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的罪与罚_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雪花和秘密的扇子 > “三寸金莲”的罪与罚
竹寒风清 雪花和秘密的扇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2-25 18:02:24

“三寸金莲”的罪与罚

作者邝丽莎在对女书文化的多年实地考察研究后,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为大家展现了清末时期两个女孩到女人的故事。这本书是讲友情的,但是抛开表象的感情,我看到的是一个残忍隔绝的社会。

跟那些宏篇伟志不同,透过一个女人的视线,尤其是一个旧社会的女人,这个世界变得异常的狭小。客观的食物仅有阁楼、厨房、农田,再远点就是拜佛的老庙;见到的人也只有丈夫、婆婆、公公、孩子、下人。这样少的元素竟也构成了这个女人的整个世界。对于这个连我们父辈都早已脱离的时代,我们更是无法理解的。

对于裹小脚,现代人大多都是以猎奇的目光去发掘、去描述的。在那个的时代的人都渐渐离我们远去同时,这个词汇往往粘附着封建、神秘等等词汇。唯一留给我们去遐想的只剩下那一只只宛若莲瓣的三寸绣花鞋。殊不知,这双鞋承载着多少女人的血与泪。
曾经看过一幅名为“三寸金莲的真相”的相片。脱去绣制精美的绣花鞋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不是想象中的削葱玉脂,而是一双布满死皮、老茧,仅剩大拇指健全,其他四指都已经畸形的丑陋的物体。可就是这样一双脚,一度被作为完美女性的标志。是不是那时候的男人都是变态,有特别的喜好呢?看了《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之后,我有了答案的雏形。
第一个原因,女子裹小脚是从脚骨还未发育完全的小时候开始的。裹脚时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因为母亲要把孩子的4个脚趾生生折断然后握进脚窝里,然后用棉布层层缠绕。在这个阶段,孩子还要被迫用仅剩的拇指在地上练习走路。每天脚指腐烂化脓,再拆去裹脚布,用药水浸泡,再次裹上心的,周而复始数天,才能真正成型。在阅读裹脚这段时我一度因为场面太过残忍而无法继续下去,分了三次才慢慢看完,而真实场景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必须有强大的忍耐力以及先天的骨骼优势才能真正获得一双完美的小脚。这就是为什么小脚非常珍贵受人推崇的原因之一。而拥有了一双完美的小脚,不仅表明这个女子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良好美德,因为连缠脚那种非常人的折磨都可以挺过来,还有什么苦吃不得呢?所以,小脚被婆婆作为挑选媳妇的主要标准,好人家才能有资格娶得上拥有三寸小脚的吸附。这也是为什么王媒婆在检查完雪花的脚后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摇钱树的原因。雪花的脚骨天生柔软,适合缠足,后来也证实了王媒婆的眼光独到。
第二个原因,小脚象征着女人对男人的取悦。中国最开始的缠足始于五代十国的南唐李后主时期。李煜的妃子就拥有一双人人羡慕的小脚。因为脚小,走路显得特别的弱不禁风,惹人怜爱。因此也得到了李后主的钦爱。后女人们纷纷效仿,无非是想得到男人们的垂青。一时间,“掌中舞”也成了贵族的新宠。而中国的男人也都病态般的对小脚有特殊的爱好。男人们在晚上睡觉,首先把小脚在手中把玩一番,好像这样可以激起他们的欲望,早上起来后又是一阵仪式般的抚摸。这种欲望直接导致了男人对女人的选择标准。《周礼.天宫.九嫔》所描述的女子四德中的“妇容”这个容看来也不是表面的妆容,还包括这个足上的容啊。
不可置否的是,缠足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一种病态的美。因为中国人心中主观的男权思想,得以让这种病态深植于包括女性的思想中。就连苏东坡这样的文人也曾写过咏叹小脚的诗: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却无行处踪。偷三宫样稳。并立双尖困,纤女少说应难,须人人掌上看。

女人们也不觉这是对她们的伤害,反而一直以此为荣。在清朝的时候,许多从不裹脚的满清格格也纷纷无法抵制诱惑开始裹脚,也是在康熙的明令禁止下才消停了。裹脚也构成了中国妇女隐忍的性格。就像雪花那样,无论什么艰苦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只有忍让、更加努力的利用自己的生育能力,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才能获得救赎。
可见这已经不再是男人们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女人的乃至社会的思想都牢牢裹在了这三寸金莲里。
当一个社会全部都认同一个违背人类常理的事情时说明这个社会真正是病入膏肓了。所以在五四时期,宣扬妇女解放,废弃了裹小脚。这个解放不仅仅单纯的是解放了妇女,更是想要消除困顿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诟病呀。

ps:再罗嗦几句,今年由章子怡主演的同名电影也将要上映了,希望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当然,建议先看看原作。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