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的称谓就是一种冷暴力_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 “差生”的称谓就是一种冷暴力
涤心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8-07 10:08:50

“差生”的称谓就是一种冷暴力

近15年互联网爆炸式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学生家里几乎都有一台电脑,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上网,而学校教育却像万年冰川一样,只是一点点的融化,与整个社会的变革严重脱节。

因此,大喊自己上学学到的知识都还给了学校的80后一代人,还在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甚至为此甘愿付出一生,比如买一个10万1平米的房子,做一辈子房奴。这实在是值得唏嘘的。

至少在目前看来,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出路,保证我们的孩子能够得到比我们当时更好的教育。我们仍然活在矛盾中,害怕自己的孩子无法得到最好的教育,落后于人,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如何才可以达到这种教育,我们却没有找到答案。

教育的本质是让一个人变得更好,这种好应该包含个性、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简单来说就是EQ和IQ的双重提高,而绝不仅仅是应试能力。可是传统的教育在这方面是欠缺的。至少,我们把大多数本应让学生思考的时间,都安排他们去做题和背诵,最终给就业市场培养了数不清的半成品。

而且,可怕的是,传统教育让人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许多重点大学毕业生离开学校后,甚至都不会再翻开书看,对许多人来说,读书就是用来拿文凭,升级的,而非是一种乐趣。但我们已经知道,只有把一件事情当成兴趣,才能真正的做到最好。这也是今天中国人普遍缺乏创造力的原因之一。

我们不需要再举这些耳熟能详的例子,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上拿过多少大奖,然而,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有多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所开创的?尽管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全球排名20位开外,可我们所用的互联网、电子产品,又有多少不是美国人创造?

我们的教育不仅无法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甚至毁掉了孩子的童年和少年。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上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他们很少能够从课堂上获得乐趣,他们得到的只是一些一知半解的知识,而最后还要用这些没有消化掉的知识去面对一场场要排名、甚至改变命运的考试,这是不公平的。

我们的教育似乎天生就为那些学习能力更强的人准备的,当一个孩子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时,只会被责备没有好好的预习和复习,而学生却不能质疑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就好像厨师做了一桌难以下咽的菜,还怪客人吃的不开心一样。这种时候,我们知道错在厨师,为什么在教育中,我们却常常责怪学生呢?

当然,这和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关系密切,可是,毕竟时代已经改变,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也早已不同于过去,教学方法也应该改变了。但目前,新技术只不过成为了学校用来装点门面的摆设,学生们从中受益很少。而且,不是增加一些互联网设备就是互联网思维的教学方式,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教学者的心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就像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中所写的,教师应该以分享思维过程,而不是长者的训导方式去授课。

萨尔曼•可汗这个出生于美国新奥尔良的孟加拉国和印度混血儿,凭着优异的成绩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学士、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并从哈佛商学院MBA毕业。2006年,30岁的他放弃了收入丰厚的对冲基金分析师职业,以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录像软件、一款手写平板,自己的全部存款,创办了“可汗学院”,一个用互联网思维来教学的在线课堂,他的目标是,“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享受第一流的免费教育”。时隔八年,可汗学院已经拥有160多万订阅者,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和施密特。他也离目标越来越近,目前那些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互联网的人们,都能够学到和比尔·盖茨的孩子一样的知识。

可汗学院颠覆了人们所熟悉的教育模式,他把我们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给予了自己的解决方式。在可汗学院,枯燥乏味的数理化变成了宇宙万物奥秘的一份子,兴趣和乐趣是这个学院得以成功的必备条件。而且,这个学院不分年龄、学龄,无论是刚入学的孩子,还是耄耋老者,都可以随时进行学习。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带着求知欲望来学习的,就像是与知识的一场约会,你心中充满期待,并在茅塞顿开的瞬间品尝到幸福的味道。在这里,被动式授课成为主动式学习。

萨尔曼•可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而非过度强调老师的权威。在可汗学院,每个学生都在与自己竞赛,在这里,没有差生。差生这个词本来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实行极权主义冷暴力的体现。可汗认为“如果差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打到牢固的基础”,他们一样可以成为优等生。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彻底取缔差生这个词。

萨尔曼•可汗颠覆传统教育的另一点在于,他发现了“问题的本质与分数毫无关系,而与人们的期望有关”,而目前教育在设置分数时,是以大多数学生能否通过为标准,而老师把给学生分数当成恩赐,学生和家长也会感谢老师给了高分,这是极为有害的,学生不会以学到知识为标准,而以通过分数为标准。比如一个能够解答出反函数测试题的学生,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反函数,这种学习其实是没有价值的对生命力的浪费。可汗认为不能用分数来衡量学生,培养兴趣的教育才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最后再来谈谈教育的本质,如同可汗所说,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收获人生的果实,挖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尊严。那么,那些类似于监狱一样的高考村的存在正是对教育本质的亵渎。经过那样炼狱似的考验,有多少学生还能把学习当成礼物而非惩罚呢?

我们期待萨尔曼·可汗的这场教育革命能够得以在中国遍地开花。

展开全文
有用 1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