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的一件事情是,原本注重人文关怀的我们,似乎在一夜之间忘记了该如何善待他人。任何行业都是如此,而反映在医疗行业,这种缺失却会导致更深层的危机。
想要剖析根源并不难,我们的高考制度是实行文理分科的,而对于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不需要接受太多人文上的教育,这样看上去似乎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医生的本质只是看病而已。然而问题在于,人文教育实在是一个人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这种缺失,或者说是“资源配置”,恰恰使得更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要比单纯的人才缺失要严重得多。
对不起跑题了,还是回来,谈谈医学吧。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理应是医疗行业人士耳熟能详的。然而很可惜,从现实的状况来看,很少会有一生恪守这样的操守。其实医生的身份本身便是极光荣的,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医生太忙碌了,以至于无法思考自己的职业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或许除了上帝,便只有医生可以在人类的生命本身上做文章了。医生是生命传奇的守望者,他理应代表的是人类最杰出的精神,一种不屈和希望。
只可惜,我们的医生太专注了,他们很现实,不知道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医疗技术是越来越发达的,很多原本无计可施的病症在人类的努力下已经被攻克。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了,但在医院里,人们的不满却越来越多。医院越发给人肃穆、甚至是冰冷与恐惧的印象,而不是原本应有的安宁与平和。
其实是很意外的,在这样一个越来越急躁的社会,主流还会发出像“医学人文”这样的声音。这意味着一种希望。其实医学本身的责任,并不是单纯的消除疾病,延长生命,而在于提高生命的质量。任何疾病,归根结底都是心病,是心理层面的危机。一个真正长寿的人,心境一定是坦荡的。这种坦荡不仅要源于个人,同样还来自于环境。倘若人人谈“医”色变,这样的生命早已失掉了安全感。更何况对于医院,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已经把它当做十足的盈利组织。这样的境况,显然是令人担忧的。
人终究不是冷漠的动物。至于医疗,也不是机器和药物便可以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现代人,职业是一种身份,但更重要的,你要清楚自己的身份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要更快更高效的发展,只是与此同时,别忘记自己的责任和本质。
医学人文之路,显然是任重而道远的。但我想这本《中国人的病与药》,可以作为一个极好的先声,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思考,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