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近代史>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

0.0

作者: [日] 石岛纪之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
译者: 李秉奎
出版年: 2016-6
页数: 246
定价: 58
装帧: 平装
丛书: 鼓楼史学丛书
ISBN: 9787516180969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是一部由下至上角度撰写的抗日战争史。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核心问题,讨论的是抗战时期的粮食问题,即粮食供应对该时期民众日常生活及社会心理产生的深刻影响。该部分重点讨论粮食供应的极端不足及其对民众心理的影响,同时涉及日伪统治区、国民党统治区及抗日根据地的相关应对。第二部分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抗日根据地民众对日军残暴侵略的感受及其采取的行动。其中包括民众如何应对根据地实施的社会改革及根据地针对民众心态和行动采取的对策。该部分考察的核心区域,是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与以往著述的角度有所不同,力争为读者提供关于抗日战争史的新观察、新视野。

作者简介:

石岛纪之(1941-),男,日本菲利斯女学院大学名誉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 向饥饿宣战

前言

第一章 战场及其毗邻地区

第一节 浙江省——拉锯战争的受害者

第二节 河南省——大饥馑

第二章 日军占领区、汪伪政权统治区——上海

第一节 从淞沪会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第三章 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庆与成都

第四章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第一节 民众负担的增加

第二节 抗击自然灾害

小结

第二部分 民族主义与社会改革:以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中心

前言

第一章 太行根据地的社会与民众

第一节村落与农民

第二节太行地区的土地问题

第二章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民众

第一节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第二节民众运动的激进化及其被纠正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的危机

第一节百团大战与日军的反扑

第二节晋冀鲁豫边区成立

第三节日军的“治安强化运动”与根据地的缩小

第四章 危机的克服与根据地的扩大

第一节1942年的民众运动

第二节民众运动的再起

第三节1944年至1945年的民众运动

小结

结束语

附录

日军在华北占领区的军事统治

全面抗日战争的冲击:中国的国民统一和社会结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工业工人——以昆明的一家国营工厂为例

参考文献

石岛纪之教授主要著述

日文版后记

译后记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