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与会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近代史> 中国的社与会

中国的社与会

7.3

作者: 陈宝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9-28
页数: 615
定价: 7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ISBN: 9787300143934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社与会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单位。社、会并非上层规定下的行政机构,而是产生于民间的自发组织。作为一种非公组织的会社团体,显然代表了民间力量的崛起。结社或结会与年节、同乡、宗族,共同构成传统中国人情交往最为重要的四个联结纽带。本书在系统把握历代结社、结会史料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四种类型对民间结社、结会及其近代转型作了系统的探讨,对于认识传统中国的民间习俗、大众生活等社会的下层构造不无裨益。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陈宝良,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学士、硕士,哲学博士。现为西南大学历史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中国流氓史》、《明代社会生活史》《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等专著,并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明清史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导 论

一、社与会的释义及源流

二、会社与社会史研究

第一章 政治型会社

第一节 会社与朋党政治

一、朋、党的释义与朋党

二、朋党的历史变迁

三、会社与朋党

四、朋党观的分类

五、宗派主义与清议意识

第二节 会社与近代政党的区别与联系

一、朋党与政党

二、学会与近代政党的起源

三、清末政党的勃盛

四、传统会社与近代政党

第三节 秘密社会

一、秘密社会的起源

二、明代的秘密社会

三、天地会起于明代说

四、清代的秘密社会

五、秘密社会对传统统治体制的威胁

第四节 会社与乡村行政体制

一、乡里组织的变迁

二、社与乡里

三、社与乡约

第二章 经济型会社

第一节 合会与义助会

一、民间互助之俗与合会

二、合会起源的时间

三、形形色色的合会

四、合会的互助功能及流弊

第二节 善会与善堂

一、婚丧会社

二、“同善会”与“一命浮图会”

三、放生会的衰落与善会的兴盛

四、清代的善堂

五、儒、佛、道合一

第三节 行会、会馆与商会

一、从行会到“墟集会”

二、会馆、公所的崛起及其发展

三、新式商会的相继成立

四、商人社团的两重性特征

第三章 军事型会社

第一节 “义社”与“义会”

一、民间斗力尚武之俗

二、“义甲”与“牛社”

三、“林符会”与“义勇大社”

四、联庄会的兴起

第二节 团练、民团与商团

一、保甲及其军事化

二、团练的兴起与发展

三、团寨问题

四、民团与商团

五、防御功能

第四章 文化生活型会社

第一节 文人的雅聚:诗文社

一、“修禊”与“白莲社”

二、江西诗社

三、“聚桂文会”与“月泉吟社”

四、明代诗文社的起源及其流变

五、“十郡大社”与清初诗文社

六、清中期扬州与杭州的诗文社

七、“宣南诗社”与“南社”

八、消闲与功利并存

第二节 学者的结合:讲学会

一、书院与讲学会的初起

二、讲学会的大盛

三、讲学会的流风余韵

四、新式学会的勃盛

五、讲学会平议

第三节 怡老游戏之会

一、“真率会”与“怡老会”

二、游戏娱乐之会

三、消闲恬适与粉饰太平

第四节 宗教结社

一、诗坛兼法社

二、民间的宗教结社

三、秘密宗教结社

四、宗教结社散论

第五节 社会及庙会

一、社与社祀

二、“社会”及其变迁

三、庙会的崛起

四、从传统庙会到近代赛会

五、悦神与娱人的合一

第六节 风俗之会

一、岁时风俗之会

二、佛道风俗之会

三、改良风俗社团

第五章 社与会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 会内成员的构成与会期

一、会内成员的构成

二、会 期

三、会社组织结构的三大转向

第二节 会社的规约、文书及经费来源

一、会社的规约

二、会社文书:社文书与会簿

三、会社的经费来源

第三节 会社成员的联结纽带与网络

一、异姓结拜关系

二、血缘关系

三、姻缘关系

四、师生关系

五、地缘关系

六、会社网络的扩大

余 论

一、群体意识

二、会社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

三、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

附 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