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识与反思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西方哲学> 自识与反思

自识与反思

8.6

作者: 倪梁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03-01
页数: 721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033466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开卷伊始,首先要向读者表明的是:这是一部哲学书。而在说到“哲学”时,笔者每每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笔者认同一个古老的传统,亦即像乔治·米德那样深信,“一个时期的哲学总是解释这一时期最可靠的知识的尝试”。但笔者同时也认同哲学的当下处境,即认同鲁迪格·布普纳所陈述的一个事实:“哲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变得越来越谦逊。它的历史越长,破灭的希望越多,哲学表现得便越是矜持。”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情绪贯穿在此项研究的整个进程中。对此心有灵犀的读者,或许在阅读本书时会萌发诸多的同感。

接下来还要说明,这里所尝试的是一项概念史或问题史的研究。它带有一个方法与内容上的双重现象学思路轨迹:在研究方法的意义上,它是对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便提出的所谓“文献史应当成为问题史”之要求的顺应:这里所进行的是对一个哲学问题、并且是对近代欧洲哲学基本问题发展历史的追踪研究。除此之外,它还在课题内容的意义上应和了马克斯·舍勒的一个未竟意向,即撰写一部“关于人本身的自身意识的历史”;它应当是一部“人类自身意识在历史的突出点上随着新的跃进而完成的成长上升的历史。”

目录:

卷首语

第一讲绪论(1)欧洲近代哲学的特征:求自识、究虚理

第1节欧洲近代裂变的事实与起源

第2节欧洲近代裂变的两个主要思想特征:究虚理和求自识

1.究虚理与伽利略

2.求自识与笛卡尔

第3节近代哲学的方法渴望

第二讲绪论(2)前笛卡尔的自识概念

第1节自识概念的前释:自身意识与自身认识

第2节自识理论前史或前笛卡尔的自识概念

1.戴勒菲神谕“认识你自己”以及苏格拉底的解释

2.柏拉图的“思索”或“对认识的认识”

3.亚里士多德的“自想”或“对思想的思想”

4.塞克斯都的“自身认识循环”问题

5.普罗提诺的“自身意识”与“反思”

6.奥古斯丁的“自身确然性”

7.戴勒菲神谕及其费其诺的解释

第3节结语

第三讲笛卡尔(1)自身确然性的初醒

第1节我思/思维(cogito/cogitatio)确然性的确立

第2节“我思故我在”:解释和解构

第3节形式之争:推理或公理

第4节质料之争:“直接的认识”或“反思的认识”

第四讲笛卡尔(2)主体性哲学的雏形

第1节思维的反思特征

第2节“自我”与“思维”的存在

第3节自身认识与上帝认识

第4节近代形而上学之要义

1.对认识统一性的设定

2.对明见的直观之原则的设定

3.对数学分析方式的设定

第5节主-客体的二元与形而上学-物理学的划分

第五讲斯宾诺莎:方法反思观念的形成

第1节确然性原理的接续

第2节哲学的开端与认识的顺序

第3节自然认识与反思认识(自身认识)

第4节反思作为方法:观念的观念

第5节哲学的目的:道德的同一性

第六讲洛克:自身意识作为人格同一性的前提

第1节感觉与反思

第2节意识概念的引入

第3节人格或自我的同一性

第4节直觉与知识类型

第5节笛卡尔主义的延续?

第七讲莱布尼茨:“良知”与道德意识

第1节“意识”概念的不同涵义

第2节续论:“察觉”作为“意识”、“反思”和“自身感觉”的同义词

第3节自身意识与自身显现的区分

第4节道德同一性的问题

第5节自身意识与自身保存

第八讲贝克莱:自我作为精神实体

第1节观念与实体

第2节意念与反思

第3节精神实体的特殊被感知方式

第4节反思概念的多重涵义

第九讲休谟:自我的可疑性

第1节自我实体的可反思问题

第2节意识概念的重现与再释

第3节“感觉印象”与“反思印象”:“反思”的问题之一

第4节“感受”以及相关的概念

第5节“存在信念”作为感觉

第6节“道德意识”作为自然的感觉和人为的措施:“反思”的问题之二

第7节续论:习性作为怀疑主义的共同道德原则

第十讲康德(1)“自身意识”的双重性质与功能

……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