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设计太差了
2010-05-13
虽然罗大博士玉树临风,帅气逼人,但也不能这么高调吧。比《神医这样看病》更过头,这两本书的封面设计都让人寒碜。
当然看书不能只看封面,内容还是很赞的,很实用,也有道理。而不像很多书和文章,告诉你做什么而不告诉你为什么,这是相当可怕的。别低估了群众的判断力。
以下是我对感冒几章的整理。
感冒的中医原理及防治:
感冒在中医里面也没有统一认识,伤寒派和温病派有不同看法,罗大伦把这些不同看法统一为感冒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症状,有所道理,而不是风寒、风热两种感冒。
感冒的主体阶段是表寒 --> 里热 的这么一个过程,但有时会碰上湿气,湿气是六气中唯一的有形之气,湿气就会和其他四气相结合,所以有热湿、寒湿、暑湿、风湿几种情况(燥气因为和湿气相对不会结合,只会相克),这四种湿和前面的表寒、里热相结合就有了多种感冒症状。所以主体的治疗思路就是:
表寒阶段解表、驱寒
里热阶段清内热为主
如果有湿气则祛湿同时针对寒热做不同处理
表寒:
我感冒初始阶段一般是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比较怕冷,这是感冒的初期阶段,中医叫做表寒,很多人这个阶段很短,半天或者一天就转为其他症状了,比如咳嗽、发烧。但我以前这个阶段很长,好几天,一直打喷嚏,流清涕,纸巾大把大把的用,看来我身体还是倍儿棒的,这个表寒比较难以侵入成为里热。这个阶段是感冒的初期阶段,是治疗的最佳时机,不要等感冒自己好,以前我一直是不吃药多喝水让身体自然和感冒搏斗,总是要一周以上才会好。有病邪就要及时清理,要不然身体可能会出更大问题。其实这个阶段喝开水是一个好方法,但这个方法还不太够,可以用葱白(小葱的白色部分,不是跟)切碎,加几片生姜,先烧开水,再放入这两个东西,稍微熬一下,不要久熬,吴鞠通说“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表寒属肺经,治疗肺经的病用药就要轻清,所以葱白、生姜不要太多,轻清才能往上走、往外散。喝这个水最好能达到身体微微出汗,身上发热不再觉得冷这种效果。不需要出大汗,更不要出汗后吹风。
表寒这个阶段,如果在办公室,可以用苏叶(也叫紫苏叶)泡开水,一小包,泡六七分钟就可以,趁热喝下。
但这个阶段如果冷的发抖,以上的方法可能就力道不够了,就要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
如果这个阶段还有咳嗽,可以用中成药通宣离肺丸,看名字就知道这个药同上面的原理是一致的。这个阶段切忌用寒凉的药。
里热:
外表的寒邪如果没有及时驱除,就会往里渗透,这时候身体也在不断和外邪做斗争,此时会出现一派热证:咽红、咽痛、发烧、咳嗽、骨节酸痛,诊断指征:痰黄,鼻涕黄,咽喉疼痛,体温上升,扁桃体发炎。
可以用的药是:双黄连口服液(双花(金银花)、黄芩、连翘)
如果比较严重,可以自己熬药,基本方:双花10g、连翘15g、防风6g、前胡3g、白僵蚕10g(捣碎)、公英10g、地丁10g、射干6g、苏叶6g(苏叶要熬药好了后闭火时放下,泡10分钟即可),如果还咳嗽痰黄可以加浙贝母、枇杷叶各10g。
白僵蚕对缓解咽喉疼痛效果很好。熬好药后要像喝茶一样,随热随喝,这样药力才有持续性。所以罗大伦称之为药茶方。
这里的苏叶是解表的,因为里热是从表寒而来,很少见完全的里热而没有表寒,所以配合苏叶效果更好。
如果体内还有湿邪,则会更麻烦一些,湿气的最大危害是让身体运转异常。
寒湿:
寒气和湿气结合就形成寒湿,表现是舌苔白厚、身体发冷、头晕头重、胸闷,最明显的是脾胃出问题,腹痛、欲呕、腹泻等,这时候的感冒就是寒湿感冒,如果脾胃症状严重,也称之为胃肠型感冒。
对付的办法就是大名鼎鼎的藿香正气水/丸,这个成药来自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方》的藿香正气散: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姜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
广藿香祛湿,通过香气来振奋体内的阳气从而驱散湿气,白芷也起这样的作用
苏叶和生姜是温阳的,赶走寒邪
茯苓和大腹皮是泄湿的,可以把湿气排泄出去
陈皮和厚朴是行气的,用来振奋气机
有个诀窍,如果腹泻则服用藿香正气丸/胶囊,因为药力偏下,如果呕吐则用藿香正气水,如果上吐下泻则两者一起用。
如果确认为寒湿,还可以熬生姜汤兑入藿香正气水一起喝,喝一天应该有效果,如果无效则说明不是寒湿证。
湿热:
还有一种是湿热感冒,一般出现在夏季桑拿天。症状是:发烧、头晕、头重、有时也微微怕冷,怕风、胸闷、尿不多、黄,舌苔满布有时带淡淡的黄色。这时治疗的原则是祛湿同时清热。
可以用清代名医吴鞠通的“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加上半夏、竹叶、厚朴、通草几味药。如果舌苔黄可以加入少量的黄芩、黄连,量一定要少,3-5g就可以了。三仁都是祛湿的,其中杏仁开肺气,白蔻仁开中焦之气,薏苡仁泻下焦水湿。
集大成者:
如果寒湿感冒没治疗好,就会往里发展出现里热,这时候表寒、里热、湿气 都有,是一种综合性的感冒,需要用藿香、佩兰、薏苡仁祛湿,同时用双花、连翘、蒲公英、地丁来祛里热,再加上生姜、苏叶来祛外寒,够复杂的。所以还是及早治疗,别指望感冒七天好。
预防感冒:
按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感冒做预防:
1。注意不要受寒,对天气转变有防范,看天气预报和了解节气还是很重要的。
2。注意湿气的影响,经常下雨或湿气重的地方,注意祛湿。做菜时可以放入白蔻仁、花椒,无度饮茶、吃太肥甘厚腻会导致脾胃不能运化产生湿气
3。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是提升阳气的关键,锻炼排汗也是祛湿的一种手段,锻炼还能加快气血运行、提高身体机能。
以上很多内容整理自罗大伦的书《阴阳一调百病消》 , 用药还是需要医生指导,请勿随意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