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社会学 > 崩溃 > 试读

崩溃[试读]

推荐序:什么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

    ——《崩溃: 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近几年来,我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了较多的关注,也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2006年的一件事,给我印象尤为深刻。     那次我和一批北京学者,应邀前往我国西部某省一个著名考古发掘遗址作学术考察及研讨。那个省份以污染严重著称,前往遗址的路上,整个天... 查看全部[ 推荐序:什么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 ]

“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

    前面几章讲述了深受环境问题困扰并最终消亡的六个过去社会: 复活节岛、皮特凯恩岛、汉德森岛、阿纳萨兹、低地的古典马雅,以及格陵兰的维京社会。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些失败的案例给我们以警示。然而,并非所有的过去社会都亡于生态浩劫: 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冰岛存活了1100多年;还有许多社会持续了数... 查看全部[ “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 ]

新几内亚的高地

    第一个例子是新几内亚高地。新几内亚由下而上的管理方式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人类在新几内亚自给自足生活了46000年后,直到近代才从外部社会输入一些无足轻重的经济物品,如子安贝壳和天堂鸟的羽毛等代表身份地位的奢侈品。新几内亚是一个位于澳大利亚北面的大岛(参见地图3),靠近赤道,因此拥有茂密... 查看全部[ 新几内亚的高地 ]

蒂科皮亚岛

    蒂科皮亚岛是西南太平洋上一个孤立的热带小岛,它是另一个“由下而上”管理方式的成功案例(参见地图3)。虽然总面积只有18平方英里,人口不过1200名,农地的人口密度却是每平方英里800人。对一个没有现代农业科技的传统社会来说,这一人口密度已然过大。然而近3000年来,人类却一直生活在该岛上。... 查看全部[ 蒂科皮亚岛 ]

德川幕府的难题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发生在与蒂科皮亚岛一样人口密集的孤岛社会,该岛很少进口重要的经济物资,长久以来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两岛的相似点仅此而已。这个岛上的人口比蒂科皮亚岛多100000倍,拥有势力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是第一世界的工业经济大国,社会等级分明、贫富悬殊,位居最高层的是有钱有势的精英... 查看全部[ 德川幕府的难题 ]

德川幕府的对策

    1657年发生“明历大火”事件,重建首都江户需要大量的木材,再加上城市人口过分膨胀,德川幕府因此意识到国内木材和其他资源短缺的危机已经变得非常严重。这样下去日本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复活节岛。然而,事实上,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日本的人口数量逐渐趋于稳定,资源消耗的速度也在可承受的范围。这种转变是由... 查看全部[ 德川幕府的对策 ]

为何日本会成功

    如果有人在1650年造访日本,可能会预测到日本将因滥伐森林最终沦落到崩溃的地步,日益增长的人口为日益减少的资源争夺不休,民不聊生。为什么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能够成功地采用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因而转危为安,而古代的复活节岛民、马雅人、阿纳萨兹人和现代的卢旺达(第十章)、海地(第十一章)却走向失... 查看全部[ 为何日本会成功 ]

其他的成功案例

    本章接连探讨了新几内亚高地、蒂科皮亚岛和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这三个成功的案例。在前七个章里大多数社会由于滥伐森林等问题濒临崩溃,其中也有几个成功的例子(奥克尼、设得兰、法罗和冰岛)。对此,我并非在暗示成功的例子很少。在过去几个世纪,德国、丹麦、瑞士、法国等西欧国家也像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在稳定... 查看全部[ 其他的成功案例 ]

卢旺达事件

    近几十年来,卢旺达及其相邻的布隆迪已经成为人口众多和种族灭绝的同义词(参见图21)。它们是非洲诸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尼日利亚的人口密度为非洲第三,而卢旺达的平均人口密度则是尼日利亚的3倍,是邻国坦桑尼亚的10倍。卢旺达死于种族屠杀的人数在1950年后全世界种... 查看全部[ 卢旺达事件 ]

不仅仅是种族仇恨

    卢旺达和布隆迪的种族屠杀事件通常被形容为自私的政客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煽动早已存在的种族仇恨。就像人权观察组织出版的一本叫《故事无人讲述: 卢旺达的种族屠杀》里所总结的:“种族屠杀并非是远古的种族仇恨引发不可控制的暴民动乱……而是现代特权阶级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们通过煽动仇恨和恐惧来巩固其地... 查看全部[ 不仅仅是种族仇恨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让我们先来看上文提到过的卢旺达人口密度高这一问题。在19世纪欧洲人到来以前,卢旺达(和布隆迪)就已经有稠密的人口。因为这里降雨适中,较高的海拔又导致疟疾与孑孓蝇难以生存;最重要的是与相邻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样,新大陆作物的引进、公共健康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边境稳定也导致了人口数的上升。其后卢旺... 查看全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爆发

    日积月累和不断加剧的矛盾冲突是1994年大屠杀爆发的背景。虽然在1994年之前,卢旺达内部暴力和盗窃事件已经开始升级,作案的大多是那些饥肠辘辘、没有土地和非农收入的年轻人。将卢旺达不同地区21—25岁年龄层的犯罪率做个比较,大多数区域差异与人口密度和人均卡路里供给有关: 高人口密度和饥饿往往... 查看全部[ 爆发 ]

为什么会发生

    卢旺达人对屠杀的看法让我非常吃惊,我原以为人们很难认识到人口压力与屠杀之间的直接关系。我一贯认为,人口压力、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干旱是终极因素,好比火药桶的火药,慢慢地将人们推入走投无路的地步。而近因则是导火索。在卢旺达的大部分地区,导火索是政客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所激起的种族仇恨。(我之所以... 查看全部[ 为什么会发生 ]

历史

    1942年,克里斯多夫·哥伦布首次横穿大西洋到达伊斯帕尼奥拉岛时,该岛已经被美洲土著占据了5000多年。哥伦布时代的岛民是一群被称作泰诺族的阿拉瓦克印第安人[1]〖〗[1]阿拉瓦克印第安人是指生活在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南美的美洲印第安人。——译者,靠种植维持生计。岛上有五个部落,人数大约为50万... 查看全部[ 历史 ]

差异的起因

    了解了这两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以后,让我们回到本章开头所提到的让人惊诧的差异: 为什么共享一岛的两国在政治、经济和生态史的发展有着如此南辕北辙的差异?     部分答案与环境差异有关。伊斯帕尼奥拉岛的降雨由东而来,因此踞于岛东的多米尼加共和国有更充沛的雨水,作物生长也就更快。伊斯帕尼奥拉岛上最高... 查看全部[ 差异的起因 ]

多米尼加的环境影响

    海地森林滥伐等环境问题由来已久,积累至今,比多米尼加共和国要严重得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本书五点框架中的四个因素: 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差异、与他国间友好或不友好政策,以及社会和领导人是否作出的正确的回应。在本书分析的案例中,无论是本章讨论的海地与多米尼加共和国所作的对比,还是第八... 查看全部[ 多米尼加的环境影响 ]

巴拉格尔

    为什么巴拉格尔会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动环境保护?对许多人而言,很难将他在环境方面表现出的强硬与目光如炬和讨厌的个性联系在一起。他在楚吉洛的手下干了31年,并为楚吉洛1937年的海地大屠杀做过辩护,最后他成了楚吉洛的傀儡总统。但是他在楚吉洛手下做事的时候——比如担任国务卿——还是发挥了他的作用。任... 查看全部[ 巴拉格尔 ]

多米尼加今日的环境

    鉴于上述环境保护对多米尼加共和国历史的冲击影响,那么这个国家环境问题的现状与自然保护系统又是怎样呢?它当前的主要问题可纳入我们在第十六章会总结的12类环境问题中的8类: 森林、海洋资源、土壤、水、有毒物质、外来物种、人口增长以及人口冲击。     在楚吉洛时代,松树林滥砍滥伐现象日益严重,而... 查看全部[ 多米尼加今日的环境 ]

未来

    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未来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保护系统是否能挺过当前的种种压力?这个国家有希望吗?     许多人包括我的多米尼加朋友们对这些问题又是众说纷纭。环境悲观主义者的论据是保护系统无法再回到巴拉格尔的铁腕保护之下,这几年资金投入不足、政策力度不够,总统们也鲜有关注,有几个还试图缩减保护区... 查看全部[ 未来 ]

中国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中国的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其植物种类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也排行第三。势头强劲的中国经济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不但在世界大国中增长最快,而且是第一世界国家经济增长率的4倍。中国的钢铁、水泥、水产养殖和电视机产量居世界之冠... 查看全部[ 中国的重要性 ]

背景

    让我们先对中国的地理、人口趋势和经济状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参见地图9)。中国的环境非常复杂,有些地区十分脆弱;地貌类型多样,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和山峰,有两条最长的河流(黄河和长江),还有许多湖泊、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大陆架。中国的生态环境类型涵盖冰河、沙漠和热带雨林。各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的... 查看全部[ 背景 ]

空气、水和土壤

    中国生态环境遭受冲击的历史历经几个阶段。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出现大规模的滥伐森林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内战结束后,自1949年和平时期开始,中国森林砍伐、过度放牧和土壤侵蚀的问题更为严重。从1958年到1965年“大跃进”期间,工厂的数量进入无序增长状态(单是在1957年至1959年间,工... 查看全部[ 空气、水和土壤 ]

栖息地、物种和特大工程

    中国的栖息地的破坏先得从滥伐森林说起。中国是全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3英亩,而世界人均森林面积有16英亩。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6%(日本却有74%)。虽然中国政府大力推行单一树种造林,使得森林总面积有所增长,但是原生林(特别是老龄木)仍在缩减当中。造成中国土壤侵... 查看全部[ 栖息地、物种和特大工程 ]

后果

    让我们在此打住,先来探讨这样的发展对动植物和人类有何影响。近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对于这片土地上的蚯蚓和黄鱼来说显然是坏消息,那么对中国人而言又有何影响呢?发展的结果是让中国人付出经济和健康两方面的代价,以及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下面就对这三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就经济代价而言,让我们先... 查看全部[ 后果 ]

与外界来往

    即使中国不与外界来往,停止通商与旅游,鉴于中国辽阔的面积和庞大的人口,光是排放到海洋与大气层的水和空气就会影响到其他国家。20年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贸易往来、投资和外援之频繁几乎呈指数形式增长,在1980年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微乎其微(现在每年的贸易额达6210亿美元),而外国投资则到199... 查看全部[ 与外界来往 ]

澳大利亚的重要性

    从表面来看,采矿业(如采煤、铁等)是今日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经济命脉,也是出口收益比重最大的产业。然而,从象征意义上来说,采矿业也是了解澳大利亚的环境史和今日困境的一把钥匙。由于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只会越挖越少。地底下的金矿不会产生更多金子,因此淘金者不必考虑金子再生率的问题,在经济允许的条件... 查看全部[ 澳大利亚的重要性 ]

土壤

    如果要了解现代人类对澳大利亚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可从以下三大重要方面入手: 土壤,特别是所含的养分和盐分;淡水资源;距离,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国内各地间的距离,以及澳大利亚和贸易伙伴及潜在敌人之间的距离。     一提到澳大利亚的环境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缺水和沙漠。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土壤问题比... 查看全部[ 土壤 ]

    虽然澳大利亚土壤贫瘠的问题和盐碱化对第一批垦荒的农民而言并不明显,甚至对于今日一般大众来说也没怎么听说过。但是澳大利亚缺水的问题倒是广为人知。大多数外国人只要一提到澳大利亚,就会马上联想到沙漠。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少,或者荒漠化严重,如果不灌溉根本无法发展农业。直至今日,澳大利亚还有一些... 查看全部[ 水 ]

距离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但离其他温带国家有数千英里,与其产品潜在的海外市场间的距离相去遥远。因此,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曾指出影响该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为“距离的暴政”。如海运距离过长,致使商品从澳大利亚运往欧洲,每磅或每个容积单位所需的运输费用要比从新大陆运往欧洲的费用来得高,因此只有体积小... 查看全部[ 距离 ]

早期历史

    欧洲国家建立海外殖民地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或获得战略优势。至于欧洲人真正居住的那些殖民地,除了贸易站(为了方便与当地人贸易,通常派几个欧洲人驻扎在那里)外,大多是他们认为有发展潜力,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地方,最起码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然而,澳大利亚是个例外,几十年里,来这里的移民并非为了寻... 查看全部[ 早期历史 ]

进口价值观

    正如维京人将挪威老家的文化价值观带到冰岛和格陵兰岛的殖民地(第六章至第八章),来自英国的殖民者也将其文化价值观带到澳大利亚。同样,澳大利亚与冰岛和格陵兰岛一样,进口来的部分文化价值观并不适合当地的环境,有些后遗症至今存在。其中影响最大的五种是: 饲养绵羊、兔子和狐狸的引进、本土植被、土地价值... 查看全部[ 进口价值观 ]

贸易与移民

    澳大利亚是把自己归为英联邦国家,还是亚洲国家?这一问题衍生出贯穿本书的一大主旨: 社会的稳定性与它的朋友及敌人密切相关。澳大利亚视哪些国家为朋友和贸易伙伴?又视哪些国家为敌人?这种归类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先来讨论澳大利亚的贸易,然后再看它的移民政策。     自19世纪中叶起,100多... 查看全部[ 贸易与移民 ]

土地退化

    我从南澳大利亚州府阿德莱德开车前往内陆,这一地区的土壤生产力居中等水平(高于澳大利亚的平均标准,但和澳大利亚以外的地区差一大截),因此早前是一块能够自给自足的殖民地,但现在只剩下一个个荒废的农场。我参观了其中一个作为旅游景点的农场遗址,即坎雅卡农场。19世纪50 年代,英国贵族斥巨资在此建造... 查看全部[ 土地退化 ]

其他环境问题

    虽然澳大利亚在治理土地退化问题上投入的金钱最多,其他五种环境问题也值得一提,它们包括林业、海洋鱼类、淡水鱼类、淡水资源以及外来物种。     除南极外,澳大利亚是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大陆,大约只占总面积的20%。澳大利亚曾经有全世界最高的树木(可能是),即澳大利亚蓝桉,它可以与加利福尼亚海岸的红... 查看全部[ 其他环境问题 ]

希望和变化的迹象

    澳大利亚的环境极其脆弱,许多方面都遭到破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过去造成的破坏中,有些已无法弥补,比如土地退化和本土物种的灭绝(近代澳大利亚灭绝的物种相对要比其他大陆来得多),其中大部分破坏行为至今仍在继续,甚至变本加厉,如塔斯马尼亚老龄木的砍伐。有些破坏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很难挽救,例如盐碱... 查看全部[ 希望和变化的迹象 ]

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在教育过程中,有两种扮演不同角色的参与者: 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汲取知识。事实上,每一个胸襟开阔的教师都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挑战教师的假设和发问教师从未考虑过的问题,从而将知识传授给教师。最近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本科部开了一门课,在探讨社会如何回应环境问题时,被本... 查看全部[ 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

没有预见危机

    这张群体决策失败路线图的第一站是: 问题发生前,群体因没有预见危机而铸成大错。对此相关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缺乏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因此嗅觉不够灵敏。     最佳例子是19世纪80年代英国殖民者将狐狸和兔子引进澳大利亚。今天我们知道殖民者将这两种外来物种引进澳大利亚后,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 查看全部[ 没有预见危机 ]

没有觉察问题

    决策失败路线图的第一站是没有预见问题,下一站则是没有觉察已经发生的问题。这方面的失败至少包括三个在商业界和学术界都很常见的原因。     首先,有些问题的根源难以察觉。例如肉眼无法分辨土壤的营养成分,只有依靠现代化学分析才能得知。在澳大利亚、芒阿雷瓦岛和美国西南部等许多地方,土壤中的大部分养... 查看全部[ 没有觉察问题 ]

理性的恶行

    群体决策失败路线图的第三站不但是最常见、最令人惊讶,而且出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因此需要用最长的篇幅来讨论。社会在察觉到问题之后,并不像泰特以及几乎每个人所认为的那样尽力补救,而是通常无动于衷。     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学家将这一问题归咎为人们利益冲突时产生的“理性行为”。也就是说,某些人认... 查看全部[ 理性的恶行 ]

灾难性的价值观

    前面几页提到的例子说明的是社会之所以不去解决已经察觉的问题,是因为某些人能从这些问题中获利。与理性行为相反的是,不愿意去解决已经察觉的问题也有可能归咎于“非理性行为”,即对每一个人都有害的行为。当个体心中的价值观出现冲突时,常常会产生这种非理性行为: 如果一件坏事有利于我们紧紧依附的价值观,... 查看全部[ 灾难性的价值观 ]

其他非理性的失败

    在价值观冲突之下,有些社会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会设法去解决或不去解决问题。在问题尚未引起重视前,普遍的非理性动机包括大众通常会厌恶第一个察觉问题、抱怨问题的人,例如塔斯马尼亚的绿党最先抗议将狐狸引进本地。如果抗议者上一次发出的是个错误警报,那么大众就会轻视后来的警报。就像《伊索寓言》里牧... 查看全部[ 其他非理性的失败 ]

失败的方案

    最后,即使社会已预见危机、察觉问题,并努力去解决,结果还是失败。这可能是由如下几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导致的: 问题的困难程度超过我们现有的解决能力;有解决办法,但代价过高;我们所做的努力太少或为时已晚。有些努力成效甚微,甚至会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例如澳大利亚引进蟾蜍用以消灭害虫,或美国西部的林火... 查看全部[ 失败的方案 ]

希望的迹象

    人类社会和规模较小的团体都可能因为下列一连串原因而做出灾难性决策: 无法预见危机;没有觉察到已经发生的问题;不去着手解决已经察觉到的问题;虽然努力解决问题,但没有成功。本章开头提及我的学生和泰特都难以相信社会竟然任由环境问题变本加厉,最后导致社会自身的消亡。现在,在本章结尾处,我们已经能够识... 查看全部[ 希望的迹象 ]

两个油田的故事

    根据我在新几内亚和石油业的经验,有的油田会破坏生态环境,有的却有助于环境。这些经验对我帮助很大。因为过去我总认为,石油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极大。就像大多数的人那样,我对石油业深恶痛绝,如果有人胆敢对这个产业给予正面的报导,或是提及它们对社会的贡献,我总是持怀疑的态度。然而,我在新几内亚的所见所... 查看全部[ 两个油田的故事 ]

石油公司的动机

    数月来,我一直在深思库图布油田为何拥有这样的生态环境?说起来雪佛龙既不是非营利的环境保护机构,也不是国家公园管理处,而是一家由股东持有、以营利为目的的石油公司。如果雪佛龙将钱花在环保方面,那么公司盈余势必减少,股东可能会控告公司,实际上他们的确可以这么做。因此,雪佛龙只有确保他们的环保政策最... 查看全部[ 石油公司的动机 ]

金属矿开采业的运作

    接下来,让我们将话题由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转向金属矿开采问题。金属矿开采业目前为美国最大的污染源,几乎一半的工业污染都是金属矿开采业造成的。美国西部的河流,将近半数的源头均遭到污染。在美国绝大部分地区,金属矿开采业正在走向没落,其大多是自身行为造成的。许多环保团体没有尽心去深入探究金属矿开采这一... 查看全部[ 金属矿开采业的运作 ]

矿产公司的动机

    就经济因素而言,金属矿开采业对环境清理的费用的承受能力比石油业(甚至是煤矿开采业)来得低,原因在于前者的边际效益较低,利润较难预计,环境清理费用高,污染问题棘手且持久,而且费用很难转嫁给消费者,公司本身也鲜有能力承担这笔费用。此外,这些产业间的劳动力也大不相同。虽然有些矿产公司在起步阶段获得... 查看全部[ 矿产公司的动机 ]

矿产公司间的差异

    上述对金属矿产公司的描述,可能会带给人错误的印象,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矿产公司都是如此。事实并非这样,也有一些金属矿产公司或其他矿产公司在环保方面做得比较好。如果我们能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就可以从中获得不少经验。下文我将简要讨论六个例子,其中包括煤矿开采、蒙大拿埃纳康达铜业公司现状、... 查看全部[ 矿产公司间的差异 ]

伐木业

    接下来我将讨论的两种资源开采业分别是伐木业与渔业。这两种产业和石油业、金属矿开采业及煤矿业有两大不同之处。首先,树木和鱼类都属于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取用的速率不高于再生的速率,那么就能持续使用。反之,石油、金属和煤矿都无法再生,不能繁殖、发芽或是交配产生油滴和煤块。即使开采得非常缓慢,也无法再... 查看全部[ 伐木业 ]

森林管理委员会

    伐木业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派遣木材业和伐木公司代表与环保组织、社会组织、原住民团体进行讨论,其结果是在1993年成立了一个名为森林管理委员会(FSC)的国际非营利组织,总部设在德国,经费由多个企业、政府、基金会和环保组织提供。委员会是由各会员团体选举产生的委员来运作管理,... 查看全部[ 森林管理委员会 ]

水产业

    最后我要讨论的是水产业(海洋渔业),其面临的根本问题和石油业、矿产业、林业一样: 世界人口和富裕程度的增加使得对上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供给量却在不断下降。虽然第一世界消耗的水产品很多,而且消耗量呈上升趋势,世界其他地区的水产品消耗量更大、上升速度更快,例如近十年来中国的水产品消耗量比过去... 查看全部[ 水产业 ]

企业与大众

    简而言之,大企业的环境运作受制于一个会触犯许多人正义感的重要事实: 即企业可能在短期内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不惜破坏环境,伤害人类健康。当今仍有不少渔民无限制地捕鱼;跨国伐木公司在热带雨林国家依靠贿赂政府官员和欺骗无知的地主,短期租赁林场,拼命伐木。石油业也一样,1969年,圣塔巴巴拉海峡钻油平... 查看全部[ 企业与大众 ]

最严重的问题

    我认为过去和现在的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似乎可分为12种。其中8种在过去已经表现得很明显,而剩下4种(第5、7、8和10: 能源、光合作用的上限、有毒化学物质和大气变化)则是近年来才愈演愈烈。在这12种环境问题中,前4种涉及自然资源的破坏或消失;接下来的3种关乎自然资源的上限;其... 查看全部[ 最严重的问题 ]

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

    以上分别描述了12种环境问题,实际上它们互为关联,一种问题可能会恶化另一种问题。例如人口增长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11种问题: 人口越多,意味着更多的森林被砍伐,更多的有毒化学物质被产生,更多的野生鱼类被捕捞。能源问题也和其他问题休戚相关,如利用化石燃料做能源会产生大量温室效应气体;用人工化肥补... 查看全部[ 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 ]

洛杉矶的生活

    为了使先前的讨论更具体,我将以自己最熟悉的地区为例,来阐述这12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方式造成的影响。这个地区就是我居住的南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我在美国东海岸长大,然后去欧洲住了几年。1964年,我第一次来加利福尼亚时,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地方,于是1966年搬来这里居住。     因此,我亲眼见... 查看全部[ 洛杉矶的生活 ]

对一些论调的反驳

    大多数环境问题的具体细节尚未有定论,值得深入探讨。此外,生活中也经常能听到许多轻视环境问题重要性的论调。在我看来,这些反对意见的理由还不够充分,大都是以偏概全,以下就是最常听见的12种论调:     “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无法同时兼顾”。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关心环境是一件奢侈的事,解决环境问题必... 查看全部[ 对一些论调的反驳 ]

过去与现在

    复活节岛、汉德森岛、阿纳萨兹、马雅和格陵兰维京社会等这些过去社会能否和当今的社会相提并论?他们的崩溃能否为我们提供借鉴?有人肯定会先提出否定意见:“现代世界怎么会重现古代社会的崩溃,特别是在今天的美国。对环境友善的新科技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而古人就没有这些神奇的现代科技可用,他们不幸地遭... 查看全部[ 过去与现在 ]

希望的理由

    我承认古代和现代世界之间的确存在极大的差异,我将在文中提到下列差异: 今日世界拥有更为庞大的人口数和更具毁灭性的科学技术;当今各国之间紧密相连,一旦发生崩溃,将蔓延全球,而非只是局限在部分地区(看起来好像是一幅悲观黯淡的景象)。过去,复活节岛民没能解决地区性的小问题,那么现代世界又如何希望能... 查看全部[ 希望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