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7-11,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中关村7-11买东西后,就对这个便利店很感兴趣,然后出去玩去台湾、香港、泰国……,没到一个地方,都会找7-11,而每个地方的7-11都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甚至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售卖商品都有差别,很有意思。而过节,总是它的装潢和商品提醒我,该买什么了……超用心。读过此书后,才发觉“有心”背后是精细化运营,是国内其他品牌便利店无法匹及的。
关键点:
1.在一定区域内,增加多个门店,而非全国散落布点,目的提高“7-Eleven”的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
2.关注成本,优化各个环节的成本,不断优化。如:“根据温度管理”的想法来自7-Eleven注重食品鲜度、崇尚产品品质的经营理念。现在,每家店铺的送货车辆从原先的日均70辆减少至9辆。
3、任何行业都是如此。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以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越少越对自己有利,但是,一旦没有了竞争对手,事业往往会止步不前。
4、“单品管理”的核心在于主动思考、建立假设,再以实际的经营数据验证假设的流程。 要补充的一点是,在进行单品管理时,也必须关注其他关联产品,这一应用能力非常重要。
5、关于门店扩张和布点:在供应链的各环节(指生产的产品从制造商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工序)没有成功完成衔接之前,7-Eleven绝不会盲目开店。即使当地人口增加、街市上形成了繁华的商圈,只要专属的生产工厂没有竣工,就无法保证便利店能够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再者,为了确保店内食品的新鲜度,我们只在距离专用工厂3小时车程以内的区域设立门店。制造、配送和贩卖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对产品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6、明确自身定位,不要迷失自我:有人觉得如果进一步充实备货品种,就能打造更接近超市的卖场,但是7-Eleven并没有必要成为超市,它的定位永远都将是“便利店”
7、7-Eleven独占鳌头的原因,三点概括: 1.始终贯彻密集型选址战略; 2.具备产品研发与供应的基础体系; 3.注重与员工的直接沟通。
8、经营陷入低谷的企业基本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沉迷于过往一帆风顺的成功经验,永远都不愿做出改变。 2.一味想要出奇制胜,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9、若想让事业步入下一个阶段,如何从“等待型经营战略”转变为“进攻型经营战略”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10、零售の哲学
1.不能沉迷于过往的成功经验。 2.改变卖方市场的思维方式。 3.主动开拓新市场
1.从“等待型经营”转为“进攻型经营”。 2.成为有创新能力的推销员。 3.尝试网络与实体店铺的相互融合。
1.做不了基础工作的人也无力发起革新。 2.只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有效的信息自然就会出现。 3.不要随口说出数值目标。
1.坚持“假设-执行-验证”的流程,一定会有所收获。 2.明确当前的消费模式并非“多样化”的趋势,而是“统一化”的趋势。 3.不是“为了顾客”,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
1.经营的本质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大同小异。 2.改革要从全盘否定开始。 3.妥协即是终结。
1.越看似赚钱的事业越容易饱和。 2.只要信念坚定,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3.理性上的认识和情感上的接受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