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经济_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 无处不经济
过水忘川 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7-09 10:07:05

无处不经济

学会计的时候讲到人力资源的核算,比如在一家企业里,一个员工的价值究竟是多少,如果可以用数字来表达这一切的话,那么人的价值就可以被更好的衡量,更有利于决策者做出决定。如何去衡量这个价值呢?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知识领域、人际关系等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因素,具体到如何用数字去表现,更是难题,而且免不了有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皆是如此,爱情、亲情、友情、事业等等背后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这么说或许变得有些赤裸地令人难以接受,但当你能分清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后再看,就能接受这个道理。

有许多学科在做案例分析时,常常会假设:首先你是一个理性且自利的人,只有在这个假设下,人才不会做出异于常理的判断和决定。也正是因为有了理性、自利的基础,使得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可以发挥的作用更大。理性的取舍让人着眼于成本的测量,“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老话正是基于在家时依赖父母是低成本高收益,而出外时靠朋友更有利。这是成本效益的取舍,我们将这些当作常识,正是因为经济学早就融入到了我们生活中,才不会细思这现象背后的原理。

从个人到群体,当人越多时就越会考量成本,就逐渐衍生出了制度。制度的两面性正是人在社会中生存所体会到的利弊,一方面是对于人们行为的限制,另一方面给予人们方便。在同一个规则之下,必然是有人获益,有人受限,通过制度将二者循环,达到最优的效果,这是我们制定制度时的最大目标。这同样是经济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有一篇讲到“疏离的眷恋”,让我想到庄子在妻子死后不作悲伤之态,反而为之高兴。正是所谓的离相无住,心如止水。对待家庭我们远不如庄子的洒脱,更多的是如东汉的文学家蔡邕一般,对至亲不离不弃。“疏离的眷恋”实在是太微妙的感觉,然而对伦常关系作了剖析解读才能适当的调整亲属之间的亲疏关系,这是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对价值的考量和理性思维的认知。经济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的特殊角度,并非将人际关系利益化,也绝不会使之庸俗。

波斯纳教授的“财富最大化”理论非常有趣,也值得深思。在法学领域,虽然有违公平正义的原则,但细思以财富最大化原则来判案也有其合理性可言。当然,这仅仅是理论的提出,若财富最大化真要在法学领域一试拳脚,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及详细规划后的选择,否则绝对不堪一击。但一味的排斥是没有道理的,尝试多角度的分析和看待问题,才是时代赐予我们的技能。时时保持更新,用不同学科的角度来审视原来的问题,也许就有新的发现。

生活中的经济学随处可见,却因为我们过于熟悉,而不去分析背后的道理。抛开固有的看法,不要视经济为铜臭。培养经济思维,其实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衡量得失,做出最佳的决定。

展开全文
有用 14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无处不经济”的回应

红皇后 2014-07-09 14:05:00

高产啊!

我爱读书 2014-07-09 11:26:13

这本书最近jingchang看到。

肖归 2014-07-09 11:16:57

纳入阅读范围

毛毛 2014-07-09 10:55:52

培养经济思维,其实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衡量得失,做出最佳的决定。
赞~

过水忘川 2014-07-09 10:51:53

@留给历史 这话说的真好!

留给历史 2014-07-09 10:50:49

生活无处不经济,人生处处可解释。

胡阿忧 2014-07-09 10:27:03

财经郎眼的节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