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8.2

作者: 张维迎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经济学原理
出版年: 2015-9
页数: 520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理想国·张维迎作品
ISBN: 9787560437033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张维迎,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2006)和院长(2006-2010)。主要著作包括:《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996),《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产权、政府与信誉》(2001),《信息、信任与法律》(2003),《大学的逻辑》(2004),《论企业家》(2004再版),《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2005),《竞争力与企业成长》(2006),《价格、市场与企业家》(2006),《中国改革30年》(2008),《市场的逻辑》(2010),《什么改变中国》(2012),《通往市场之路》(2012),《博弈与社会》(2013),《改革新启蒙》(2014),等。另有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200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年,选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的“改革30年,经济30人”;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年,获得网易财经“年度最有影响力经济学家奖”

作者简介:

张维迎,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2006)和院长(2006-2010)。主要著作包括:《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996),《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产权、政府与信誉》(2001),《信息、信任与法律》(2003),《大学的逻辑》(2004),《论企业家》(2004再版),《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2005),《竞争力与企业成长》(2006),《价格、市场与企业家》(2006),《中国改革30年》(2008),《市场的逻辑》(2010),《什么改变中国》(2012),《通往市场之路》(2012),《博弈与社会》(2013),《改革新启蒙》(2014),等。另有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200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年,选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的“改革30年,经济30人”;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年,获得网易财经“年度最有影响力经济学家奖”

目录:

第1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1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2经济学研究什么

1.3怎样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4市场的逻辑

1.5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6经济学的历史和未来

第2章 偏好与选择

2.1幸福与价值

2.2个人偏好和约束条件

2.3鲁滨孙经济学

2.4鲁滨孙经济的多元化

第3章 交换、分工与货币

3.1直接交换

3.2分工和比较优势

3.3间接交换与货币

3.4市场经济

第4章 消费者选择与需求曲线

4.1最优消费组合选择

4.2比较静态分析

4.3个人需求曲线与需求法则

4.4需求弹性

4.5需求的加总和市场需求曲线

第5章 生产与供给曲线

5.1生产技术

5.2生产成本

5.3利润最大化

5.4供给曲线

第6章 供求与价格

6.1市场与均衡

6.2均衡的实例分析

6.3价格的信号传递功能

6.4政府干预的效率损失

6.5一般均衡与非价格机制

第7章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7.1合同收入与剩余收入

7.2派生需求和要素的需求曲线

7.3劳动力市场与工资

7.4资本市场与利率

7.5地租和租金理论

7.6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与政府干预

第8章 企业家与市场过程

8.1市场的背后

8.2企业家的职能

8.3发现不均衡和套利

8.4创造不均衡和创新

8.5企业家成功的内在素质和外部环境

第9章 竞争与垄断

9.1垄断的经济概念和政治概念

9.2传统经济学的完全竞争理论

9.3传统经济学的垄断定价理论

9.4传统经济学的寡头竞争理论

9.5反垄断法的是与非

第10章 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10.1帕累托效率标准

10.2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10.3外部性与科斯定理

10.4外部性概念的谬误

10.5公共产品

第11章 非对称信息与市场

11.1非对称信息的概念

11.2所谓“市场失灵”的若干例子

11.3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的市场机制

11.4声誉机制

11.5政府管制与市场声誉

第12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12.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12.2宏观经济学简史

12.3国内生产总值

12.4通货膨胀

12.5失业率

12.6结语

第13章 经济增长

13.1有关经济增长的一些事实

13.2经济增长的来源和增长核算

13.3主流经济增长理论

13.4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

第14章 经济波动

14.1经济波动的两个特征事实

14.2经济波动的解释框架: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4.3总需求曲线

14.4总供给曲线

14.5总需求总供给框架下经济波动的解释

14.6结语

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5.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5.2货币政策

15.3财政政策

15.4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

15.5结语

第16章 奥地利学派宏观经济理论

16.1经济周期的三大特征

16.2生产结构、企业家预期和货币

16.3关于增长和周期的分析

16.4奥地利学派宏观经济理论的启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关键词索引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