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职场人,每一个出自自己键盘下的文字,都希望本着及其严谨和负责的态度来,以期尽善尽美。于是乎,遍寻各个“大家”的书评后,开始动笔。
我承认我是一个标题党,采用这样哗众取宠的命题,只是恰好,本书给了这样一个辩驳的机会。
身处当下这样一个求变的时代。 所有独立经营的营业个体也都处在一个不破不立的阶段。 恰好,事业单位体质,国企体制,私企体质,混合所有制,股份所有制... 在国内逐渐成长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都在用力的求存,但由于各种体质下的优缺点,即使在谋求变革,也无可避免的各自触及相应的天花板。 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各种体制对应下的雇佣关系。
而本书的“联盟”这样一个雇佣关系,在本人目前所能认知的范畴中,无疑达到了在平衡企业和员工各自发展利益的基础上,使二者利益都达到了最大化。
回到本书评的标题,从雇佣关系所折射的各种经营体制,其实联盟这样的一个雇佣关系不仅仅不能说是一种新的雇佣方式,也不是一种专属于互联网行业,或者从互联网行业萌生的产物。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升级和迭代,一种对于任期制或者合同制的打补丁方式,当然适用于任何一个行业,而不仅仅是互联网。
只是这是一种存在于雇佣双方的默契与智慧。更是需要一种大的社会环境来支撑。 在目前的国内环境中,尤其是国有企业撑起半壁江山的现在,在公司集团,大战略,大发展的框架下,绝对服从,公司利益至上,公务员体制的声音下,如何才能实现员工个人和公司的双向觉醒?
————————————————————————————————————————
要么改变环境,要么改变自己,如果公司不能提供这样的契机和平台,那么,如何去选择自己的平台? 这个需要成本,更需要勇气。
心之所至,身先倾之,而后往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