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学会与自己和睦相处,再谈教育_不吼不叫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不吼不叫 > 让我们先学会与自己和睦相处,再谈教育
晏砚兰心 不吼不叫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3-30 16:03:09

让我们先学会与自己和睦相处,再谈教育

  
  谁想对孩子大吼大叫呢?我想,也许没有一个父母会给你肯定的答案。当然,也一定会有人把责任推卸到孩子身上,要么抱怨孩子不听话要么找各种借口。当吼叫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也许每个人心头都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与挫败感吧,甚至,我们会因为后悔而对孩子产生抱歉的感觉。这些表现,不是你一个人才有,而是许许多多身为父母却常常不得要领的成年人身上都会出现的情况。
  前不久,读过了来自美国教育专家罗纳雷纳撰写的家教书籍《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过了很长时间又重新梳理书中内容、写评,是为了验证此书带给我从内而外质的改变,如今,此书带给我的影响依然在发挥着效力,我想,是时候评价一下此书的主要内容了。
  对于孩子,我们始终抱持着一颗深爱的心,我们懂得等待、宽容、理解、容忍等等那么美好的字眼,可是,现实终究是一个又一个层出不穷的意外,总会有新鲜的状况将我们打得措手不及。有时候,也许不是孩子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自己,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二十四小时都对着孩子微笑。
  当吼叫过后,我们也会反省。可是为什么下一次状况发生时,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在本书中,作者将带我们走向一条发掘自我的新生道路,她并不是一开始就把问题矛头指向孩子,而是直指我们自己。她带我们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善待自己,接着才是将爱投射到孩子身上。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吼叫本身。
  首先,我们先要明白,我们又在吼叫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我们在吼叫时,我们常常已经忘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么也就自然谈不到控制自我了。
  当我们听到自己那令人不快的吼叫声后,我们更容易了解自己,原来,我们是这样的一个人。
  此时,让我们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吼叫。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吼叫的原因很多,一种是内部触发器,例如烦躁、饥饿、疲劳、孤独、悲伤等等,另一种是外部触发器,例如孩子不按我说的做,和我争执、抱怨、抱怨、磨蹭等等,还有与孩子无关的外部触发器,例如另一半不按时回家、屋子乱、被父母指责等等,这些,都很容易让我们把怒火发到更为弱小的孩子头上。
  了解吼叫的缘由很重要,这是让我们了解、观察与修复的重要阶段。
  于是,我们需要深层发掘,为什么是我在吼叫?这可能与我们的童年生活有关,可能你对孩子的苛刻要求,只源于你对自己曾经生活的不安。找到源头,你就会有治愈的渴望,希望在自己这里改变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
  单是发现自己还不够,此时像疼爱童年时的自己一样去疼爱你现在的孩子。要懂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有时不是他做得不够好,只是他不符合你自认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比如你是急性子,难免会觉得孩子磨蹭是个大毛病,其实,那不过是孩子的个人气质而已。我们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孩子,不以自己的规范来衡量孩子。
  这一章是一场正念修行,作者带我们走出对自己对孩子的认知误区,让我们学会了解与原谅,让我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第二部分,减少吼叫的实用日常策略。
  这一部分,需要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墙上划个表格,或者在本上认真地记录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你不需要做很困难的事,但你要忠实地记录。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停止对孩子的吼叫,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真正地了解自己。所以这个过程是让我们对自己有个足够的认识。
  这个表格里你要记录如下几项:
  吼叫的事件,你的反应,你的回应,以及后续情况,最后是要分析你和孩子分别的气质特点,并且评估一下你的处理方式。
  这个过程不能一下子让现状发生改变,但这只是一个了解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过去长时间建立起来的模式。现在,你正在进步。
  之后,你需要追踪这风暴的来源,并学会自我同情,当你学会拥抱自己,才会有余下的力量来爱别人。
  那么,实用的策略来了。
  调整与改善5个原则以及学会管教的4C法则,将是我们最终执行的途径。这里不详细述说,需要自己看书学习。
  当然,即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变,我们依然会有沮丧心理不断反复,改变与复发总是交替发生,迷茫、疲惫,这是每个做父母都会遇到的情况,在这里,作者提到最管用的办法就是,不要等风暴发生,而是要积极的预防,提前思想和提前计划,就计划和孩子沟通,对计划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都会让吼叫发生被扼杀在萌芽中。作者提供了一些小技巧,但我想更多的解决方案可能还在我们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生活里,智慧可能就来源于你自己。
  
  第三部分,是一些特殊情况。
  来自祖父母的困扰,来自婚姻的麻烦等等,这些可自行参阅。
  
  我认为此书最大的方向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养模式,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说,在爱孩子之前,先学会爱自己。但有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其实我们很多人说到底也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知道,儿时的许多矛盾问题都驻扎在心里阻碍我们成长。因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没有学到足够成长的智慧,很轻易地我们也会把原生家庭中得到的又重新施加到孩子身上。虽然我们这代人有了足够的机会学习与改变,但彻底改变却并不容易,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在新旧之间挣扎。这可能就是我们特别容易发怒的原因吧。
  况且,我们真的缺少一些实用的方法将自己的心引出泥潭,当我们只会说大道理时,可能我们更需要一些实用的技巧,告诉我们如何一步步地去做,告诉我们不要急,改变是一天一天进行的,告诉我们不要怕,因为有许多人都和你一样。
  当我们对自己的心不再那么计较,我们可能会慢慢治愈自己。我们的心轻松了,才有更多的笑容回应孩子。这本书,就是这样,将我们心灵带出泥沼,是一本实用的心灵与家教书籍。
  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正念修行。候行本来源于东方,经国外一些教育专家的改良用到了教育中,非常有意义。一个人只有了解自我,关注自我,关注当下,不再急迫与忧虑,才会让孩子与自己学会一道轻松生活。
  书中许多理念,不能一一赘述,读过此书后,我时时关注自己对孩子说话的态度,确实能够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每当想要发怒之前都会先问问自己,这是一场突破性的进步。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让我们先学会与自己和睦相处,再谈教育”的回应

敏敏-困死了 2016-03-31 14:33:09

哇,这么详细的总结,看来您看得非常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