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意识的贝尔瑙手稿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西方哲学> 关于时间意识的贝尔瑙手稿

关于时间意识的贝尔瑙手稿

0.0

作者: [德] 埃德蒙德·胡塞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肖德生
出版年: 2016-1
页数: 484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ISBN: 9787100118293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1886年起在哈勒大学以导师身份教授哲学,1901—1916年分别在哥廷根大学及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直至1928年退休。退休后仍继续从其“现象学”(phenomenology ) 研究。他将现象学定义为对意识本质结构的科学研究,指出意识总是朝向某个客体,不管它是物质的,还是跟数学一样是“观念的”。要获得现象学的观点,必须透过一连串的现象“还原”,描述意识的本质特征 (即意识的“意义”)。他认为这些意义(与康德的范畴相同)是普世与必然的。

肖德生,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哲学系教授,广西大学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欧陆哲学,关注时间意识现象学研究十多年,旁涉中西意识哲学比较研究。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中文版《胡塞尔文集》编委。

作者简介: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1886年起在哈勒大学以导师身份教授哲学,1901—1916年分别在哥廷根大学及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直至1928年退休。退休后仍继续从其“现象学”(phenomenology ) 研究。他将现象学定义为对意识本质结构的科学研究,指出意识总是朝向某个客体,不管它是物质的,还是跟数学一样是“观念的”。要获得现象学的观点,必须透过一连串的现象“还原”,描述意识的本质特征 (即意识的“意义”)。他认为这些意义(与康德的范畴相同)是普世与必然的。

肖德生,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哲学系教授,广西大学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欧陆哲学,关注时间意识现象学研究十多年,旁涉中西意识哲学比较研究。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中文版《胡塞尔文集》编委。

目录:

编者引论

第一编论原初时间意识的基本结构:原体现、滞留和前摄的流动关联

第一篇原初时间意识中滞留与前摄的交织·原体现与新奇之物的意识

第1节原体现的意向性·注意的朝向一个当下新物、过去之物或者将来之物

第2节原过程流逝中滞留性意向性与前摄性意向性的编结

第3节现象学时间构造中“期待”(前摄)的作用·前摄性充实过程与滞留性脱实过程中双重意向性的连续变异

第4节现象学时间对象性构造与时间构造中滞留和前摄的交织,现在意识和一个新事件的原体现难题

附录1(关于第一篇文字第4节):用图表展示滞留与前摄交织的几个尝试

第二篇滞留与前摄的组合·充实等级性与当下意识·原过程图示

第1节滞留中的前摄——前摄中的滞留·一个新图表

第2节作为充实过程的滞留与前摄的交织

第3节滞留性与前摄性的充实过程包含一个无限后退?时间意识诸阶段

第4节原进程:按步骤考察

第5节原河流中关于进展的充实与脱实关联的新图示·滞留性与前摄性变异关联中体验时间的构造

第6节最后构造的意识在每一个相位具有肯定与否定趋向·切身的当下作为变异的零点

第7节关于诸时间对象的意识与关于河流的意识

第8节关于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当下意识·最后的与神的意识

第9节在其现实化与脱现实化的连续变化中河流的自身意识

第10节诸增补性问题·河流中的间断性

第三篇原现前滞留性与再造性的当下化

第1节感知、滞留、再回忆与想象中同一对象立义那里的明白性交异

第2节滞留与当下化·有别于想象与图像意识的滞留不是再造,而是一个印象意识的要素·原现前与消退

第3节再造和滞留·原现前与滞留性过去被给予性中的立义与立义内容

第四篇关于消退现象的现象学

第1节基本概念的引入:一个当下被给予性的连续消退,诸直观被充实与空泛的消退形式,一个活的或者无生气的延续统一性的消退

第2节消退与滞留的连续统一体中直观贫乏化(变暗)和透视变小的难题·空间定位与时间定位之间的类似

第3节一个无成效的解决办法尝试:在时间域中渐渐消逝或者透视变小期间可能涉及感性融合中的一个强度区别

第4节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尝试:时间透视可以理解成渐渐消逝事件的一个或多或少迅速的进一步缩拢·关于直观性和细微差别零点的确定

附录2(关于第四篇文字):直观消退和原声响与消退的滞留的关联的疑难理解样式

a)假定:有别于滞留的消退是实项的当下性,因而像“原声响”一样

b)把刚刚过去之物的直观意识设想成图像性的尝试·兼论再回忆现象学

附录3(关于第四篇文字):如果消退被确定为一个感觉素材,那么还如何区分感知、滞留与想象?

第二编论原过程与其中被构造的带刚性时间秩序及流淌时间样式的时间对象性的被给予性

第五篇直观的时间样式的河流与关于流淌的意识

第1节引论:刚性的时间秩序与时间样式的河流·唯我论的与交互主体的时间·客观时间的构造·“现前时间”·时间与空间

第2节一个关于流逝现前的流淌意识如何可能?瞬间素材的河流及其诸时间样式的河流·现象学的本质规律

第3节现前域中流动的感知与关于流淌的活的意识,流淌现前的梯级排列

第4节河流原事实的不同阶段,河流中当下的出现与过去·河流描述中不同的反思视向

第六篇行为作为“现象学时间”中的对象·时间对象性与构造的原河流

第1节内在素材的感知如何有别于这个感知的内意识?

第2节原河流的被给予性与行为的被给予性以及行为相关项作为内在时间对象,内在感知的不同概念

第3节内在时间对象的流逝与构造其进程的流逝平行,但并不真正同时发生

第4节关于同时性概念:时间流逝的不同层面与时间秩序的统一性.《观念Ⅰ》学说

第5节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的时间性

第七篇关于诸时间样式的学说

第1节感觉对象那里的原初时间构造·关于一个延续声音的新现在与过去现在的意识的关联

第2节一个新现在何以有别于另一个相同内容的现在?意识的流动与关于一个对象的延续的意识

第3节过程的时间形式与被构造的对象的时间形式·时间秩序与诸时间样式

第4节几个时间与这一时间·主体的与交互主体的时间

第5节延续作为客观时间片段与主观被给予性

第6节时间作为全面的刚性形式与流淌的现在·诸时间样式与时间的被给予性方式

第7节补遗:内感知与外感知、再回忆与想象中的时间样式

第8节活的当下、滞留与再回忆中时间样式的时间性

第八篇从意向相关项方面描述诸时间样式

第1节过去与将来中现在的变异阶段—关于时间变异的两个概念·一个时间对象的流动意识与流动的意识

第2节河流和时间对象与时间片段的映射形式·时间与空间(关于术语)

第3节进一步研究时间对象性与时间范式视角之意向相关项与意向活动结构·适合时间构造的立义与被立义内容的样式同样恰当地适合空间对象的构造?

附录4(关于第八篇文字第3节):当下原本被给予的声音点是一个实项的意识内容?关于意向相关项的时间对象及时间意识中立义的问题域

……

第三编论原初时间意识分析中内容与立义模式的使用及无限后退的危险

第四编发生考察中自我性的与原素的时间性

第五编论个体化现象学:诸经验对象、想象对象与观念对象的时间性

第六编论再回忆现象学

人名译名索引

概念译名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