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MBA之前,听说过这本书,但是没机会好好看。上学的时候,开始认认真真的读这本书。二年的读书生涯,读懂了皮毛,可能连5%都不到。读完书的日子,时间越来越少,可心里老是怀念着这本书,特别是在自己的工作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总是想起这本书。科特勒把很多思想描述的都很清晰,从而可以形成“放之四海而皆准”。我想,这本书是永远的床头书,每年都需要拿出来咀嚼一下,吸收一下他的养分。经典,就是经典,不容你不承认。
3楼就是一个2b跑这里来发疯吸引眼球的 大家把它当疯狗算了
三楼无知的可怕。。
三楼的言论有些过激了,科特勒必经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人。另外理论与实践当然有差别,但不能把理论不当一回事。
ls的,您就合适吃汉堡包,喝可乐,我觉得。
“把这些东西(类似科特勒的书)统统烧掉,你们没权利用这些垃圾去糟蹋年轻人大好的青春和宝贵的年华。如果有人花四年时间去学习这些理论,那么他们就得花十二年时间将他们忘掉。到那时他就会远远落后于时代,并且永远也赶不上了。”“我觉得愤怒。我对这些课程印象很坏。说到底,一个大学教授,一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一个一生没有卖过一根铅笔的行外人,怎么可能教好市场营销、广告或任何实际业务呢?” 被大卫·奥格威视为创造现代广告的六大巨人之一克劳德·霍普金斯在看完学校编撰的营销和广告课程后愤怒的说道。
营销理论在我看来有三种,学生、企业主需要明辩你所看到的是哪种?一、真正能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创新,如奥格威的bi,里夫斯的usp,里斯的”定位“。二、看到别人的理论好,为提升自己个人的品牌价值而换个名称和表述方式重新说一遍,如。李光斗的”插位'理论,叶茂中的“横向营销”等,三、没卖过一支笔而坐在学校里教别人如何营销的教授,靠出书和讲课而不是参与营销实践而赚钱,如科特勒、舒尔茨等,后两种害人利己!
到09年这本书都已经6次印刷了。我没上过什么大学,刚做销售,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都会拿起这本书来读读。
看来我还是不能理解这样的书 我只是喜欢那种简明的 感觉看营销方面的书是要一点点咀嚼 还要做笔记的 以后得加把劲了 太菜了