:急转直下的内战第六十五章:从副总统到代总统第六十六章:收拾不了的烂摊子第六十七章:不堪回首的江南战役第六十八章:江南"开门揖盗",广州望梅止渴第六十九章:自我毁灭的西南保卫战第七十章:在粤之最后努力,对蒋之沉痛教训第七十一章:国府最后播迁,大陆全部失守第七十二章:纽约就医和华府做客结论附录附录一:李宗仁声明附录二:邵力子、章:士钊1948年在香港致李宗仁的劝降书附录三: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

文章试读:李敖 李宗仁是现代中国的传奇人物,他生在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广西桂林人。他小时候在家乡半耕半读,后来进入陆军小学堂,加入同盟会。再入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从下级军官干起,从护国战争到护法战争,无役不与,骁勇善战。1923年加入国民党,统一广西后,参加北伐,任第七军军长,有大功于北伐。此后与蒋介石分分合合,到抗战时,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台儿庄一役,名扬中外。在他指挥下,中国抗战的能打肯打...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